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儒学女教思想在理学中发挥的作用
女教思想是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宋代儒学女教思想既是对先秦儒学女教思想的继承,又是在理学影响下的创新宋代儒学女教思想在理学中发挥的作用,对于理学的发展、儒学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宋代儒学女教思想对于整个中国伦理思想也发挥着其重要作用,明确宋代儒学女教思想的地位,正确认识它的历史效用。
理学是在宋代特殊背景下产生的思潮,对中国传统思想史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理学的兴起直接影响到宋代的女教思想,理学产生的目的与特征在宋代儒学女教思想上展现地淋漓尽致。通过对理学在当时社会中发展的研究,从中也可以探究到宋代的女教思想在理学中发挥的作用。
一、宋代儒学女教思想在理学中的地位
首先,宋代儒学女教思想有助于理学规范社会秩序。晚唐五代时期,社会分裂,长期混乱的社会导致民不聊生,而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这一状态,重新确立起了大一统的局面。
宋朝刚刚建立初期,前代残留的社会问题,并不能一时得到化解,战乱时期各方势力的无信无义,直接影响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对整个社会的礼秩带来了极大的摧残,对于新生的政权带来极大的挑战。
在这样混乱的局面中,正统的儒家伦理道德早已崩塌,社会缺少道德规范的礼教,直接不利于统一政权的稳固。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宋朝统治者必然要加强社会的规范,重建社会的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从而稳固自身统治地位,因此,统治者极力推崇儒学,大规模兴学,由此推动了儒学的复兴。社会秩序衰败的原因就在于“三纲五常之道绝”,
宋代士大夫为了复兴儒学,大力倡导重整儒家伦理纲常礼教,以此来加强对社会的规范,建立一个充满秩序的社会,这个时候新儒学更加地向伦理化方向发展,主要目的在于对社会秩序的重塑。
而宋代儒学中的女教思想,主要承担对于女子言行的规范,宋代儒学女教思想即宋代的女性伦理,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对女性提出了更为具体全面的行为规范,通过对女性的塑造,重振伦理纲常,推动儒学复兴。
其次,宋代儒学女教思想有助于儒学的复兴。理学的兴起除了是当时社会环境下产生的必然结果之外,其发展也与中国思想史的发展进程有紧密的联系。
唐代中后期,韩愈排斥佛老之学,大力倡导儒学道统,打破三教并行的局面,这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转折。
因此,宋代的思想发展为了与社会相适应,延续了韩愈所倡导的儒学道统,继续发展儒学。宋初学者孙复在《儒辱》中说,“佛老之徒,横于中国,彼以死生祸福虚无报应为事”.
相信佛道的这类人在中国社会中,他们把预测生死祸福作为自己的职业,而这些都是根本不存在的因果报应,他们夸大自己的学说以此来迷惑中国的老百姓,使人们抛弃儒家的礼乐,以此来蒙蔽天下人的视听。
这样下去,天下愚昧的人就增多了,有真才实学的人就少了。他认为佛老扼杀了儒学的礼教,冲击了儒家伦理纲常儒家思想主张在当时的政治地位,对佛老之学予以严重的打击。
但是,韩愈反佛,多是出于政治,对于佛学的思维方式也有所学习。宋儒在建构新儒学的过程中吸收了佛老的精华.
新儒学的构建,涉及众多不同的方向,而女教思想自先秦以来便是儒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在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角色,用儒学去塑造女性,为理学的兴起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理学是重建社会秩序维护封建统治的产物,但是由于社会的更迭,单纯地继承传统的儒学伦理纲常并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因此理学家对需要儒学重新阐释发展。
理学大量吸收了佛老之学中的合理成分,譬如思辨的思维方式,在此基础上发展自己的逻辑,同时致力于将佛老之学由虚幻的神学引向现实社会。
而女教思想便是使儒学回归现实的最好的实现方式之一,女教思想对女性的塑造,营造了整个社会儒家文化氛围,为理学的社会性奠定基础,使理学逐渐成为官方哲学,而且深入社会。
二、宋代儒学女教思想在社会礼仪道德中的地位
女教思想是儒学中的一个重要篇章,儒学在不同阶段的发展促进着儒学中女教思想的发展,女教思想的发展又为儒学更好地占据统治地位奠定基础。宋代儒学女教思想,在儒学中的突出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宋代儒学女教思想批判继承传统儒学儒家思想主张在当时的政治地位,将宇宙论与人伦关系紧密结合,扩大女教思想的内容。儒学中的女教思想在先秦已有萌芽,而后经汉唐发展到宋朝的高峰。
先秦时期尚未有专门的系统的对女性品行进行教育规范的思想,更多地是从宇宙观中出现的一些女教思想的萌芽儒家思想主张在当时的政治地位,为女教思想的发展奠定哲学基础。
汉唐时期女教思想大多从社会礼仪道德出发规范女性的行为规范,更多地是对女性德性的塑造,而宋代儒士的女教思想,立足于传统儒学宇宙论,继承传统的“男尊女卑”等思想,将宇宙论回归现实社会,落实在人伦关系之中,将宇宙论与现实的人伦关系紧密结合起来。
“夫,天也,妻,地也;夫,日也,妻,月也;夫,阳也;妻,阴也。”司马光公开地将天地直接联结男女,天尊地卑即男尊女卑,由此认为男子以阳刚为德,女子以阴柔为美,十分注重女子的柔顺,将其定义为女子最根本的德性。
