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风水堂:第五章知天气测灾害
第五章风水堂:第五章知天气测灾害
第五章知天气测灾害
1.预测天气:六爻实战的捷径
2.灾害先知:六爻法的宏大应用
3.国运兴衰:庞杂而高难的预测
第六章问学业测事业
1.预测考试:古代科举的参考
2.工作变动:事业吉凶能先知
第七章知财运明成败
1.财运详情:长期短期皆可推
2.生意成败:博弈时的照明灯
第八章问缘分看婚配
1.恋爱婚配:因缘美满早知道
2.男女有别:两性测婚有差异
第九章求失物定官讼
1.遗失被盗:失物是否能寻回
2.诉讼吉凶:官司纠纷有胜败
第十章测出行知病情
1.出行情况:行人在外之吉凶
2.疾病伤灾:知《易》方可言医
附录一:六爻名词释义
附录二:纳甲后的64卦
附录三:《六十四卦金钱课》卦象及断语
附录四:《灵棋经》卦象及断语
前言
周易预测学:万术之国的王者
曾经有学者将古代中国比喻成万术之国——古人在术数方面的经典浩如烟海,古代术数的内容十分广泛,阴阳五行、堪舆命理、星学炼丹、养生食疗……几乎无所不包。而在这个异彩纷呈的国度中,有一位至高无上的王者,那就是《易经》,是周易预测学。
千百年来,《易经》一直是人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库:思想家深挖它的哲理,术数家推演它的预测术,史学家以它考察上古历史,文学家鉴赏它的歌谣言辞,帝王用它统治国家,老百姓用它预测人生百事……它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慎终如始的忧患意识、天人合一的和谐观念和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对任何时代和社会的人都有借鉴意义。《易经》这种广为人知的重要地位成就了它王者的气质,但它含义深邃而文辞简约、涵盖万物而表达方式特殊,加上时代的隔阂、后人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的解读,使得经中哲理少有人能洞悉,它的预测功能更是鲜有人能精通。
大体而言,中国古代的所有预测术几乎都与《易经》有关。其中,周易预测学是最重要的一支,是直接从《易经》衍生出来的,也是古代最著名的预测学。周易预测学又称“六爻预测学”,也叫“火珠林预测”、“纳甲预测”等。其方法就是利用钱币得出卦象,进而判断吉凶。预测者只需要将钱币放在手中,双手紧扣,专注地思考所要预测的事情,使意念融贯于钱币之中,然后合掌摇晃掷出钱币,反复六次就能组成一个卦。再结合《易经》的爻辞,以及干支等信息,就能够判断事物的发展过程和结果。
作为民间流传最广的预测方法之一,六爻法看似玄奥,但其理论并不复杂,起卦法也经过千百年的改进而逐渐简化。人们通过摇掷钱币得到卦象以后,可以从其中得到两种互补的信息:
首先,看《易经》中的卦辞爻辞以及后人对此的解读。卦辞是对卦的整体阐释,爻辞则是对卦中每一部分具体情况和详细对策的分析。比如得到“无妄”卦,得知此卦卦辞阐明的“不要鲁莽随性妄动”的道理之后,可以再查卦中爻辞。这种解读虽然粗浅而笼统,没对我们的行为做具体的指引,但可以让人们得知主观上应该采取的态度。
其次,摇卦后可以用六爻法分析卦象,预测详细结果。比如预测找工作,可以从中得知不同行业的发展态势,了解自己最适合的职业,预测事情在变化中是先吉后凶,还是先凶后吉,吉凶的结果会在什么时候发生……这种预测的复杂程度远高于仅从《易经》的卦辞爻辞中得到的信息。
因此,在对六爻预测法进行具体应用时可从两方面着手:既以卦辞爻辞中的指导性思路把握全局,也以六爻预测中的详细分析了解细节。将两者结合后的思路更接近于《易经》作者希望我们达到的境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行健”阐明了天地的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君子以自强不息”则要求我们在这种客观环境中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事前积极进取,事后积极反思。
