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哲学,在我看来
(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哲学,在我看来
[百家讲坛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百家争鸣读后感哲学,在我看来曾经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但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它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并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我们学习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可我并不满足,于是我利用假期时间拜读了易中天先生的着作《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从而对我国的古典哲学也有了一些了解。走进先秦时期,孔丘、墨翟、孟轲、庄周、荀况和韩非子等思想家辈出不鲜,儒家、墨家、道家、名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等学说层出不穷,那个时期绝对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巅峰,也应该是中华民族思想的源头。当然这其中对后人影响最大的还是儒、墨、道、法四家,不管他们的争论有多么大的分歧,思想见地有多么深的矛盾,但他们所关注核心却始终只有两个,即如何治国,如何做人。但正是因为他们在共同的问题上所激发的出的强烈分歧和矛盾,才拥现出那么多的学说和思想家,成为中国历史上独有的奇观,成功造就了那个迄今为止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先看看儒、墨、道、法四家分别提倡的核心思想:儒家——仁、义、礼;墨家——提倡人与人之间无差别的“兼爱”;道家——”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法家——法家的核心思想是以法治引领社会。
仅从他们的核心思想,就可得知,他们所推崇的思想和学说没有对错,只有是否适合那个时代,是否被当时的统治者和劳动人民所接受;如果一定要说输赢,那就只有从被沿用的次数和影响的深远程度来判断,这就非孔子和儒家莫数了。但孔子和儒家学说也并非一帆风顺,它首先遭遇了秦朝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这一把火,焚掉的不仅仅是儒家的书籍,更是直接结束了百家争鸣的时代,先秦的辉煌时期就此结束;到了明朝李贽对统治阶级所极力推崇的孔孟之学也大加鞭挞,否定孔孟学说是“道冠古今”的“万世至论;再后来新文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也让儒家学说大受挫折。如此看来,在百家争鸣时期,最大的赢家应该是那段被百家思想所撞击出的思想文化巅峰的历史了。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对儒、墨、道、法四家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可以说,墨家关注社会,留下了社会理想,这就是平等、互利、博爱;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了人生追求,这就是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关注国家,留下了治国理念,这就是公开、公平、公正;儒家关注文化,留下了核心价值,这就是仁爱、正义、自强。同时,我也受到了一些启发,青少年时代正是我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全面形成的时期,所以我们要努力汲取先秦圣贤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先秦诸子的思想,是可以求同存异的,我们可以各取所需:在做人方面,我们要学习道家的清静无为;在做事方面,要学习法家的公平公正;同时还要学习儒家的正义与自强,墨家的互利和博爱,这样我们才能集百家之所长于一身,成为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适应时代潮流的人。哲学,在我看来曾经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但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它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并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我们学习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可我并不满足,于是我利用假期时间拜读了易中天先生的着作《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从而对我国的古典哲学也有了一些了解。走进先秦时期,孔丘、墨翟、孟轲、庄周、荀况和韩非子等思想家辈出不鲜,儒家、墨家、道家、名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等学说层出不穷,那个时期绝对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巅峰,也应该是中华民族思想的源头。当然这其中对后人影响最大的还是儒、墨、道、法四家,不管他们的争论有多么大的分歧,思想见地有多么深的矛盾,但他们所关注核心却始终只有两个,即如何治国,如何做人。但正是因为他们在共同的问题上所激发的出的强烈分歧和矛盾,才拥现出那么多的学说和思想家,成为中国历史上独有的奇观,成功造就了那个迄今为止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先看看儒、墨、道、法四家分别提倡的核心思想:儒家——仁、义、礼;墨家——提倡人与人之间无差别的”兼爱“;道家——”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法家——法家的核心思想是以法治引领社会。仅从他们的核心思想,就可得知,他们所推崇的思想和学说没有对错,只有是否适合那个时代,是否被当时的统治者和劳动人民所接受;如果一定要说输赢,那就只有从被沿用的次数和影响的深远程度来判断,这就非孔子和儒家莫数了。但孔子和儒家学说也并非一帆风顺,它首先遭遇了秦朝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这一把火,焚掉的不仅仅是儒家的书籍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有一个学派,更是直接结束了百家争鸣的时代,先秦的辉煌时期就此结束;到了明朝李贽对统治阶级所极力推崇的孔孟之学也大加鞭挞,否定孔孟学说是”道冠古今“的”万世至论;再后来新文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也让儒家学说大受挫折。如此看来(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哲学,在我看来,在百家争鸣时期,最大的赢家应该是那段被百家思想所撞击出的思想文化巅峰的历史了。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对儒、墨、道、法四家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可以说,墨家关注社会,留下了社会理想,这就是平等、互利、博爱;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了人生追求,这就是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关注国家,留下了治国理念,这就是公开、公平、公正;儒家关注文化,留下了核心价值,这就是仁爱、正义、自强。
