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关系就是源关系别的一切关系都是子关系
男女关系就是源关系别的一切关系都是子关系
在某些语境下,男女关系是个不好的词儿,但就其本质,恐怕谁也得承认,男女关系实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关系,它关乎着人类的生存,其他诸如家庭、社会、国家等等,皆不过是它繁衍的产物。套用一个电脑术语,男女关系就是源关系,别的一切关系都是子关系。你看西方的创世神话男女关系就是源关系别的一切关系都是子关系,就抓住了人类关系的本质,上帝用尘土造出亚当,又用亚当的一根肋骨造出夏娃,然后他们吃了个禁果后就开始乱搞源关系。而在咱的国,女娲抟土造人,一开始也是无性繁殖,但造出人来之后,女娲还是要给男女配了对,让他们扯上关系才算收工大吉。
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男人之一,孔子当然也不会免俗,一生跟男女关系扯上了不少关系,他老人家结过婚,生过子,后来又离婚,跟著名的南子女神还有点不明不白的小暧昧,其中发生过多少狗血闹剧虽然不为后人知儒家思想跟共产主义区别,但大约也同一般平常男人的遭际没什么差别。所以他后来虽然被大家尊为圣男女关系就是源关系别的一切关系都是子关系,但其实不过是一个世俗男人的代表人物。
身为男人,还世俗,孔子就应该跟我们一样,既在甜蜜时赞美过女人,也在吵架时责骂过女人。不过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他赞美女人的话没有流传,责骂女人的话倒是被白纸黑字地记录了下来,其实也就是那么一句,即《论语•阳货篇》中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成了他歧视女性的铁证,到现在还让女权主义者们愤怒不已。
孔子到底歧视不歧视女性呢?我的看法当然是不歧视。
你看他在另一本儒家经典《礼记》中《哀公问篇》里说的话,鲁哀公向他请教怎么执政,他特别强调要重视三个方面,第一个就是尊重妻子:“昔三代明王之政,必敬其妻子也。有道,妻也者,亲之主也。敢不敬与?”然后才是爱护儿子、保护好自己的身体。这不就是现代男人奉行的“老婆第一,孩子第二,自己第三”嘛。
你再看他编辑《诗经》,放在第一首的就是《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管专家和砖家们怎么解读这首诗,乃至把它跟政治教化扯上关系,你都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首美好的爱情诗,讲的正是男女关系的初级阶段。把一首想追人家大姑娘的爱情诗放到自己编辑的著作的最前面,可见孔子对爱情怀有美好的向往,一个对爱情怀有美好向往的人,你说他歧视女性?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不信归不信,我倒也不想为孔老师鸣冤叫屈,说错话,遭人骂,谁叫他口风不严,什么都叨叨呢?说那句“难养也”的名言之前,他或许刚跟老婆吵了架,或许是受了别的女人的窝囊气,但他就该把火气压在肚子里自行消化,却偏要跑到学生面前发什么牢骚,让这帮小兔崽子记录在案,搞得铁证如山,挨骂正是活该。
不过古今中外的大宗师,骂过女人的可不止孔子一个,比如说释迦牟尼。
跟孔子一样,释迦牟尼也爱在学生面前发发对女人的牢骚,比如他在舍卫城讲学时就说过:“可畏之甚,无过女人。”(世上最可怕的,莫过于女人。)这句话看上去还算正常,乃是现在许多男人常说的“女人太可怕了”的原始版。还有更火爆的,在《杂阿含经》卷36第991经中,释迦牟尼歌曰:“贪欲名非道,寿命日夜迁,女人梵行垢,女则累世间。”在《大智度论》第十四卷中,释迦牟尼偈曰:“执剑向敌,是犹可胜;女贼害人儒家思想跟共产主义区别,是不可禁。蚖蛇含毒,犹可手捉;女情惑人,是不可触。”在《无量寿经》阿弥陀佛第三十五愿《女人往生愿》里,释迦牟尼说:“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儒家思想跟共产主义区别,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总而言之是女人很坏,女人要想成佛,就得先做个变性手术。
在《增一阿含经》卷12中,他又说:“女人入地狱多于男子。”为什么呢?因为:“女人竟日习玩三法而自娱乐。云何为三?晨朝以嫉妒心而自缠缚;若至日中,复以睡眠结而自缠裹;向暮以贪欲心而自缠缚。以此因缘,使彼女人身坏命终。”这就直接把大多数女人判了刑,发配到地狱与恶鬼为伍。