宋代儒学家在宇宙论的基础上直接将其落实在现实社会中的人伦关系上,但是宋代儒学家并不局限于已有的说教,在他们对传统儒学重新阐释之上,结合宋代的社会现实及统治需要,进一步丰富充实了儒学思想。
宋代儒学女教思想,相较于前代,内容更为丰富,通过对女教思想的继承发展,进一步巩固了儒学在社会的统治地位。
宋代儒学女教思想将儒学的核心观念“仁”贯彻于实践。孔孟之学,以“仁”为核心,宋明理学家继承先秦儒学,理学家将其尊为“圣学”,并将其传承发展建立“新儒学”。
“仁”是儒家最基本的社会伦理范畴,“仁”被扩展应用在社会道德之中,都以其为核心而展开。“仁”指人和人之间爱的互动,赋予社会伦理爱的滋养,在伦理关系内将“仁”放于首位。
“仁”用来处理伦理社会关系,而孝悌则是“仁”的根本。理学继承儒学的思想,当然“仁”的核心也是不可或缺,宋代儒学家的女教思想中有所体现。
其一,儒家重视孝道,宋代儒学家继承孔孟,更加重视孝道,女子不仅要孝顺父母,而且对于公婆叔伯也需要孝顺。
其二,关于妇女再嫁问题,理学持反对意见,但是关于离婚的妇女,有的理学家认为离婚妇女可以自由改嫁。
司马光认为夫妻关系得以延续的前提是“义”的存在,他并没有要求妇女必须单方面忠贞不改嫁,对于已经没有“义”的夫妻,司马光支持离婚。
苏轼从实际生活中会遭遇的困难出发,同样不反对改嫁。他认为虽然改嫁不合礼法,但是如果丈夫去世,妻子失去依靠,生存能力较弱,为了更好地生活,可以选择改嫁。
其三,在女子择偶标准方面,要求议亲贵人物相当、不问门第、论德不论财。以上这些方面,体现出了宋代儒学家温和的一面,展现出社会对于女子的人文关怀,无一不彰显出儒家核心理念“仁”。
宋代儒学女教思想,将儒家的“仁”融入女性道德,渗透至社会生活中最贴近民众生活的事件,对儒学进行实践化。
三、宋代儒学女教思想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中的地位
传统儒学的女教思想发展到宋代,是中国传统女性观发展的一个高峰期,也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的重要一环。
宋代儒学女教思想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的地位,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展现。其一,推动家庭伦理的纲常化、世俗化。
两宋时期,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呈现为家庭人数由少到多的趋势,家庭的规模变大,同时管理难度提升,因此家庭内部十分重视伦理道德的教化,家庭教育成为了常态,而对于家庭中女性的教化,也是维护家庭稳定的重要内容,因此宋代女教思想的规范加强促进了家庭伦理的纲常化。
以往的家庭伦理多是一些较为空洞的伦理纲目,脱离世俗生活,而宋代以后出现了更为具体的内容来对家庭成员予以指导。
因此,宋代时期家训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无论是帝王贵族,还是一般平民百姓,都对家训加以重视,形成自己训导子女的家庭规范。
在当时的家训中,对于女子的规范,主要从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三个角度规范女性,女性在家庭中处于不同的身份需要承担不同的责任,这些训诫的内容不只是空洞的说教,二是落实到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对于女性在社会中为人处世提供了具体范式。
宋代儒士对于女性的价值塑造,孝悌和顺、齐家守业、相夫教子等,对于家庭伦理提供了导向,对于新时代家庭关系的发展有所启示,虽然其中有封建社会的糟粕,但是其中也不乏一些内容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其二,为后世女性观的觉醒提供契机。在传统封建社会中,中国女性无论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中,地位都较为低下。北宋时期,贞节观得到进一步强化,二程对于妇女再嫁的问题持有较为冷酷的态度。
经过理学的逐渐发展,到明清时期,在理学思想影响下,贞洁观念在社会得到最大程度地推行,被社会普遍认同,其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给封建社会中的女性加以最大程度的束缚,压抑着他们的灵魂。
正是在这种严重的压迫下,出现了同情女性的声音,也出现了一些解放女性的尝试和探索。近现代一些学者对于传统的贞节观予以批判,并提出合理的主张。
胡适认为贞操属于爱情,是男女的相互认同,他认为贞操不能局限于身体,转而将其引向感情。封建社会中要求女子守节甚至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以此来展现女子的坚贞。
女子被这种观念束缚,思想被压抑宋代儒学女教思想在理学中发挥的作用,丧失了主体性,胡适对其大力批判。现代社会更加强调贞节在感情上的体现,即男女对待感情应该专一,男女双方都应该付出真心,自由选择,从这个层面上看,我们不仅将贞操转移至感情,而且要求男女两性的平等。
而对于“男外女内”将女性局限于家庭的观念,限制了人的自由发展,将女子隔绝于父系社会之外,剥夺其人身自由,教导女子一生依附于他人而生活,从父亲到丈夫进而到儿子,女性都处于一个从属的地位,致使其缺乏独立的人格。
总结
在这种背景下,即使女子有才也被扼杀在社会的礼教之下,女性由此成为封建社会最大的附属品、最大的牺牲品。
随着思想的解放,社会看到女子深受封建礼教的压制,并予以尖锐批判。随着封建社会的瓦解,社会的不断进步,新思想注入新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上,女性解放的意识,大多是批判传统“三纲五常”对女性的压迫而萌发,宋代儒学女教思想中严苛的女教思想为女性解放提供了发展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