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任何名义所谈的“传统”,忍辱待人与和谐
:假任何名义所谈的“传统”,忍辱待人与和谐
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
--------------------------------------------------------------------------------
传,是神传,统是包罗万有,贯穿一切,无远弗届,无所不包,是宇宙真理在生命生活的各个层面的共通准则的不同表达与智慧圆容的揭示。
长期以来,由于对中华传统文化认识的模糊,许多人把传统认为是文言文本身,以为弄来古代的服饰、器皿、仪式、建筑等就是传统,那只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传统文化的真正实质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返本归真的生命价值观、忍辱待人与和谐天尚的人际观、敬天命尽人事的人生观在文学艺术建筑社会管理等方面通过一定的仪式或形象表达出来。如果没有这些内涵,任何人假任何名义所谈的“传统”,本身不过如将茅台酒瓶装的假酒甚至工业酒精兑水的有害品,乍闻之似有酒气,其实完全是在利用人对传统的喜爱而渗杂其私意。更甚的是把衣服当本质,把形式当目地中华传统文化,这样所谓复兴文化的做法,越是热闹,可能人们离传统精神越远。
真正中华传统的精神是直接与人们意识相关的,是鲜活的生活指导和意识态,而不是游离于人生之外或拿来供着的偶像,或拿来装璜的东西。孔子说:“道不可须臾离,可离非道也。”如果一个谈传统的人却没有传统的思想和合乎传统道德的行为,那么他所说的传统不过是他掩盖自己目地的一张华丽遮布而已。
传统文化就是要究“道”,就是要归“真”。除了世俗生活的繁荣在技术上的传承发展体系之外,传统文化有非常丰富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建筑、雕刻等等载体,但载体的本身并不是传统的心魂和根本。孔子有一次就射箭讲道理说:“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射箭哪里是根据箭头嵌入靶中深浅来判断一个人射击的高明与否呢?“射有似乎君子,不中正鹄,反诸自身”,他是大成儒家拿来修养自己品德的一个训练心法的东西,意思是有了问题,要反过来找自己的不足,才能提高。射箭是如此,农民种庄稼也是如此:假任何名义所谈的“传统”,忍辱待人与和谐,举凡道家、法家、阴阳家等等,其层面有不同,核心旨归也都是就他们所认识的宇宙真理和规则而衍绎出的学说。所以,孔子进一步延伸说,一切学科,也都是上古圣贤传下来可资生命觉悟之道。这才是实质。
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古书大都是用文言文写下来的。其实这个文言是中国人应该非常自豪的书面语言,概括和表达乃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举例来说,一曲《枫桥夜泊》二十八个字,可是内里包含的历史沧桑和对人性人生的领悟,敷衍出百万言的小说也不一定说得透彻。台上一幕剧短短几十分钟,可以让人读懂人世几千年的风云。文言的表达力之丰富,乃是本次人类了不起的瑰宝,可是由于近代以来白话文强制性的成为主体语言表达形式,人为地生成了一个文化断层与鸿沟,主体是白话文的教学使中国这几代人再也读不懂祖先留下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明内涵,而考据古书成了专门人士干的事,又摄于一种残暴的淫威,而不敢研究经世致用和天人合一返本归真的真髓,遂将传统的研究变成了故纸堆的寻章摘句与庸俗化:假任何名义所谈的“传统”,忍辱待人与和谐,由他们带着低下观念和恐惧心态咀嚼后吐给中国人民的所谓“传统”,已经被舛改得面目皆非,使人误认为传统已经无用,一切以西方为高,从而腰斩了中华神传文明,使我们民族的道德水平一落千丈,民族的自信心完全隳堕,民族的尊严掉入尘土。
那么,恢复传统文化就要是复活文化求道的根本与实质,通过明道而后得到自己生命深处那份神性的复活,返本归真。以传统的儒释道西(基督天主教)而言,形式和装束不一,目地是相同的。不同的觉者就是告诉给你如何脱出人的愚昧属性的执著和功利属性的贪痴,通过修养心性,达到提升,进而使自己开智开慧,最终圆成灵性本我的生命自在境界。当然他们各自的体系有自己特殊的存在与表达,也是不可相混的。在许多寺院都可以看到“到此门须得脚跟站定方许入不二法门”的话,就是选择一条正道,然后依教奉行,不可以“二三其德”。这样才能有功成的一日。
儒:“大学(生命大成功的学问)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方法: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致知在格物。欲诚其意,先致其知,知者,生命原始之能,非书本知道也。盖空气阳光水山河云雾之特性,其无私普覆之美好得而用之以心智之修为,则得真知矣。此为格物致知。而心法即以孝、仁义礼智信中庸为要求。
佛家:释迦佛讲戒定慧。即从净土念阿弥陀佛中华传统文化,如没有戒定慧实修的功夫,其实一点作用也不起。凡属释教,不管其衍出多少个法门,虽然修法不一,但根本都要遵从戒定慧才行,这是(一以贯通的)。当然,释迦牟尼佛讲如来如恒河沙数,那是非常之多的佛陀,各个佛陀的方法又是不同,但佛家的突出表现,都是要修善的。
道家:悟真为本。人既为宇宙一灵物,则是宇宙质料生成的,不管他堕落到那里了,如果推根究始,他与宇宙的根本本性一定有一个层面是一致的,是共通的,也就是可以回归的。而道的修炼,就是要完全破除后天的一切沾染,达到根本的与宇宙真性一体同化,为此舍尽一切的牵连与执著,也是其必须的。而达到这样一个境界,则太极为用,正反亦不复再为其绳索。
所以,真正中华传统文化,大矣哉,妙矣哉!
