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是我国思想文化史上一件值得重视的大事
百家争鸣是我国思想文化史上一件值得重视的大事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春秋战国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对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从思想史、文化史的角度来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阐述各自的学术观点和政治主张。
诸子百家思想中有许多具有时代特征和区域特色的学说,诸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性善论”、“天命观”、“民贵君轻”等思想,其产生和传播在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当时出现了百家争鸣是我国思想文化史上一件值得重视的大事。
一、诸子时代与三晋学术
先秦诸子百家的文化土壤诸子百家的学派和主张,是从黄河中上游的汾河谷地、渭河平原和汾水下游地区产生的,也就是周代的黄河中上游地区、殷商时代的渭河平原和殷周时代的汾水下游地区。
正是在这里,孕育了孔子、孟子、荀子等一代大儒,构成了先秦诸子百家文化之根。
三晋文化从属于黄河流域文化。首先是因为其地理位置所决定的:三晋地处中原,北倚太行、西邻吕梁,南隔黄河与山东相望,西依吕梁山、北连内蒙古高原与宁夏毗邻。
在这里,黄河对土地的灌溉功能特别重要,它不但造就了三晋地区肥沃的土壤,而且孕育了三晋文化以黄河为核心的多元文化。
这里是中华民族早期文明发源地之一,是中华文明之源。这里也是中国古代民族融合和南北民族迁徙的枢纽地带。三晋历史上一直处于中原各国与北方少数民族相互争夺的焦点地区。
自周初至春秋中晚期,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三晋地区先后形成了以晋国为中心的晋国文化、以卫国为中心的卫国文化、以魏国为中心的魏国文化和以齐国为中心的齐文化。
战国中期以后,随着形势变化、战争频繁,三晋地区逐渐成为齐鲁文化和中原文化碰撞融合之地。
至战国末期,韩、赵、魏三家分晋;战国后期,秦统一六国。至此完成了由游牧文明到农耕文明过渡。
随着社会发展和政权更迭,三晋地区在春秋中晚期开始出现一系列文化转型现象。
二、诸子时代的文化传统与学术思潮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的学派和主张,是中国思想文化领域一次伟大的变革时期,当时的文化传统在不同程度上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社会文化上反映为三个方面:一是传统文化受到了空前的冲击和挑战;二是社会阶层的变动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三是学术思想上的变革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剧烈变化与空前活跃的时期。当时各国思想、学术不断走向自由开放百家争鸣是我国思想文化史上一件值得重视的大事,“百家争鸣”成为中国历史上思想解放运动最鼎盛的时期之一。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制度也比较落后,因此春秋战国时也被称为“蛮荒之世”。
在这样一种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各种思想、学术在这一时期不断出现、碰撞、交融与融合,形成了一种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文化传统。
三晋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中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中华文化中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一部分。
三晋文化主要由山西地域范围内的各种不同经济、政治、文化形式所组成,其文化传统也呈现出独特的多样性,即所谓“百工之乡”“诗书礼乐之乡”等。
正是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人文环境,才形成了山西地域范围内各种不同的学术流派和学派。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农业生产与手工业生产逐步从自给自足到商品经济化;从家族或宗族组织到国家出现并逐步产生统一权威;从“士”阶层形成到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从而形成了思想自由、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三、诸子学派的地域分布与代表人物
在先秦诸子中,以儒家、道家为代表的文化思想以其深厚的积淀和广泛的影响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最主要的学术代表人物在三晋大地上产生和发展。
先秦时期,三晋大地是诸子学派活动最集中、影响最大的区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纷纷在三晋大地上诞生和发展,使三晋文化充满了勃勃生机。
三晋大地,不仅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派活动的主要区域,而且也是诸子思想和学术流派发展的摇篮。
三晋之地自古以来就是著名学派产生的重要基地之一,先秦时期诸子思想的繁荣与三晋地区优秀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先秦时期的三晋之地是道家学说最早兴起和发展的地区,老子、庄子都出自三晋地区;儒家思想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后向东南传播,也以三晋大地为其重要阵地;法家思想起源于关中地区,也在三晋大地上广泛传播。
