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剪纸意象符号的分类及分类文献标识码解析
摘要:在最初,原始人通过图形的方式表述这最原始的生活主题:生活场景、精神崇拜、社交行为,剪纸图形就是劳动人民长期的生活提炼。通过对民俗剪纸意向符号的具体解析,从色彩、线条与隐喻象征中去理解体会,获得系统、确切的民间剪纸的形态意义和民俗文化内涵,以及整个民族传统观念精神的表象。
关键词:民俗剪纸;意象思维;意象符号
中图分类号:K890文献标识码: A
民俗剪纸是以一定的民俗生活为基础,与民俗生活相结合。不仅具有民族性、集体性、地域性、娱乐性、传承性等特征,还具有艺术、哲学、文化、宗教、民俗、历史等广泛的文化价值。在沿袭中,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过程和平常的民俗生活中经过不断发现与创造,形成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生动形象。剪纸在视觉的表现上,由具象的视觉符号向抽象形式的转变,将身边某种事物浓缩成简洁的视觉符号,使之成为一种文化价值的内涵。在视觉上追求简练的同时,注重高格调与一定的趣味性,与大众有一定距离,给人们一定的想象空间。在构成色彩上强调一种视觉传达力度,并且利用图的形与色在心里上的感染力来表现各种内在情绪,使观者感受到民间艺术家的出奇思维。
一、民俗剪纸意象符号中色彩及线条的运用
民俗剪纸的物质载体决定了“剪”与“刻”是民俗剪纸艺术成型的基本行为要素,再辅以撕、烫、烧以及衬色、勾描等艺术造型手法,形成了强烈视觉艺术美感,故又称其为“镂花民俗文化”。因此色彩和线条便成为民俗剪纸符号的基本构成元素。
在当今民俗剪纸中,剪纸的色彩载体主要为红、白、黄三种。红色大都用于迎年过节、结婚生子、庆诞贺寿等喜庆的民俗活动;白色大都用于殡葬、吊唁哀悼、祭祀等活动;黄色大都用于祭祖祀神、驱邪除秽、招魂送病或其他宗教活动。然而红、白、黄三色也对应着民众对传统民间生活的三种基本形态,即“人生、死亡、超越”,也为“天、地、人”的三重世界。鲁道夫・阿恩海姆曾说“正是由人经常通过用手势比划出一个事物的轮廓线来描述该事物的形状,才使得用于创造的艺术形象大部分是以轮廓线的形式出现;也正是上述原因,才使得用轮廓线表现事物,成了适合人类心理状态的最简单和最习惯的表现技术”。民俗剪纸具有“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艺术特点,正是由这些优美流畅、连接不断的线条合理连接、穿插构成清晰透彻、对比鲜明的剪纸轮廓图案,而其基本构成符号为线条。民俗剪纸线条的轮廓多为圆形、三角形、月牙形云钩子、锯齿、“d”字形等。以圆形曲线为例民俗剪纸logo,圆形曲线是剪纸民俗中最常使用的线条符号。圆形曲线也代表了民俗剪纸意象思维符号的基本特色以及民俗文化的哲学思想。因为圆是和合的象征,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精神。和合精神的思维模式是“天人合一”,“和”是指和谐、共生、和平,“合”则指合作、融合、包容。故圆形曲线为追求和谐共生、热爱生命的中国民俗剪纸所注重,如婚礼、祝寿、祈福等喜庆剪纸大都以圆形作为其主要意象表现符号。这正与民众追求和谐社会、和泰安康、圆满幸福的精神旨归相统一,也反映出民俗生活愿景与民众文化精神心态。这也正是民俗剪纸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植根繁衍于文化思想相对落后的广大乡村城镇,代代相传,历经几千载仍保持着传统文风的遗风古韵,闪烁着远古原始文明奇光异彩的真正原因。
二:民俗剪纸意象符号的谐音象征
隐喻象征是民俗剪纸意象思维符号的主要表意方式之一。如琴、棋、书或松、竹、梅构图象征友谊长存;牡丹、荷花、、梅花构图象征四季平安;蝙蝠、鹿、桃构图象征福、禄、寿三喜;石榴、花生、葡萄、葫芦、鱼、蛙等构图象征多子等。隐喻象征大多以谐音象征为主民俗剪纸意象符号的分类及分类文献标识码解析,谐音是寓意图案中表现最多的一种手法,借助发音相似或相同的语言规则民俗剪纸意象符号的分类及分类文献标识码解析,将不同事物相互借用或转换,即“以声托事”,在民俗文化中形成双重或多重的表意效果,俗称“吉利话”,旨在使表意委婉、含蓄,产生我国传统文化中趋吉避凶、祛疫免灾、祈福求祥等特定的画外之音,言外之意。
在民俗文化中谐音象征又分明谐和暗谐。明谐是指直接利用发声效果产生的谐音,如早(红枣)生(花生)贵(桂圆)子(莲子)、马(骏马)上封侯(猴子)、连年有余(鱼)等。暗谐则是通过暗示、借代等方式来委婉叙述,如佛门八宝、暗八仙、四大天王等。佛门八宝民俗剪纸logo,即宝伞(保佑平安)、金鱼(趋吉避邪)、宝瓶(吉祥如意)、莲花(清净纯洁)、法螺(好运常在)、盘长(长命百岁)、宝幢(事业成功)、(生命不息);暗八仙又称道家八宝就是直接描画八仙手中各持的宝葫芦、扇子、云板、荷花、宝剑、洞箫、渔鼓等法器,常作为庆诞贺寿的剪纸图案使用。民俗文化中的谐音文化源远流长,“源自上古而兴盛与秦汉以后的姓名避讳、卜筮问卦、谶语诅咒、符巫语以及民间歌谣、谚语等等,都是催生谐音民俗在剪纸领域盛行的重要文化源流”而“民俗剪纸意象符号意义的谐音生成民俗剪纸logo,就不再仅仅是普通修辞那样随机创制,而是基于千百年来民俗文化底蕴而逐渐形成的音译对应关系稳固化过程”。民俗剪纸意象符号的谐音意在借助发音相似或相同的语言规则,以一种图画的符号形式对民众在民俗文化生活中进行指引暗示,以表达民众对富贵康乐、生命繁衍、祛灾除祸的美好期盼。
结束语
剪纸无疑已成为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之一,是民族文化传承几千年的历史积淀的产物。它是民间生活土壤上长出的文化树,活态的民间生活造就了剪纸,剪纸又维系了民间活态传统的持久存在。图形符号都基于民众在宗教、祭祀、婚庆、巫术等活动中祈愿吉瑞福祉、生命繁衍、大富大贵、祛疫免灾等美好意愿发展而来。对于剪纸符号和题材研究,可贴近民俗剪纸文化的本体,从而力求在活态的民俗文化背景和生态结构中揭示民俗剪纸文化的深层内涵,还原民俗事项中的固有本意和原质原貌。
参考文献
[1]乔晓光.民间剪纸・正在消失的母亲河[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2,(3).
[2]王贵生.剪纸民俗的文化阐述[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腾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视觉艺术心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4]山曼.八仙――传说与信仰[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