秉承了周易预测学上述的思想精髓,我们就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易理——不管是求财问灾,还是预测具体问题,都能顺应社会环境与事物发展规律,然后通过积极的心态与行动,在事业、家庭、人际关系等方面顺遂发展。
为了让广大读者能够更好地读懂《易经》,了解周易预测学,《图解周易预测学》综合了历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不囿于《易经》原文,而是力争用现代的通俗语言梳理易理,阐明周易预测方法。全书采用了图解这种现代的编辑手法,采用图文对照的形式,加入了大量的精美图片与图表,将原本晦涩的理论变得生动易懂,为读者近距离接触“古代万术之王”提供了机会与范本。
由于《易经》与周易预测学本身的古奥气质,加上编者水平有限,书中对于“万术之王”的解读难免存在谬误与妄断之处,祈望广大读者原谅并不吝赐教。
编者谨识
2009年11月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易经》辩证思想的演绎
五术
五术即“山医命相卜”源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五术”的概念产生于唐朝,它以《易经》为哲学根基,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为目的,探窥天道运行的秩序和人生奥秘。
“山”是指通过修道、修炼寻求身心超脱的一种学问,包括玄典、养生、修密三类。一、玄典:包括《老子》、《庄子》等修心养性的书;二、养生:追求健康长寿的吐纳法、炼丹法等;三、修密:咒法、武术等大六壬神煞记忆方法白话,利用运动以及精神、意念的统一来提高身心境界。“山”是秘术中的最高境界,修习者极少。而“医命相卜”则流传于江湖,受众很广。
“医”是医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术来保持健康、治疗疾病,代表作有《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
“命”是通过推命的方式来了解人生、穷达自然。其主要分支有两种:一、占星:代表作有《果老星宗》、《七政四余》、《紫薇斗数》、《五星术》等;二、四柱:以人出生的年月日时的干支预测命运,其典籍很多,如:《星平会海》、《渊海子平》、《鬼谷遗文》、《孙膑遗书》、《三命通会》、《穷通宝鉴》、《滴天髓》、《神峰通考》、《河洛理数》、《子平真诠》等。
“相”是指通过观察人、地、物等形象来研究人类命运的方法,主要包括名相、人相、风水(地相)等。其中常用的是人相和风水。人相包括手相、面相、体相、骨相等,代表作有《观人于微》、《相理衡真》、《神相铁关刀》、《水镜神相》、《麻衣神相》、※柳庄相法》、《神相全编》、《金铰剪》等;风水分为看门井灶的阳宅相法和看龙穴砂水向的阴宅相法,代表作有《三元法》、《三合法》、《九星法》等。
“卜”包括占卜、选吉、测局三种,如纳甲筮法、梅花易数、三式(六壬、奇门遁甲、太乙神数)等。还有占梦、测字、签贴等方术,统称为“杂卜”。卜术是最为渊远流长的术数,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大多精通此术,如汉朝的诸葛亮、唐朝的李淳风、宋朝的邵康节、明朝的刘伯温、清朝的曾国藩。
《易经》与神秘学的结合
术数
《易经》从产生之始就与道学相互融合,产生了众多的预测术,统称为“术数”。术数各分支都以《易经》为理论源点,它们和《易经》有相同的哲学内核,只是在演绎时对《易经》进行了不同方向的阐释、发展和变异。
术数学传承了数千年而不衰绝,其目的和《易经》一样,试图揭示“天地人”的演变规律,并以此为人类提供可行的方法,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
术数的五个时期
先秦时期:远古时期的术数主要是占卜。古人认为占卜是与神灵和祖先的沟通的一个重要手段。传说在三皇五帝时就有占卜方法流传,但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而后,《尚书》、《左传》等典籍中有了很多卜筮、占星、风水等方面的记载。《周易》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占卜术的发展。
