四十二章经重点略注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
四十二章经重点略注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
四十二章经 重点略注
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
注:
识心达本之心 即 妙明真心、本觉真如,非色身里起心动念的妄心。
本者,何所从来者是也。即“生命”之来处。
解无为法:了解实相无生无灭,生生灭灭是幻相,应取与之相应的“行法”,即,于幻界无愿无求,惟修实有之“真心”。
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
注:
“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是修行目标。
“内无所得…非修非证 ”诸句是证得后境界及修定时应入的放空状态,非一般所误解的尚在此岸即不修不证。
“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道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
注:
为何“慎勿再矣”?为何断欲去爱?全部原因在于佛发现众生色身是幻,处境亦幻,均是投影回响,若不勘破幻相修出三界,将永无止息地在幻界六道轮回,一次次地感受生死老病!
如人恶梦 醒后犹惧,故应修出……
而要修出,须识破五欲的虚幻本质,不被其劫持牵引而精进修真,否则命终时累积的业力将推送你再入轮回。
(世人有种说法叫年轻时放纵无防,老来再思考生死。这是不行的,因业力已成,惯性强大,深渊在前,紧急刹车根本来不及且代价巨大。慎之思之 )
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 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 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
注:
妄言:不实之语,即欺骗欺诈。绮语:华丽空洞无用之语。
此十事之善即十善业。行十善业者,得人天福报
佛言: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佛默不对。骂止, 问曰:子以礼从人,其人不纳,礼归子乎?对曰:归矣!佛言:今子骂我,我今不纳,子自持祸归子身矣!犹响应声,影之随形,终无免离,慎勿为恶。
注:
以礼从人:持礼物送人
其人不纳,礼归子乎:人家不收,礼物还归你
犹响应声…诸句:造恶之报如响应声,如影随形,绝不可能幸免的,一定不要造恶啊。
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已堕;
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侮,祸必灭己。
注:
仰天而唾,唾不至天 一句:对天吐唾沫,唾沫到不了天上,还是顺着唾的方向回到你身上。
逆风扬尘,尘不至彼 一句:逆风扬尘,灰尘到不了对面,还是回来喷你自己。
贤不可侮大六壬灵觉经,祸必灭己——你懂的。
佛言:博闻爱道,道必难会;守志奉道,其道甚大。
注:
博闻爱道,道必难会:(仅仅)听闻很多法义也爱乐佛道(而未实修),必定难以遭遇、证得正真之道。
守志奉道,其道甚大:专志持守精进奉行,即始终一心奉道修行,则能获得正道、大道。
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 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千百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注:
睹人施道 句:见人布施道法,帮助他并随喜他,所得福报甚大。有比丘问:那弘法人的福报会被分完吗?
譬如一炬之火 句:就像一个火炬,数千百人各执火把来从它取火去煮熟食品、除去黑暗,(作为火种)的火炬始终与先前一样,弘法人的福德是不会被分完的。
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 者;饭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 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 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 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注:
此章前面皆递进关系,后一类比前一类德行或修行阶位高,但到最后两类时,则不是阶位的递进了,而是在实际需要上,后者比前者更需要饮食供养,因后者尚在世间修行,而诸佛早已成就无相的法身,是不须要饮食的。供养诸佛更多的是象征意义及与佛结缘。
“无念无住无修无证 ”指的是证得后的境界及修行时不着相不着法、无念无求的状态,并非真的不修不证。经常有人于此抓个名相就跑,很高兴地予以误读(因符合不乐修证的潜意识)须予留意。
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佛言:净心守志, 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注:
宿命:此处非宿命通之宿命,而是识心达本之本四十二章经重点略注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即久远以来不停轮转的生命之本。
会其至道:遭遇、证得正真之道,即 达本。
譬如磨镜,垢去明存:古代是铜镜,上覆尘垢,故磨去后重新现出明亮。
沙门问佛:何者为善?何者最大?佛言:行道守真者善,志与道合者大。
注:
行道守真:依真谛修道,即借假修真,志在真常
志与道合:人生志向与真谛正道吻合(众生多处幻境而不察,所立志向皆与幻合。佛发现真相且清晰地揭示给我们,然会者寡,依教修行者亦不多,故一世世地漂流幻界的生死轮回中,难有出期)
沙门问佛:何者多力?何者最明?佛言:忍辱多力,不怀恶故, 兼加安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心垢灭尽,净无瑕秽,是为最明。 未有天地,逮于今日;十方所有,无有不见,无有不知,无有不闻, 得一切智,可谓明矣!
