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儒家的“德治”主义的立法原则
理解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理解儒家的“德治”主义的立法原则,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
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
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论儒家思想500字,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看法
很多人将中国近代的落后归结在儒家思想上,我看不全是,早在两汉,宋元时期,儒家思想就是我国的主导思想,而那个时候我国的很多科技发明都是世界领先的论儒家思想500字,如四大发明等,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论儒家思想500字,儒家思想始终占据主导地位,除了它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外,它的魅力不容忽视,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去追捧它,从工业革命开始,西方逐渐超过我国:理解儒家的“德治”主义的立法原则,根本上说是社会制度的腐败。至今,西方的许多学者都在研究儒家思想,可见,它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应该摒弃儒家思想中不符合现状的,而去学习好的地方,不能一味的丢弃。
在此,不褒不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