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县探索“民族团结+文旅融合”新路径
龙陵县探索“民族团结+文旅融合”新路径
近年来,龙陵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文旅工作结合起来,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筑牢旅游项目之基,补足旅游文化之钙,搭好旅游服务之桥,积极探索“民族团结+文旅融合”新路径深入挖掘民俗,有效推进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群众心灵深处。
应势扬优,让农区变景区,搭建交往新领域
龙陵县抓住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的机遇,夯实旅游发展基础,拓展民族交往空间。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深度挖掘、精心包装,编制《龙陵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印发《龙陵县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按照集点、连线、汇面的要求,将碧寨猴城、龙江弄岗、勐糯大寨、镇安镇北、龙新雪山等相对成熟的乡村旅游景区串点成线,从整体上完善景点、线路、区域规划,实现分散开发向集群开发转型,画出乡村旅游开发的全景图。
坚持“一村一示范”和“一村一个A级旅游景区”同谋共建,着力建设以象达镇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游、龙江乡为代表的田园观光游、勐糯镇为代表的民俗体验游、龙新乡为代表的特色乡村游区域名片。全县现有A级旅游景区12个,省级旅游名村1个,旅游特色村12个,培育农家乐、农家旅馆、休闲山庄60多家,日均接待量4000多人次。
融合带动,让产业变主业,丰富交流新业态
龙陵县积极对接有实力的文旅企业,成功引进昆明佳途国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同品斛堂科创园、达摩山森林藏酒、邦腊掌旅游度假区等多家景区开辟“产业发展+旅游”相结合的创新路子,并成立龙陵佳实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注重发挥乡村旅游的综合带动功能,创新旅游发展业态,提升民族交流水平。
龙新乡勐冒社区因地制宜,开发独具特色的“马铃薯”经济,以马铃薯产业为支撑,建设500亩马铃薯高质高量示范基地,创新“周末菜园”、菜园认领、亲子活动、勐冒农庄、“订单种植”等模式,打造卡通造型、农耕主题元素的网红打卡地、农耕体验基地、教育实训基地,打造集农耕文化与亲子活动、网红打卡、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农旅示范区,激活“周末经济”发展新动能,让各族群众在旅游业发展中创业就业、增收致富、共享红利,进一步增强获得感、幸福感,有效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
擦亮品牌,让看点变卖点,打造交融新形式
龙陵县以游客体验和市场拓展为中心龙陵县探索“民族团结+文旅融合”新路径,完善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在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服务行业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推行党员从业人员佩戴党员徽章“亮身份”龙陵县探索“民族团结+文旅融合”新路径,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深化民族交融格局。
广泛开展宣传推介,线上发动各乡镇、各旅游相关行业经营者、各部门宣传平台多渠道、多矩阵宣传龙陵旅游,线下积极举办阿昌族“阿露窝罗节”、傈僳族“刀杆节”、勐糯“村晚”暨泼水节和“勐冒洋芋美食节”等特色活动,不断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按照“产品变商品、商品变礼品、资源变资产”的思路,因地制宜推进旅游商品开发,成功打造出以黄龙玉、黄皮石、石斛、象达纸伞、傣族织锦、傈僳族刺绣等特色旅游商品,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润物细无声”中不断增强各族游客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接下来,龙陵县将创新发展,结合特色产业,以传承农耕文化、展示民俗风情、发展休闲农业等为重点深入挖掘民俗,不断拓展民族交往空间深入挖掘民俗,提升民族交流水平,深化民族交融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不断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度和广度,开创农旅融合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