注:
心垢:覆在真心(灵觉)上的尘垢,指认假作真 即无明所缘生出的贪嗔痴慢疑等。
未有天地,逮于今日:从没有天地时起 直到今天。
十方所有…得一切智:菩萨道行者修行圆满后即成佛。佛具无相的真身,又能以化身再入幻界度人,亦可以报身在法界为菩萨说法。所有的佛都具一切智,十方所有,无所不知。因他们是无相的,没有任何障碍局限,且早已修出大神力。
(只有佛具一切智。六地菩萨证到真如现前,得根本智,即获悉宇宙生命真相,但未有后得智。八地以上菩萨修出意生身,灵觉可以脱离色身出去遨游,故后得智提升很快,但也须到十地之后等觉妙觉位,即 成佛,才能完成全部后得智,成为十方上下无所不见无所不知的大智者。)
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 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 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
释:
因怀有爱欲而证不了道,就象清澈的水用手搅和后,众人临水照影是看不到清晰面影的。人因为贪爱欲望交织,心里浑浊澎拜,所以证不了道果……
佛言:夫见道者,譬如持炬,入冥室中,其冥即灭,而明独存; 学道见谛,无明即灭,而明常存矣!
注:
学道见谛:修学佛道,证得真谛。即证得实相,真如现前。
无明即灭:无明者,为相所遮 认假作真耳。证得实相,我执、法执皆破,再也不会把幻当真,在幻界求取任何东西,而只会一心修真,故“明常存矣”!
佛言: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释:
念无念念一句:念无念之念,行无行之行,言无言之言,修无修之修(此处也常被“聪明人”误解为不用念不用行不用修)
会者近尔一句:真解的人离真相就近了,糊涂不解的则离得更远。
言语道断一句:真道难以言传,也不可用器物装载衡量,故光说是得不了道的(须实修实证,即三学、六度)。用语言传递或理性理解的话,往往差那么一点点,顷刻间就与真道擦臂而过。
佛言: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菩提。如是知识,得道疾矣!
注:
非常:非真常也。镜像也,水月也,幻相也!
灵觉:真如之谓也。亦名本觉,自性,法性,佛性,如来藏,妙明真心,一真法界(因是万千同体,一切即一)。
菩提: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觉醒。发菩提心,就是发要觉悟觉醒的心。因为佛发现色身是幻身所处是幻境,众生不察认假作真,故佛一生奔走四方说法,努力唤醒众生(有些宗派的传人说法时,把菩提心随意解读为慈悲心,利益众生心,这是不对的。只要多读经文或查辞典就不应出这种低级错误)。
如是知识一句:如是知见如是认识,得道就快了。
本章非常重要,故再整体释义如下:
观天地,知道它不是真实恒常的;观世界,知道它不是真实恒常的。观灵觉,(知道它才是真正存在的)就是觉悟觉醒。这样知悉,这样认识,得道就很快了!
本章所述即是大乘佛法的第一义
提示:此章是本经的精华,直指大乘佛法的核心要义,亦可作为止观的总持!
本经译者迦叶摩腾和竺法兰是汉明帝夜梦金人(佛)后派遣近二十个要员去西天请来的得道高僧,故能把“灵觉”如实译出。非实证者无法企及。
对多数人来说,灵觉较之真如等更感性更易理解,这是后人应该感恩译经大德的
佛和证悟的菩萨发现,真正存在的是不生不灭无形无相的灵觉。眼前的万象只是幻相!
佛言:人随情欲,求于声名;声名显著,身已故矣!贪世常名而不学道,枉功劳形。譬如烧香,虽人闻香,香之烬矣!危身之火,而在其后。
注:
故:故去大六壬灵觉经,死去
学道:修学正真之道
枉功劳形:枉费功夫,劳疲形体(色身)
譬如烧香一句:就象烧香,人虽闻到香味,但香也成灰烬了,危及其身的火,是一直紧跟着它的。
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释:
人被系缚于妻儿房产等,胜过被关在牢里。牢狱有期满释放的时候,妻儿无一时不挂念的。
人沉缅于情色时,一点也不怕被驱使奔走,虽有落入虎口的隐患,仍心甘情愿投到泥沼里而自取溺毙。这就叫作凡夫。能够超越此情穿过此门,就是断尽尘垢的罗汉。
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 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释:
最厉害的爱欲莫过于情色,情色作为爱欲的一种,没有比它更强烈的了,幸亏只有这一种。假如有两种此强度的贪欲,普天下的人就没有能够修道的了。
佛言:爱欲于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
释:
对于人来说,耽着于爱欲,就象举着火炬逆风行走,必定有烧着手的忧患。
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注:
被:同披
道人见欲,必当远之:修道的人对于五欲(尤其情欲),一定要离得远远的。
(原因是修道是要离幻即真,如果耽着于幻界的五欲,就修不了道更无法成就)
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其声悲紧思悔欲退。佛问之曰:汝昔 在家,曾为何业?对曰:爱弹琴。佛言:弦缓如何?对曰:不鸣矣! 弦急如何?对曰:声绝矣!急缓得中如何?对曰:诸音普矣!佛言: 沙门学道亦然,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 疲,意即生恼。意若生恼,行即退矣…但清净 安乐,道不失矣。
注:
迦叶佛:我们此生所在时空過去七佛中的第六位佛
弦缓:琴弦过松
弦急:琴弦过紧
急缓得中:松紧正好
诸音普矣:所有的音符都能弹出来
沙门学道以下诸句:以琴弦松紧比喻修道强度要适中,不要过度紧绷也不应懈怠松弛,“清净安乐,道不失矣!”