启嘉春秋因曰:“传统,天道也。大成教化讲究诚意正心为本,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用,内外双得双成。其至也,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此实学也,智慧、胸襟、涵养、能耐在是,安得不识哉!斯人云:‘斯为我学。’诚哉斯言中华传统文化,苟能由传统而道问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乃荡荡大道,圣贤可得而至,学佛学道者亦可由此而立基,实生命大成之正途也!”
内圣外王的人生,你愿意拥有吗?那么,不要嫌晚,从当下就做起,一起回归传统!那怕晚上你就要离开这个世界,早上你已经得到了真理也无所惧了。
孔子云:“朝闻道,夕死可也。”因为你得到真理的那一部分,已经获得不朽。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为本体、以儒家、庄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为主体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的实体系。
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而流传年代久远,分布广阔,被称为“汉文化圈”,文化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软实力,是决定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
包含内容:
1、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是人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生活的,人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2、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参考: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儒家学说
古典儒学 两汉经学 儒道释的交会与融通
义理之学 考据之学
道家道教
老子哲学 庄子哲学 早期道教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
道教的鼎盛 金元时期新道教
道教的衰落
中国佛教
教义教规 历史源流 教下诸宗 教外别传 礼仪制度 藏传佛教
诗歌词曲
先秦诗 两汉魏晋 南北朝诗 唐诗 宋诗 元明清诗
文章骈赋
散文 骈文 辞赋
章回小说
形成与演变 流派与名著 民族风格
书法篆刻
先秦书法 秦汉书法 魏晋南北朝书法 隋唐书法 五代两宋书法
元明书法 清代书法 书论与欣赏
篆刻
中国绘画
教化人伦——人物画 山境水情——山水画 花鸟精神——花鸟画
玄妙之门——绘画理论
雕塑造像
明器雕塑 陵墓表饰雕塑 宗庙造像 石窟造像 寺庙造像 建筑雕塑
工艺雕塑
传统音乐
民歌 乐器和器乐 舞蹈音乐 曲艺音乐 戏曲音乐 乐论、
乐志和乐律学
古代舞蹈
原始舞蹈 周代乐舞 秦代百戏 隋唐乐舞 宋代队舞 元、明、清舞蹈
古典戏曲
戏曲的起源和形成
宋元南戏 元杂剧 明清传奇 清代地方戏 京剧 传统戏曲理论
史官史学
史官史家 史书体裁 历史思想 史学理论
汉字的形质
汉字的基本类型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语方言 汉语语音 汉语词汇 汉语语法
书简典籍
古籍形态 古籍整理 古典书目
教育科举
教育制度 教育思想 科举制度
中华武术
拳术 武术器械 对练 集体项目 攻防技术
中华气功
渊源探踪 历史发展 门类划分 研究方法 理论基础 要领简述
应用价值 外气研究
棋艺博戏 围棋 象棋
兵家韬略
韬略的形成与发展 韬略的理论原则 国防韬略 治军韬略
用兵韬略
政治谋略
政治谋略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及其作用 政治谋略的类型
刑名律令 渊源与发展
理论基础 形式特征 主要罪名及处罚 刑罚体系主要适用原则
中医中药 基础理论 临床基本原理 针灸学 中药学 养生学 名医名案
建筑园林 构造与材料 色彩与布局 传统居住建筑 城市和城市公共建筑
宫殿建筑 礼制与祠祀建筑 陵墓建筑 佛教建筑传统园林建筑
古玩器皿
陶器 玉器 铜器 瓷器 漆器 金银器 文房四宝
衣冠服饰
起源与初步发展 周礼缙绅与汉官威仪 从魏晋的日月改易到唐代博采兼收
宋代的守古尚简与明代的恢复汉俗 满汉并存的清代服侍
美食名饮
斗茶品茗 琼浆美酒 玉盘珍馔
中国民俗
鬼神 丧葬 婚姻 宗法 节日 禁忌 相术 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