同时,我也受到了一些启发,青少年时代正是我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全面形成的时期,所以我们要努力汲取先秦圣贤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先秦诸子的思想,是可以求同存异的,我们可以各取所需:在做人方面,我们要学习道家的清静无为;在做事方面,要学习法家的公平公正;同时还要学习儒家的正义与自强,墨家的互利和博爱,这样我们才能集百家之所长于一身,成为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适应时代潮流的人。1、[]:指许多人家、家族或家庭2、[nkers]:各种学术流派。3,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史记滑稽列传》:“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数。唐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孔丘殁已远,仁义路久荒,纷纷百家起,诡怪相披猖。百家_百家-词语简单介绍1、[]:指许多人家、家族或家庭焚百家之言。——汉贾谊《过秦论》3,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百家_百家-详细解释《史记五帝本纪》:“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史记滑稽列传》:“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数。”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孔丘殁已远,仁义路久荒,纷纷百家起,诡怪相披猖。”宋应星《天工开物杀青》:“身为竹骨与木皮,杀其青而白乃见,万卷百家,基从此起。”钱谦益《李逢阳赠中大夫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制》:“学问渊源于经术,文辞泛滥于百家。”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自灵王之后,射道分流,百家能人用莫得其正。” 《癸巳类稿书后》:“宋沈括《笔谈》云:唐时氏族大率高下分五等,通有百家,皆谓之士族,此外悉为庶姓,婚宦皆不 在中国史册中(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哲学,在我看来,对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8大家排序,是按学派 对历史的影响: 一儒家、二道家、三墨家、四法家、五名家、六阴阳家、七纵横家、八杂家。 九流十家:《汉书艺文志》中的刘歆《七略》的诸子略分为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除去小说家不谈, 所以称”九流十家”。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 《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 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 修养的1 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 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在政治上,还主张以 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 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 派。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有一个学派,在对人 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截 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的表现。 儒家的百家争鸣之孔子。创始人是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他的理论的核心是 “仁”,他认为仁就是要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护,融洽相处; 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体现仁的制 度或行为的准则是“克己复礼”。孔子首创私人教学,主张“有教无类”, 认为不分贫富,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也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 教育的局面。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百姓”足食”, 国家”足兵”,取得”民信”.这种思想包含了民本思想,也是他所提倡的 道德观和伦理观。
重视道德教育,特别是个人修养,强调关爱别人, 用社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著作:《春秋》,孔子整理的《诗》、《书》、 种教本,连同《春秋》被后人称为”六经”。《诗》、《书》、《礼》、《易》、《春秋》被称为“五经”。 儒家学派在孔子以后发生分裂,至战国中期孟子成为代表人物。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孔子的嫡孙子思的弟子, 有“亚圣”之称。孟子的主张是复古倒退的,当时许多国王都认为不合 时宜。他主张“仁政”,进1 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 的伦理观是“性本善”。 政治方面,他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则覆舟”。也哲学方面坚持“天行有常”,“制天 命而用之”。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是有感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 了要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好利”好声色”的本性需求。但是,通过 学习礼仪,通过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变为圣人,荀子 的这种主张,被称为”性恶论"。荀子改造儒家思想,综合了法家和道家 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的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的完整,儒家的思想更能适应 社会的需要。
战国后期的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作品:《道德经》、《庄子》、 《列子》。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叫「道德家」。这一学派 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 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 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 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 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4 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 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道家百家争鸣之老子。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约与孔子同时,出身于没落贵族。反映他思想的书为《老 子》,又名《道德经》,大约是战国人编纂的。 老子把“道”抽象化,概括未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在他看来,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他还提出“天发威, 道法自然”的思想,摒除利“天命”的绝对权威。老子的哲学里包含着 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2 个方面;矛盾 两方可以互相转化,转化的途径是“守静”。政治上提倡“无为而治”。 无为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为所欲为。
