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南怀瑾老师: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 孟子名句
·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 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 孟子语录
·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 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 夫人必自侮儒家思想名句,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 孟子语录
· 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
·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 孟子名言
·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 孟子名言
·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 孟子名句
·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 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孟子名言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 仁者无敌。 —— 孟子名句
·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儒家思想名句,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 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 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 孟子名句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 孟子名句
· 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 孟子名言
· 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 於是则慕仲尼,周流忧世,遂以儒道游於诸侯,思济斯民。然由不肯枉尺直寻,时君咸谓之迂阔於事,终莫能听纳其说
· 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述之道
· 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 有风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 —— 孟子语录
· 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著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
· 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众
· ”斯言殆欲使後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於说《诗》也。今诸解者往往摭取而说之,其说又多乖异不同
·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 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 —— 孟子名句
·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
· 孟子言上下交取其利而国丧亡者,是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所弑也,无它焉,则千乘之家欲以万乘之利为多也。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所弑也,亦无它焉,是百乘之家欲以千乘之利为多也
· 孟子言凡欲天子之万乘者,且於其内取千乘,而为天子之诸侯;欲诸侯之千乘者,且於其内但取百乘而为之大夫,是亦不为少矣,何必交相争夺,慕多为胜耶
· 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 —— 孟子名句
· 如千乘夺取万乘,百乘夺取千乘,然後为饱足也
· 惠王今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国,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
· 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王以国为问,大夫以家为问儒家思想名句,士庶人以身为问者,王称国南怀瑾老师: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故以国问;大夫称家,故以家问;士庶人无称,故以身问而已
· 孟子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遗弃其亲者,亦未有存义而後去其君者
· 贤者而後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 孟子语录
· 惟有贤者然後乃得乐此耳。谓修尧舜之道,国家安宁,故得有此以为乐也。不贤之人,亡国破家,虽有此,亦为人所夺,故不得以为乐也。
·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孟子问王曰:今有战者,兵刃已交,其负者弃甲曳兵而走,五十步而止,足以笑百步者否
· 王如知此不足以相笑,王之政犹此也,王虽有移民转粟之善政,其好战残民与邻国同,而独望民之多,何异於五十步笑百步者乎
·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孟子名句
·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 孟子名句
· 始作俑者,其无後乎
·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 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 孟子名言
· 则天下归之,以政伤民,民乐其亡,以梃服强,仁与不仁也
· 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贪杀人,人则归之,是故文王视民如伤,此之谓也
· 远望之襄王而不似人君,言无人君之威仪也;就而近之而不见所畏焉,言无人君操柄之威也
· 定天下者,在乎仁政为一者也
· “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氵孛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 孟子名句
·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孔子之门徒,颂述宓义以来至文、武、周公之法制耳,虽及五霸,心贱薄之,是以儒家後世无欲传道之者。故曰臣未之闻也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 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 孟子语录
·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 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南怀瑾老师: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心为甚。
· 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 养心莫善于寡欲 —— 孟子语录
· 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 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 养心莫善于寡欲。
· 吾善养浩然之气。 —— 孟子名句
·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