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帮扶土厘村“帮扶曲”助推文化振兴发展
“巍峨的仙人嶂,碧漪的鱼潭江,美丽土厘村,我可爱的家乡……”一曲《土厘,我的家乡》唱出了对家乡无限的热爱。如今深圳帮扶土厘村“帮扶曲”助推文化振兴发展,这首由土厘村村民刘璟瑛作词、刘明周作曲的村歌正在和平县彭寨镇土厘村传唱。
这首村歌是由深圳市驻和平县彭寨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推动,帮扶单位深圳市福田区南园街道办事处出资制作的,也是深圳帮扶土厘村的主题歌曲。“村歌在今年中秋节发布,仅仅半个多月,就受到了众多村民的热捧。”10月18日,深圳市驻和平县彭寨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彭寨镇土厘村驻村第一书记林盛垅说,这首村歌很接地气,里面有土厘村的仙人嶂、鱼潭江以及马塘改河精神,还有乡村振兴推进建设的产业大道、万亩粮仓丝苗米等,凝聚了民心,增强了村民的自豪感和对家乡土厘的认同感。这是深圳帮扶助推我市文化振兴的一个缩影。
忠信花灯国庆节期间受到热捧。
村歌一曲豪情生
诞生于绿水青山间的村歌,歌词中满是对家乡的拳拳热爱之情,无不诉说着深圳帮扶协作河源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带来的变化,真实展现了山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
“这首村歌可以说是土厘村乡村振兴的进行曲,更是深圳帮扶土厘村的‘帮扶曲’。”当日,谈到这首村歌时,刘璟瑛如是说,土厘村很早就想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村歌了。与土厘村相邻的马塘村在深圳对口帮扶协作下,村集体、村民收入逐年提高,多项产业发展红红火火,其村歌《马塘,我可爱的家乡》越唱越响亮。而今土厘村在深圳的帮扶下,有了产业大道和万亩粮仓丝苗米,村民日子过得充实而舒心,如今也有了自己的村歌,感觉很是自豪,更感谢深圳的文化帮扶。
土厘村民风淳朴,岭南客家文化底蕴深厚,有许多舞龙、舞狮,吹、拉、弹、唱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人才。深圳帮扶土厘村就是从这些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人才开始的。前几年,深圳固戍爱心公益帮扶团队在土厘村刘姓乡贤的推动下,为土厘村培训舞狮队,并捐赠广场舞音响2套、服装20余套、舞狮设备2套等。
为把村歌唱进“心”,把村歌唱出村,林盛垅制订了计划,让村里广场舞蹈队传唱,让土厘村乡贤来唱村歌,让村民为家乡而自豪,让外地人爱上土厘。
古村新韵家乡美
一首村歌“唱”出了我市美好的乡村生活,而和平县合水镇彰洞村的“古韵彰洞”则烙上了深圳帮扶协作河源文化振兴的深深印记。今年国庆节深圳民俗文化村招聘,漳洞村不少乡贤回乡感叹说家乡变得越来越有韵味了,这是深圳市驻和平县合水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挖掘当地古楼、古塔、古桥、古井和古树“五古”优质文旅资源取得的硕果。
作为广东传统古村落,彰洞村客家文化底蕴深厚,长期以来,因为规划缺失、资金不足等问题未能开发利用。深圳市驻和平县合水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和深圳市驻和平县合水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合水镇彰洞村驻村第一书记许燕华进驻后,积极挖掘“五古”历史文化内涵,谋划打造文旅特色村庄,对古楼、古塔和古桥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提升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古韵彰洞”孕育而生,有效提高了村内人居环境水平,提升了村民幸福指数。