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周。庄周是宋人,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曾做过宋国漆园吏的小官。后来厌恶官职,“终身不仕”。 《庄子》一书,是由他和门人编成的。又名《逍遥游》是与《道德经》 齐名的道家经典。 庄子的思想是以老子为学说为基础而发展的。《庄子》一书更像是以故事的形式对道家学说加以解说。其中的语言形式对中国的古 代小说和传奇的文本表达有重大的影响。道家思想讲究一切讲究自 然,不可强求,与儒家思想相反。 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墨子名翟,是战国初期鲁国人。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 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 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 侠」;领袖称「巨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 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墨子的主张和儒家是针锋相对的。反对世卿世禄制度,主张尚贤,任用官吏要重视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使“官无常贵,而民 无终贱”。代表墨翟思想的有《墨子》一书,是他的弟子根据受课笔 记编撰而成的。他主张“兼爱”,消除亲属,贵贱的分别,同等的去爱 所有的人、“非攻”,谴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尚同”,“明鬼”、“尚 贤”等。墨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 法家学派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作品:《韩非子》。韩非是荀子的大弟子,与李斯同学,出身于 韩国的贵族家庭。《韩非子》一书是他总结前期法家思想的成果。韩 非注意吸取法家不同学派的长处,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 法治理论。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 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 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 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有一个学派,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 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 《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实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名家」。 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该派萌芽于春秋末期,郑国大夫邓析为先驱。作为1个学派, 名家并没有共同的主张,仅限于研究对象的相同,而各说差异很大。 主要有“合同异”和“离坚白”两派。 所谓“合同异”,即认为万物之“同”与“异”都是相对的,皆可“合”其“同”、“异”而一体视之。该派以宋国人惠施为代表。惠施提出著名 的“历物十事”,即“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等 10 个命题。 所谓“离坚白”,即认为一块石头,用眼只能感觉其“白”而不觉其”坚”,用手只能感觉其“坚”而不觉其“白”。因此“坚”和“白”是分离 的、彼此孤立的。该派以赵国人公孙龙为代表,“白马非马”、“坚白 石二”等命题由其提出。合同异强调事物的统一性,离坚白强调事物 的差异性。战国末期,后期墨家对二者的片面性有所纠正,提出了“坚 白相盈”的观点,荀子亦强调“制名以指实”。
阴阳家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易经》,”五行”的概念最早见 于《尚书》,但 种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 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 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2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 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2大定律,可用以说明 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 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 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到战国时代,阴阳和五行渐渐合流,形成1种新的观念模式, 便是以”阴阳消息,五行转移”为理论基础的宇宙观。阴阳家是战国时 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 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也称”阴阳五行学 派”或”阴阳五行家”。《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21 种,已全部散 佚。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管子》 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史 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列”阴阳家”为6大学派之首。 “诸子百家”之一:刘歆《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著录名家著作有一百多家,将其列为”十家九流”之一。其后的《隋书经籍志》、 《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使“诸子百家”著作上升到千家。但流传较广, 影响较大的最为著名的学派不过有几十家,有:儒家、道家、阴阳家、 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 纵横即合纵连横。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列为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 是苏秦、张仪等。 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 家由此得名。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 影响。 《战国策》对其活动有大量记载。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纵横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战国时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主要人物是:鬼谷子.《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韩非子》说:“纵者,合众弱以攻 复无常,设第划谋多从主观的政治要求出发。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最后苏秦失败了,张仪胜利了。在张 仪、苏秦之后,齐国又出了一位著名的纵横家鲁仲连,人称布衣丞相, 布衣之士!在后期最后一次操纵和六国抗秦,不过还是以失败告终! 杂家中国战国末至汉初的哲学学派。
