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教育源远流长:教育观念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传统教育源远流长:教育观念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传统教育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对语文教育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实践与制度的传统,二是教育观念与思想的传统。
其中儒家思想对语文教育的影响,教育观念与思想的传统主要指的就是教育主张和学说发展的历史。中国教育思想史和中国传统教育的历史同样可以说是源远流长。
教育观念的产生和发展
随着早期人类的产生,如何教育下一代的问题也随之产生。
在原始时期,由于教育没有从社会生产中分离出来,这些教育经验还是不自觉的,而体脑分工和古代学校的出现,就有人开始研究这些教育经验,并进行了简明的表述、总结。这些表述反映了人类最早的教育认识活动,体现了人类早期的教育智慧和“教育观”。
儒学的千年独秀
先秦时期既是中国教育思想的产生时期,同时也是中国教育思想的高峰之一,对中国整个社会包括文化教育都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因此,很多思想家和史学家都认为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从开端起就达到了高潮,此后再难超越。
▲先秦诸子
在这一阶段,涌现出了中国最重要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潮,儒、道、法、墨诸子百家互相争鸣,各以独特的教育思想,共同构成了传统教育的整体。
在古代教育思想发展的长河里,虽然有玄学、道家及实学思潮的影响,但儒学思想始终是古代教育思想的主体。
儒学教育思想是中国封建教育的主体思想的地位就好比基督教神学在西欧中世纪的传统地位。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时代“万流归宗”的正统意识形态,在控垄断教育方面,具有无上的权威。
▲孔子及其弟子
如果说,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中央集权制的政治制度是儒家思想生存发展的天然土壤。那么,统治阶级尊孔崇儒的文教政策就是儒家思想的物质基础和政治背景。
兼收并蓄 海纳百川
儒学思想流传千百年究其根底,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儒家思想本身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不仅能融汇各种思想,消化各种学派,还可以因时适世进行自我调整。
从原始儒学到汉唐经学,再到宋明理学的转变,可以说,儒家教育思想是在整合内外百家思想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儒学和佛教思想的融合
对外,儒学与佛、道、玄之间长期斗争、吸收并融合儒家思想对语文教育的影响,最终援佛入儒,援道入儒。
在儒学内部,汉代今古文经学、南北朝的南北学、宋明时期的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清代的汉学与宋学之间的论争、吸收和融合,经历了诸多坎坷才诞出了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教育思想宝库的明珠——儒学。
现实的挑战和完全的否定
直到近代社会西学以强势进入中国,“儒学独霸”这一现状才得以改变,儒学的根基受到了严重的击。“经世派”的龚自珍、魏源抨击空疏无实的汉学、宋学,张之洞向西方学习,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进步主张,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之间筑起了沟通的桥梁。
▲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幼童
特别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外患的不断冲击引起中国思想界的震荡。
随着近代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早期改良主义思想迅速要为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联合社会抵上层力量,以教育为改革突破口,在文教领城内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维新教育运动。但是,这场轰轰烈烈的改良运动不过百天就画上了句号。
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为复辟帝制摇旗呐喊。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猛烈批判旧道德,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胡适新文化运动倡导者
即使如此,中国的知识分子仍然在汲取儒学的养分。孙中山在学习西方民主经验和思考西方政治制度的基础上,仿照儒家体制创立了政权与治权分立的民权学说和五权分立。
在1917年到1920年编成《建国方略》中慕仿周礼制订了非常详细的“结会”“动议”等程序和仪规;把恢复“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儒家道德,作为复兴民族的基础;套用儒家“圣贤才智平庸愚劣”的观念来解释真平等与假平等的分野。
儒学在新世纪的历史价值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儒学正统地位废除。
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儒学遭到毁灭性打击,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对象之一。
总的说来,新儒学基本上是以儒学的“内圣外王”为立宗之本的,它是在儒学遭受普遍诘难时出现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儒学也得以复兴,儒家的教育思想更多的是一种道德教育,对当代人的价值在于思想价值观的修正。
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人文主义精神,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中国传统教育源远流长:教育观念的产生和发展,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存高远等等这些都对现代教育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国外的文庙
现在每年孔子诞辰纪念日,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在曲阜都要举行祭孔仪式。很多西方国家也在兴办孔子学院,除了是中国教育思想广泛传播的原因,还在于西方国家他们看到了儒学中的以“仁”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其中闪烁着的民主、民生的光芒。
而且在这个霸权主义横行的时代,儒家的“大同思想”及“和”的主张可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中国传统教育源远流长:教育观念的产生和发展,以“王道”对抗“霸道”,这也可以看作是儒学能从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另重要因素。
探寻儒学的发展历程,挖掘其在历代思想发展的丰富内涵,不仅帮助我们进一步深入认识中国传统教育发展的本质,还向我们传递了一种未来历史发展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