两汉时期:出现了相面术、解梦术,由于人们对自身命运的关注,占卜法更多地运用到个人身上大六壬神煞记忆方法白话,这不同于先秦时只有天子或诸侯才能占卜的情况。两汉时期的术数著作有2000多卷,分为阴阳、天文、占星、形法、著龟、杂占六大类。易学家以孟喜、京房为代表,他们重点发展了象数之学,并以此为出发点创造了飞伏说、卦气说、纳甲说、爻辰说等象数学体系,使象数之学成为《易经》研究的主流学说大六壬神煞记忆方法白话,其中纳甲法是两汉易学家最重要的创造。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术数学和佛学的全盛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促使人们更多关注自身命运,原来用于立继承人、两国交战、兴修工程、祭祀大典等活动的预测术,被应用到了个人命运的预测上。金钱起卦法也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个时期出现了“六壬”、“太乙”、“奇门”等术数分支,以及风水学开山宝典——郭璞所著的《葬经》。
唐宋时期:《易经》是唐朝的九经之首。唐朝初年,李淳风和袁天罡合著的《推背图》因准确预言武则天当政而名震一时。北宋初期,华山高道“扶摇子”陈抟创建了“紫微斗数”理论,用星象法进行命理预测,成为命理学的重要流派。邵雍的《梅花易数》和《皇极经世》等著作也在此时问世。
明清时期:术数著作的最大特点是具有集大成性,如任铁樵的《滴天髓》;刘伯温的《灵棋经注》;袁详的《六壬大全》等。但美中不足的是:术数学者们过于注重总结前人的成就,相对缺乏独创性。
术数与科学
术数知识在古代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近代以来,科学的发展让人们逐渐对它产生了排斥。有人认为:术数不是科学。下面探讨一下术数与科学的关系。
在我们受到的社会教育中,科学知识被认为是客观而符合真理的。科学的一个预期功能是预测未来,而术数系统的初衷同样也是发挥知识的预测功能。上至帝王、下至百姓,社会各个阶层都深受其影响。这是术数历经几千年而不衰的一个原因。术数与一般科学的相同点是:其理论都可以被任何人无限次的检验。但两者也有本质区别,一般科学的基层公理是人们可以理解的,被视为“必然”,如:1+1=2;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最多只能有一个交点……科学之所以被称之为科学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其理论可以被证明。而术数知识的基层公理都是玄奥的,无法依据常识来理解,或证明。如:为什么五行只有五种?为什么天干甲乙的五行属木?干支纪年法被发明时,其第一年的干支是如何确定的?……整个术数系统的摩天大厦都建立在这些常人无法探究其“所以然”的基层公理之上。这种神秘性类似于牛顿说的“上帝是第一推动力”。国学大师南怀瑾甚至怀疑这是“一种高级的人类”留给我们的遗产。不过,术数学公理的无法证明性似乎并不重要,因为古人认为他们以此作出准确的预测,就心满意足了。这就是术数被视为“玄”但却没被历史的流沙埋没的根本原因。
玄奥的知识并非不可理解。古人说:游浅水者见鱼虾,游深水者见鱼鳖,游深渊者见蛟龙。人们的根器和造化的不同使得经验范围有层级上的差异。佛陀会有神通第五章风水堂:第五章知天气测灾害,甚至穿越时空。常人难以理解,更无法做到,但不能以此否定神通的客观性。在古人看来,术数学的道理亦然。
各有所长的术数分支
在历史的变迁中,术数的很多分支已经淡出了百姓的生活。至今仍备受关注的不超过十种第五章风水堂:第五章知天气测灾害,它们各有所长:想知道自己或他人的命运,可以学四柱学、紫微斗数等;想预测具体事情的结果,可以学六爻法、梅花易数、三式(奇门遁甲、大六壬、太乙神数)等;想识人鉴人,可以学相学;想以环境改运,可以学风水学……P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