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汉书艺文志》 将其列为“九流”之一。杂家的出现是统一的封建国家建立过程中思想 文化融合的结果。杂家著作以秦代《吕氏春秋》、西汉《淮南子》为 代表,分别为秦相吕不韦和汉淮南王刘安招集门客所集,对诸子百家 兼收并蓄,但略嫌庞杂。又因杂家著作含有道家思想,故有人认为杂 家实为新道家学派。 杂家,列于诸子中,是很鲜明的一派,因为它是战国末至汉初兼采各家之学的综合学派。《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将其列为九流之一。 后有赵蕤著综述杂家. 战国末期,经过激烈的社会变革,封建制国家纷纷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便要求在政治上、思想上的统一。在这种呼声下,学术思想 上出现了把各派思想想融合为一的杂家,杂家的产生,大体上反映了 战国末学术文化融合的趋势。 杂家的特点是”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杂家虽只是集合众说,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 所以也可称为一家。 农家,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 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记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 提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表现了农家的社会政治理 想。
此派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吕氏春秋》中 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 的重要资料。 是先秦在经济生活中注重农业生产的学派。吕思勉先生在其《先秦学术概论》中,把农家分为两派:一是言种树之事;二是关涉 政治。 二曰货。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所重民食”也正是农家的特点, 尊神农氏。农家学派主张推行耕战政策,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研究农 业生产问题。农家对农业生产技术经验之总结与其朴素辩证法思想, 可见于《管子地员》、《吕氏春秋》、《荀子》。 小说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是先秦与西汉杂记民间古事的学派。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小说家指的是1类记录民间街谈巷语的 人,而小说家被归类于古中国诸子百家中的其中一家。《汉书.艺文 志》曰:“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 也。”,意即小说家所做的事以记录民间街谈巷语,并呈报上级等为 主,然而小说家虽然自成一家,但被视为不入流者,刘歆列九流十家, 惟小说家不在九流之列,影响甚小。然而小说家反映了古代平民思想 的侧面,却是其它九流学派都无法所能代替的。
故有九流十家之说。 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当时著名的兵书有《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孙子兵法》是孙武写的一部军事名著,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军事名言就出自这本书。今天此书在世界上 也享有盛誉,很多西方的军事学校都把它列为教材。战国时期,孙武 的后代孙膑继承发扬了他的军事思想,写成了《孙膑兵法》。他们当 时被称为兵家。 “诸子”,是指这一时期思想领域内反映各阶层、阶层利益的思想家及著作,也是先秦至汉各种政治学派的总称,属春秋后才产生的 私学。”百家”表明当时思想家较多,但也是1 种夸张的说法。主要人 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 申不害、许行、告子、杨子、公孙龙子、惠子、孙武、孙膑、张仪、 苏秦、田骈、慎子、尹文、邹衍、吕不韦等。 关于对诸子百家的派别归类,司马谈列举了六家,“乃论六家之要指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 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汉书艺文志》中的刘歆《七 略》的诸子略分为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 小说。除去小说家不谈,所以称”九流十家”。 诸子百家中,儒家创始人孔子因继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统,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
以致儒家学说不仅在诸子百家中地位显著,而且 还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核心内容,对中民民族精神形成产生了无与 伦比的影响。事实上,我们可以说,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 派,儒家学说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精华,也是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1 表现。它已渗透传统文化的每一根毛细血管之中,极大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每1 个领域。凡是从中国土壤里产生的学说思想、宗教派别, 甚至是外来文化、外来宗教,都不能避免带上儒家文化的痕迹。于今 而言,犹不止此。儒家思想亦对世界文化还产生了永久的影响。 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各个学派在建立时大都有一定的地域性,如邹鲁是儒、墨的发祥地;三晋是法家的温床;南方是道 家的摇蓝;而燕、齐是阴阳家的诞生地。 诸子所以说是政治学派的总称,是因为其各家的基本宗旨大都是为国君提供政治方略。儒家主张以德化民;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 家主张信赏必罚;墨家主张兼爱尚同;名家主张去尊偃兵。汉代以后, 墨家和名家成为绝学,农家独立成一门技术性学科,阴阳家演化为神 秘的方术。因此对后来大一统王朝政治产生影响的只有儒、道、法。 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 的辩证法;墨家的科学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军事思想等, 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
便是那“诡辩”的名家,也开创了中国哲学史上 的逻辑学领域。我们可以、也应该鉴借儒家的刚健有为精神,来激励 自己发愤图强;鉴借儒家的公忠为国精神,来培育自己的爱国情怀; 鉴借儒家的”以义制利”精神,来启示自己正确对待物质利益,鉴借儒 家的仁爱精神,来培育自己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鉴借儒家的气节观 念,来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也鉴借墨家的”兼爱”、” 尚贤”、”节用”;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法家的”废私立公”, 等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