故佛反对苦行等极端形式,相当“科学”暖心的
佛言: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 行即清净矣。
注:
去心垢染:去除贪嗔痴慢疑嫉等心垢染污。
(修行应 既修身也修心。若只诵经坐禅而不兼以时时观心,逐步剔除贪嗔痴慢疑等,修行难以成就。此即所谓福慧双修也。非修福报,而是修福德,使自己的福德和禅定功力同步增长)
佛言:人离恶道,得为人难。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既得为男,六根完具难。六根既具,生中国难。既生中国,值佛世难。既值佛世,遇道者难。既得遇道,兴信心难。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既发菩提心,无修无证难。
注:
生中国难:非指中国,而是国之中心城市,即非边地,是文化或政治、商业中心。
遇道者难:遇到正道难,即听闻佛法难(古时传播全靠口口相传,故要听到佛法并不容易)
无修无证难:证得实相即知有相的此岸皆为幻相,真正的存在是无相的,故彼岸是无所谓修无所谓证的——抵达此境界 即证入实相并不容易,故说难。
佛言: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注:
忆念吾戒一句:常记得我所制之戒律(并持守它)一定能成就道果
不顺吾戒一句:不持守我所制之戒律,终究是成不了道的。
(强调守戒的重要性。“以戒资定,由定发慧”,不守戒得不了定,无定也就发不出般若智慧来)
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数日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 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饭食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 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佛言:善哉,子知道矣!
注
知道:知晓真道
(生命在呼吸间,一表生命短促如白驹过隙;二表生命最重要的支撑是气,断人呼吸顷刻夺命。故修道首重调息入定)
佛言:学佛道者,佛所言说,皆应信顺。譬如食蜜,中边皆甜; 吾经亦尔。
注:
中边皆甜:中间与边上都是甜的。
(佛说法有究竟义有方便说,都是针对不同受众在不同前提下说的,在那个前提下都是对的,故不应抛开前提以A法义否B法义。后人常犯这毛病,撇开上下文大六壬灵觉经,抓个名相就批这否那的,实为修学大忌 )
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注:
苏息:近休息。苏有苏醒更生之意。
直心念道一句:直心修道,念念在道,可免很多苦头。
(佛门著名的一句话:直心是道场,意即修道贵在耿直真诚。谄曲诡谲是大忌,难以成就)
佛言:吾视王侯之位如过隙尘。视金玉之宝如瓦砾。视纨素之服如敝帛。视大千界,如一诃子。视阿耨池水,如涂足油。视方便门,如化宝聚。视无上乘,如梦金帛。视佛道,如眼前华。视禅定,如须弥柱。视涅槃,如昼夕寤。视倒正,如六龙舞。视平等,如一真地。视兴化,如四时木。
注:
诃子:诃黎勒果,意为小。
视无上乘,如梦金帛:无上乘即大乘。看大乘佛法就像是梦中金帛。因为即使是佛法,也是梦中佛事。真到了彼岸,就知道佛法也非真有,也是梦中物。
视佛道,如眼前华:看佛道,如眼前空花(因眼病引起的虚假视觉)道理同上。
视涅槃,如昼夕寤:看涅槃,如同白天黒夜都醒着一样。意为证到实相即是涅槃。
视倒正,如六龙舞:看颠倒与正见,都象六龙起舞首尾相连。意为也都是此岸的幻象。
视平等,如一真地:看平等(无分别)如一真法界。因彼岸一真法界就只有一四十二章经重点略注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无有二。只有如如不动的灵觉。既无相也无别,既无生也无灭。
视兴化,如四时木:看事物 包括佛法 的兴起衰落,就如四季的树木,有春夏就有秋冬,有茂盛就有凋零。
四十二章经的学习结束,回顾本经重点:
1 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识真心达本际,了悟无为法 即无生无灭无作无为的真正存在)
2 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名之为道(阐述何为真道,亦是证悟后的境界,非是未证即可无修无证)
3 使人愚蔽者,爱与欲。
4 清净安乐,道不失。直心念道,可免苦。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5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菩提。如是知识,得道疾矣!
(此是本经重点,直指大乘佛法核心要义。又因译者是得道高僧,乃能如实译出“灵觉”二字。
了知天地、世界皆幻相,灵觉才是真正的存在,并时时观想之,得道就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