不仅仅和平漳洞村,今年国庆节,连平县忠信镇也是喜气洋洋,一派祥和。深圳市驻连平县忠信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借鉴深圳文体活动经验,积极创新思路,全程参与筹划并推动了以“花好月圆贺中秋·赏灯猜谜同欢乐”中秋灯谜会、文艺演出、村居篮球赛等多种形式的忠信文体系列活动,尤其是上壆村上寮屋举办的“花灯贺盛世·薪火传千秋”——2023广东·连平忠信花灯上寮屋(经济社)制作基地文化活动深圳民俗文化村招聘,更是获得了满堂彩。作为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忠信花灯历史悠久,上壆村上寮屋(经济社)是花灯制作的中心区域。深圳市驻连平县忠信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多次与花灯传承人交流互动,推动当地以花灯文化形成花灯经济。中秋国庆期间来忠信镇观看文体活动的人员达万人次。
深河情深共筑梦
与有形易见的物质文化遗产相比,“非遗”属技艺、艺术、信俗之类的活态文化遗产,高度依赖个人的经验传承。要保护好、传承好“非遗”的一个关键,就是要大众化、通俗化,融入现实生活。忠信花灯如此,漳溪畲族乡也是如此。
深圳市驻东源县漳溪畲族乡帮镇扶村工作队立足省级非遗汶水塘捕鱼节,大力打造汶水塘捕鱼节省级非遗研学基地项目,投资70万元助力非遗文化集群产业升级,项目分为非遗文化走廊(民俗学习角)、省级非遗研学基地(特色景观角)、市级非遗研学基地(家风教育角)、汶水塘核心景观(暖心生活角)、党建文化公园(党史文化角)等5大功能区。项目于2023年1月竣工后,受到很多游客的关注和热捧深圳民俗文化村招聘,今年农历大年初三,东源县漳溪畲族乡中联村的“汶水塘捕鱼节”打响了2023“东源非遗年”的第一枪,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在内的6000余名游客会聚漳溪,在浓浓的新春氛围中感受传统民俗的魅力。
墩头蓝远近闻名。
“嫁郎爱嫁墩头郎,又会织布开染房……”和平县彭寨镇墩头村,人们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创造出了享誉客家地区的布料——墩头蓝。过去,墩头蓝曾盛极一时,如今,墩头蓝的文化如何守护和弘扬,古老的染织工艺如何延续和发扬?8月11日,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河源指挥部指挥长、河源市政府党组成员杨雷率队走进墩头村,实地调研非遗文化“墩头蓝染织工艺”的现状。作为“墩头蓝染织工艺”及“非遗”墩头蓝生产传承基地保护工作的发起人和传承人,曾春雷扎根农村20余年,致力于抢救、整理、传承濒临失传的客家传统染织工艺墩头蓝,成为墩头蓝文化的守护者和弘扬者,让墩头蓝这一古老的染织工艺以各种形式延续和发展。杨雷对曾春雷扎身农村,深挖墩头村的历史文化、“墩头蓝染织工艺”的事迹表示赞扬和肯定。
青绿河源亦风雅
无边光景日日新。在深圳帮扶下,青绿河源日益成为“诗和远方”,更显风雅。雨后的江东新区古竹镇雅色村,氤氲的水汽弥漫在连片的果园之上,宛如世外桃源,自带仙气。今年国庆节期间,一深圳游客用“烟雨雅色”来形容对雅色村的观感。他说,一行人在丝丝细雨阵阵薄雾来到雅色村,行走在乡间小路上的感觉如同行走在画卷一般深圳帮扶土厘村“帮扶曲”助推文化振兴发展,十分舒适惬意。
雅色村有多火?“自3月30日以来,雅色党建培训中心每周都有党支部或者团队开展党建、团建活动,排期已排到了今年12月。”江东新区古竹镇雅色党建培训中心负责人夏斌说,在深圳的帮扶下,培训中心的“文艺范儿”十足,每间客房里“藏”有当代艺术家的“真迹”,这其中包括中央美术学院的知名山水画家丘挺和中国画坛新锐代表人物贺海锋的作品,大门口的瓷画《晴风深入飘稻香》正是贺海锋的手笔,而这些画作都是画家们来雅色写生的作品。
青绿且风雅,筑梦待芳华。记者深信,深圳文化帮扶河源新故事将在河源青山绿水间不断续写,继续助推河源走进文化振兴的“星辰大海”。
本报记者 张涛 通讯员 彭文蝶 桑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