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河上贵阳最早建成的桥——南明桥
南明河上贵阳最早建成的桥——南明桥
南明
山水相依,绿意盎然,
一座传统与时尚交相辉映的城市。
在历史发展大潮中,
南明人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
书写了一个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迹丰富、
特色小吃闻名的美丽画卷。
4月8、9、10、11、15日早间08:00—09:00贵阳民俗街,锁定贵州旅游广播(FM97.2)《贵州微旅游》栏目将推出五期《南明往事》专题,带您走进贵阳市南明区这片神秘、富饶的土地。
今天贵阳民俗街,本期节目我们带您回到贵阳的那些老桥。
南明河上贵阳最早建成的桥——南明桥
根据地方志书记载,南明河上贵阳最早建成的桥是南明桥,该桥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为镇远候顾成所建。南明桥原名霁虹桥,又称襄阳桥、南门桥、中正桥,此桥距今已600多年历史。南明桥上曾建有风雨棚,雨天过桥不会被雨淋着。
南明河水平静时正如江东之诗中所写的那样“清浅悠悠”,“桃花轻浪”,春夏涨水之时又有涨水时的浩气,春天是最能滋生诗意的季节,每到春夏南明河涨水时,人们便在南明风雨桥上观看潮湧的河水,不觉诗兴大发,请看郡人汪成的《虹桥春涨》诗:“荡荡和风积雪消,漫漫春水涨虹桥。来时银海千寻浪,怒似钱塘八月潮。况有鳞能变化,宁无健翮快扶摇,想当送客朝天去,高挂云帆上九霄”。
诗人将霁虹桥上观看潮涨的河水与观看钱塘江潮相比美,于是筑人便将“虹桥春涨”列为明代“贵阳八景”之一。今天的南明桥为一座六孔钢筋混凝拱桥,雄跨南明河上,如长虹卧波,蔚为壮观。
最有文化底蕴的桥——六洞桥
区境贯城河上最有文化底蕴的桥要数六洞桥了,六洞桥位于贵阳城南,即今海关大楼后面贯城河的一段河道上,因桥有六座而得名。六洞桥原名月殿虹桥,清《贵州通志》说“月殿虹桥,在贵阳县治前,又名六洞桥”。《贵阳府志》说:“六洞桥”,在永祥寺前,原名月殿虹桥,有桥六。”
自清乾隆以来,因其地“有桥六”,习称六洞桥,一直沿用到五十年代,后改名为六洞街。今六洞桥系原六洞桥中的第四座石桥,现改造为博爱路跨越贯城河的一座混凝土结构单孔平桥。
六洞桥在明清两代五六百年间一直是贵阳人足不出城就可游玩的好地方,其桥下的贯城河水流水清澈带绿,像玉石一样,又名玉带河。
中国古人喜好模仿,如北京有“京师八景”于是全国各省府州县都将本地的风景列出八景来,贵阳也列有八景。杭州有个西湖,贵阳就把甲秀楼以下一段河道叫做小西湖。杭州西湖有六桥,于是贵阳在玉带河汇入南明河一段河道上建起了六座桥。西湖六桥,每桥都有一个典雅的名称,贵阳六座桥因聚在一起,只有一个叫“月殿虹桥的总名称,意思是六洞桥好比月宫中的六条彩虹。故当时有两句似一副对联的俗语对这一片景区的风景概括为:“一个坡,九座庙;半节河,六洞桥”。
清乾隆,嘉庆年间贵阳女诗人何履絜,家住六洞桥,生平工诗,铙风格,著有《六洞烟雨楼诗稿》,其中《六桥晚眺》云:“河干风景图画,时儿卖花人过桥。一磐声随流水度,双栏影倩夕阳描。清将夏气兰佩,绾得秋光是柳条。最苦梼衣砧杵急,不曾寄远亦魂销。”旧时贵人洗衣,均有赖于河水井水,以手工反复捶打荡涤,河岸洗衣人随处见,于是“捶衣棒棒”便成居家洗衣必备之物,女诗人二百年前的诗句,不仅讴歌了斜阳秋光下六洞桥畔的如画景色,同时描绘了一幅女子边洗衣,捶杵声声,亦苦亦乐,思絮万千的贵阳民俗风情画。
欢迎留下你与南明的记忆南明河上贵阳最早建成的桥——南明桥,
你和贵阳市南明区的老照片,
也欢迎发送给我们。
明天南明河上贵阳最早建成的桥——南明桥,由与贵州旅游广播携手贵阳市南明区委宣传部联合举办主题推介活动 " 当‘火辣重庆’邂逅‘爽爽贵阳’ "将在"重庆之声"广播电台《走遍重庆》栏目直播。
贵阳市南明区文联、贵阳市南明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将作客"重庆之声"广播《走遍重庆》栏目接受专访,向广大重庆市民全方位推介贵阳市南明区旅游资源。直播时间为 4 月 9 日下午 17:00-18:00。
重庆市民请直接收听FM96.8;贵阳市民可以在手机上下载阿基米德APP,或是蜻蜓FM的APP贵阳民俗街,搜索"重庆之声"即可。
关注“贵州文化旅游”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