诸子学派代表人物都诞生在三晋大地上。
荀子,出生于山西汾阳。荀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把孔子的学说进行了综合与革新,使儒家学说达到了新的高度百家争鸣是我国思想文化史上一件值得重视的大事,被后世称为“亚圣”。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主张“以道治人”和“以礼治人”;提出了“尚贤”、“尚同”等思想;肯定“礼义之法,国之宝也”;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必须要实行礼制,推行法治。荀子思想中的进步性,与他生活的时代密切相关。
庄子,庄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和道家的传统,以逍遥为人生追求目标。他认为万物都是无所谓贵贱、善恶、美丑、是非的自然存在;他提出了“齐物”、“逍遥游”的主张,认为天地万物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他主张顺应自然、清静无为。庄子思想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
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认为社会上存在着贵贱之分;社会是由人所构成的;国家应该是人人平等的社会;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等思想和主张。
荀子与墨家有很大联系。荀子认为社会发展是由人自身和人所处的环境所决定的。
他提倡“礼义”、“王霸”、“礼义”等思想和主张;认为国家应该是建立在社会基础之上的,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制度,并采取“王道”和“霸道”之分;提倡社会改革。他在政治上主张富国强兵;在哲学上认为宇宙是由气构成的,提出了天人合一理论;主张以法治国。
老子,他继承了道家思想的主要理论主张,并在政治、哲学、文艺和美学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代表作《道德经》在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主张无为而治,清静无为;推崇“道”法自然;讲究“道法自然”。在哲学上认为天地万物是由气构成的;提出了“道”和“无”的概念;提出了“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上善若水”等思想和主张。
其思想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老子著有《道德经》一书,共五千余言,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哲学著作。
四、春秋战国之际三晋学人的文学活动与成就
首先要说明的是,先秦诸子中没有任何一个学派有单独的代表人物。在先秦诸子中,以道家为代表的学派比较集中,所以要进行比较。
《汉书·艺文志》列“诸子略”三百一十八家,分为上、下两卷。这说明了先秦诸子在数量上占多数,而道家所占比重较大。
在先秦诸子中,道家又分为两派:一派以老子为代表;一派以庄子为代表。
春秋战国之际,三晋地区文学的发展是以道家的崛起为标志的。早在春秋初期,道家思想还未产生之前,道家就已活跃于三晋地区了。
如《左传》中就记载了卫国大夫尹吉甫与孔悝对话的故事,其中尹吉甫曾问孔悝:“圣人之教化民众,能使人乐生安乐而不为害吗?”孔悝回答说:“圣人之教化民众,使其衣食丰足而不为害;能使人安乐而不危害。”
尹吉甫问:“那圣人之教化民众,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吗?”孔悝回答说:“圣人之教化民众,是让他们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圣人之教化民众,是要他们过上好生活;圣人之教化民众,是要他们不为害于人。”
如果让百姓自己去做他该做的事;而圣人却没有任何干预或指责;那么这样做对百姓来说是好的。
五、先秦诸子时代的文化心态
春秋战国之际,三晋地区是各诸侯国国力和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
当时,各诸侯国都在积极进行社会改革和发展文化,其特点是:“民无所争”、“百姓乐其业”、“民乐其道”。
春秋战国之际三晋学人,对这些国家的变革和发展文化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在《周礼》《礼记》中所见春秋战国之际三晋地区的礼制变化情况。
作者观点
三晋是先秦诸子思想的发源之地,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剧烈变动,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术形态,对先秦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们所处的时代和文化环境诸子百家的学派和主张,使他们在思想上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卫康叔继承商纣之俗、齐孟尝君因循守旧、晋文公以国家为重,并有春秋五霸之遗风。晋文公作为春秋五霸之一,其政治实践和思想成就,为后世历代所效仿。
参考文献
1.《左传》,中华书局,1987年,第34页。
2.《史记·李斯列传》,中华书局(北京)1997年。
3.《庄子》(下)下册第三分上:“韩子谓庄子曰:‘……子所知者深矣!子独不闻夫庆氏之为乐乎?使夫庆氏之为乐而不知其所以乐也。则可谓善学矣!”上《庄子·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