释迦牟尼针对女性的言论颇多,上述几例具有代表性。他不但这么说,还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他是出家之人,对世俗的女人再不满也没办法管,但在他的组织中有比丘尼,即尼姑,他对尼姑的管理要比和尚严格。在佛教戒律书《摩诃僧祗律》中,比丘尼戒共有二百九十条,远高于比丘戒的二百一十八戒。在他的僧团中,尼姑的地位也比和尚低,比如说:尼姑必须拜和尚为老师;和尚不坐的时候,尼姑不能坐;和尚可以批评尼姑,尼姑不能批评和尚;尼姑哪怕修行了一百年,只要没转成男身,见了和尚都应该稽首——但我们知道,除非是现代的变性术,否则女身不可能变成男身,所以一个女人只要入了佛门,见了和尚你就只管磕头吧。
人的思想总是生根于他所处的环境,释迦牟尼生长于古印度,印度的社会思想一直是歧视女性的。在释迦牟尼还叫悉达多•乔达摩的时候,他是个小国(迦毗罗卫)的王子,生活奢侈,极尽声色,有三座宫殿供他轮换居住,宫中自然少不了女人。不论中外,后宫中女人之间的争斗总是很激烈,为了争宠夺权什么狠辣的招数使不出?这些或者会使他厌倦乃至厌恶。他认为,世上的女人都爱嫉妒,因为嫉妒,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很容易连累到男人的名誉和生命,所以有智慧的男人应该远离女人。(见《佛般泥洹经》)。
所以在29岁(另有其他时间上的说法)那年,他离开了女人。他的出家当然另有别因,并非因为女人,但他和孔子一样,显然都是处理男女关系的失败者,否则他就不会那么厌恶女人了。他离开了一群女人,孔子则跟自己的妻子离了婚。不同之处是,释迦牟尼离开得很彻底,孔子则终生都对女人怀有向往,跟南子的暧昧姑且不论,老了编《诗经》把一首情诗放在第一篇则是真真切切。
在面对女人时,我和孔子是一党,吵架时难免要说些过头话,但骨子里是热爱女人离不开女人的。就冲这一点,我也得去喜欢儒学而不是佛学。但让人感到不解的是,同样是发表过对女性不当的言论,为什么程度轻的孔子被人骂得狗血喷头,而程度重的释迦牟尼却没有享受到这种待遇呢?你看直到现在,女权主义者们还要时不时把孔子揪出来批判一番,却从来没有人把矛头指向释迦牟尼。
究其原因,大约是孔子所创建的儒家自汉武帝时代起就成了中国的执政党(至少也是名义上的),其后一直延续了约2000年,在这期间,孔子的一切对统治者有益的言论都被无限地放大。在一个男权社会中,他关于女性的言论当然更会被视为圭臬,成于男性压迫女性的理论根据,并从而给女性造成了实实在在的痛苦。
而释迦牟尼的这些言论却一直局限于佛教内部,他的教派虽然影响深远,但却对世俗社会并无强制性的影响力,而在佛教内部,除了在早期的僧团中,和尚和尼姑比邻而居外,之后的和尚和尼姑一直分庙而居,彼此离得颇远,和尚们想对尼姑执行教主的教条也没有机会。也就是说,释迦牟尼的关于女性的言论基本上存在于理论阶段,除了早期进行过一些实践活动,其后即一直被束之高阁,对女性尤其是俗世女性并未造成过实质性的伤害。到今天,当然更不会有哪个僧人傻到去宣传这种思想,所以他的这种言论早已不为人知。
今天说这些,当然不是为了比较孔子和释迦牟尼谁更会骂女人,更不是要来声讨释迦牟尼歧视女性,而是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在孔子那个时代(释迦牟尼与孔子差不多同一个时代),或者说与孔子同样级别的大宗师中,针对女性发表过不当言论的绝不止孔子一个。有这种言论也是那个时代的局限,我们不能把专制社会中女性遭受压迫的账都算到孔子头上。推而广之,我们更不能把后来民族发展滞后的账也都算到孔子头上——从五四运动时期到现在,很多年来我们的账就是这么算的。
在今天,基督教、佛教等等教派或者说思想体系依然大行其道,唯有对中华文明做出奠基性贡献的孔子及其所代表的儒家,因为受到共产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的双重打压,一直处于衰落状态。耶稣和释迦牟尼依然是受人参拜的偶像,教堂和寺庙到处都是,但纪念孔子的建筑物你怎么找也找不到几座。基督教和佛教都是外来文明,我们当然不会去排斥他们,但他们最多算是我们中华文明这棵大树上嫁接来的枝叶,孔子及其儒家学说却是大树根和干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共产主义和民主主义,我们其实也可以把它们嫁接成枝,再看看哪根枝条能与母体相适应,然后开新枝散新叶,但我们先前干的事,却是要砍倒大树,再种一棵。其结果就是我们差点断了根,忘了本,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因素,以至于社会失序,人心失衡,在这种情形之下,还能奢谈什么中华文明复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