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决定的是儒学的思想价值
儒学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决定的是儒学的思想价值
我们讨论“经济全球化时代儒学走向衰落还是繁荣”的问题,这中间就涉及如何认识儒学的特性、价值和前途等问题。我想大家对这些问题都在进行思考,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学者、政治家和其他人士也在关注与思考。
我的总体看法是:儒学的思想价值,不仅可以用来为实现各国各地区的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世界新秩序、促进和改善全球的治理服务,而且一定能发挥它的重要影响和作用。这是由儒学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决定的。儒学在中国产生以后,不仅存在和发展于中国,而且传播到亚洲和世界其他地方,一直传承和延续到今天,它之所以有着持久不衰的发展生机与活力,有着不断进步的发展前途,也是由它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决定的。
儒学文化的本质特性
儒学具有哪些本质特性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四个方面的特性:一是开放包容;二是实事求是;三是经世致用;四是与时俱进。
因为儒学具有开放包容的特性,所以它对别的学说能够“兼收并蓄,海纳百川”,能够在相互共存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就能够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当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产生之时,与它同时并立的还有老子所代表的道家思想、墨子所代表的墨家思想等等。正是由于虚心向道家、墨家等学说学习,并认真从中汲取思想营养,儒家思想才成为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首屈一指的“显学”。当它传播到东亚其他地区,又能与当地的思想文化交相融合,促进了东亚文化圈的形成。这些都体现了儒学的开放包容的特性,以及由此给它带来的生生不息的发展活力。
因为儒学具有实事求是的特性,所以它要求人们“惟是以求,知错必纠”,而不能“知错不改,文过饰非”。实事求是,这一思想概念出自中国史籍《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刘德是一个具有儒家思想的人,《汉书》说他是“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在中国儒学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是一以贯之的,是中国历代儒学学者所追求和坚持的。这里举一个例子就可以说明。东汉的著名儒学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有题为《问孔》与《刺孟》这两篇文章。王充在文中认为,即使对孔子、孟子这样的圣贤和儒家学说创始人,如果发现他们的思想中有疏失有错误,也应加以“问难”,以纠“非”而明“是”。他说:“夫贤圣下笔造文,用意详审,尚未可谓尽得实,况仓卒吐言,安能皆是?”像王充这样敢于指出和纠正前辈儒学思想家著述与言行中的错误的学者,在古往今来的中国儒学界所在多有。这就足以说明,求实求真求是是儒学文化所具有的重要特性。
因为儒学具有经世致用的特性,所以它要求人们做到“知行合一,躬行为务”。所谓“经世致用”,就是要坚持将儒学的道德要求和思想主张应用于个人的修养和国家、社会的治理中去,倡导“实干兴邦”、反对“空谈误国”。在中国西汉时期,著名儒学思想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为汉武帝所采纳。实行这一方针的目的和实质,并不是要排斥,更不是要废止其他各家的思想学说,而是要把积极进取、当务为上的儒家学说确立为治国理政的主导思想,同时发挥其他各家学说的长处与优势,共同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国泰民安,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正是由于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充分发挥了它的治国理政、开物成务的实践功能,不仅成就了它对中国文明的发展不断作出重大贡献,而且保证了它不断从社会实践中汲取养分,从而不断滋养和丰富自己的思想价值。这也是儒学能够长久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一个法宝。
因为儒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儒学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决定的是儒学的思想价值,所以它能够因时达变、推陈出新。主张惟陈言之务去、弃旧而图新,反对蹈常袭故、陈陈相因,是中国历代儒学学者和儒学工作者为学与治世的共同追求。儒学产生以后的两千多年间儒家思想现在过时了吗,在中国历史上经历过多次大的自我更新与演进。先是从先秦时期的儒家学说演进为两汉时期的经学;后来又经过魏晋南北朝和隋唐的儒释道三学并立与交融互鉴,演进为宋明时期的理学;随后又经过总结和吸取理学过于空疏的教训,演进为清朝时期的实学。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对传统儒学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改造,弘扬和发展儒学所蕴含的思想精华,使之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服务,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正是由于中国历代儒学学者、儒学工作者和一切具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现在过时了吗,不断根据时代条件、历史使命和社会实践发展变化的需要,适时地推动儒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保证了儒学与不断前进的社会实践同在,与长驱不息的中国文明之舟共进。
总之,儒学所具有的这些本质特性是十分宝贵的,是儒学的精髓所在。它们赋予了儒学长久不衰的生机与活力,引领和推动着儒学不断地为历史的前进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智慧与力量。
儒学和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所蕴集的思想价值
当今世界正经历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各地区的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联系空前紧密,各种不同文明的对话与交流与日俱增;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今天的人类社会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物质文明的进步达到了古代世界完全不可想象的繁荣境地。这些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但是,经济全球化也像所有的事物一样,有利也有弊,是利弊共存的对立统一体。它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弊端与难题。例如,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物欲追求奢华无度,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社会诚信不断消减,伦理道德每况愈下,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等等。要消除和解决这些弊端与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人类社会今天创造和发展的各种智慧与力量,而且需要运用世界各种文明以往所积累和储存的一切智慧与力量。毫无疑义,对于具有悠久历史的儒学文化,应该充分挖掘其蕴集的丰富思想价值,结合经济全球化、现代化的实际,实现其新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使之为改进全球治理儒学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决定的是儒学的思想价值,为消除和解决经济全球化、现代化中存在的弊端与难题,作出更多的贡献。
关于儒学和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所蕴集的思想价值,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9月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已作了重要概述。他指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儒家思想现在过时了吗,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关于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思想,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关于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关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思想,等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同样,世界上其他各种历史文化中蕴含的各具特色的思想价值,也都应结合当今的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弘扬,使之共同为消除经济全球化、现代化中存在的弊端,为解决经济全球化、现代化带来的难题,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各国的共同发展,造福于人类的现在与未来服务。
儒学文化与世界上其他所有的传统文化一样,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等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儒学文化时要坚持革故鼎新、择善而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不能不加分析地照套照搬照用。
具体说来,就是一要采取有鉴别、有扬弃的继承态度;二要把握好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古为今用、以古鉴今,而不是厚古薄今、以古非今;三要紧密结合新的社会实践和时代要求,不断总结和吸取实践中的新鲜经验,使儒学文化的思想精华能够得到因时制宜的新的转化、升华和发展。所有从事儒学文化工作的同仁们都应注意贯彻这些原则。
历史已经进入了21世纪,这将是一个充满巨变而又有着光明前途的世纪。几千年来人类积累的一切理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依然是我们在新的世纪创造性前进的重要基础。只有不断地发掘和利用人类已经积累和正在创造的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特别是其中蕴含的启示、智慧与经验,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才能推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健康地向前发展,才能更好地开创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的美好未来。
(滕文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主任,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国际儒学联合会原会长。这是作者2015年9月19日在意大利举办的“国际儒学论坛·威尼斯学术会议”上所作主旨发言的一部分。选自滕文生著《文明互鉴论》。本公众号刊发前,经作者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