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髓,看了秒懂!
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髓,看了秒懂!
正文开始
CCTC®01
一、文化
·儒家文化:进取文化。。
·道家文化:规律文化。
·佛家文化:奉献文化。
二、处世
·儒家: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道家:领悟道、修养德、求自然、守本分、淡名利。
·佛家:诸恶莫做、众善奉行、遵守十戒、心灵安定、运用智慧。
三、人生观
·儒家: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道家:顺其自然、自我完善。
·佛家:慈爱众生、无私奉献。
四、世界观
·儒家:世界是展现才华的舞台。
·道家: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境界。
·佛家:相由心生,世界就在自己心中;一念之差,便可创造地狱、极乐。
五、价值观
·儒家: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道家:以完善的自我带动和谐的社会。
·佛家:为他人献爱心、为社会作贡献。
六、哲学倾向
·儒家:入世哲学。
·道家:出世哲学。
·佛家: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
·儒家鼓励人奋进入世,努力提高自己,积极向上,更好的适应社会和生活,做出一番自己的贡献。
·道家更多的是出世的哲学,邦有道则仕,无道则隐。他们淡泊名利,超凡脱俗,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另一个栖身之所。
·佛家一方面万法皆空,看透世间的虚无,但是他们又主张入世修行,无私奉献。他们虽然有出世的精神,但做的却是入世的事业。
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佛为心,近似通俗意义上的菩萨心肠。
·道为骨,是要有道家的傲骨和眼界。
·儒为表,要有儒家君子的言行规范,不单指要有儒者的外表。
CCTC®03
代表人物
儒家:孔子、孟子、曾参、董仲舒、朱熹、程颢
道家:老子、庄子、列子、
佛家:释迦牟尼、达摩、玄奘、禅宗六祖慧能
经典著作
儒家:《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道家:《道德经》(即《老子》)《南华经》(即《庄子》)《列子》;不同朝代的祖师丹经。
佛家:所有佛经、有名的如《金刚经》《六祖坛经》等
下面再作详细的分析
儒家——入世的哲学,道家——隐世的哲学,佛家——出世的哲学
儒家主张“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有社会责任感,他们积极入世,自觉地“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道家讲“自然”,讲“道”,超离了尘世。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凡事顺其自然,人力所不能及的事不可过分强求,让热衷于尘世功名的人更加清醒。
佛家讲“三界”、“轮回转世”、“因果报应”、“色空”等,善者入天堂,恶者下地狱。
儒家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使命;道家以“自然”观照人,认为,一个人若能超脱于生死的执著,其心灵也就可以超脱形体的局限,而与“道”契合为一,进入“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天地》)的境界,在心灵上获得极大的自由,成为精神上不受任何环境影响的“圣人”,或神妙至真的“神人”。
佛家基于对人生“无常故苦”的价值判断,怀着对人的迷惑、烦恼、痛苦、死亡的真诚关切,指出解脱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为人提供了一种宗教的精神依托。更着重转向内心的探索、转换和提升,把心性修养看作人生解脱的必由之路,明心见性,超脱修心。
儒家学说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儒家的大同理想,内圣外王之学,正己正人、成己成物的主张,以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心态,无不反映出刚健有为、奋进不止的精神。
老子所说的“道 ”,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事必须“因阴阳之恒,顺天地之常”,违反客观规律,必然招致灾祸。“夫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然后乃可以成功”认为道是世界的终极根源,是无所不覆、无所不载、自生自化、永恒存在的宇宙本体,否认有超越于道的任何主宰。
佛教以“牺牲”为教义,“牺牲”就是奉献。地藏王菩萨说:“众生度尽佛家代表人物主要思想,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佛家讲布施,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都是奉献精神的体现。
儒家思想,是我们生活所必须的,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DNA。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人世中,受伦理道德的规范,有礼有节地待人接物。怀有积极入世的热情,去投身自己的事业。儒家精神,是渗透在我们每个人的骨子里的。
当国家战乱、社会动荡的时候,道家就像一剂良药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髓,看了秒懂!,为社会疗伤。纵观中国的历史,每逢乱世,就有道家的高人出手,如:老子、姜子牙、鬼谷子、诸葛亮、刘伯温、袁天罡等,为百姓平定战事,助君王治理天下立下奇功。
佛家讲“明心”。 “明”的这个“心”就是慈悲心、平常心、虚空心、清静心,也就是人的本心,所以叫“明心见性”。“明心”,即明白世界的本性,明了自己的本心,那就不会纠结了,就能很聪明地应对各种生活,幸福感就提高了。
正气于造化,便是充塞天地间的至大至刚之气;于人,正气便是光明正大、刚正不屈之气。孟子说:“我善养浩然之气”。具体说,就是培养正义感,培养一身正气的儒家人格。
道家的特质,就是“大”,眼界大,气象更大,直至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概括成一个词,便是大气。养大气要以大道为心,以自然为意,以日月为双眼,以天地为视野。别怕高不可及,说白了,就是以大观小,以全看缺。在做人做事、看待问题上,只要能力求更有高度、更加整体,不狭隘、不偏颇,便已经是在抵达大道、通往大气的路上。
佛教认为对违背自己心愿的他人或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会使众生身心产生热恼、不安等精神作用,会发生争斗,或导致互相残杀,轻者危害一家一村,重则使整个社会,乃致使整个国家陷入灾难
如何化解心中的怨气呢?佛学上说要“看破,放下。”看破,放下就会心中无事,就会心中无物,更别提区区怨气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到处都是净土莲华,无有挂碍。
道家思想强调'道法自然''自然之道不可违',认为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因而主张人应当爱护自然佛家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保持与大自然协调相处的和谐关系佛家代表人物主要思想,顺应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办事,不自生而能长生,告诫人们不要做无谓的争斗和掠夺,夫唯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一切要顺其自然,就像水一样无往不利。不争不胜,才得以长存!反自然之道而行之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髓,看了秒懂!,就将作茧自缚,必然会危害人类自身,引起自绝于天地的严重后果,甚至被大自然把整个人类都开除出'地球村'。
佛家处理的则是人与超自然的关系,讲生命的超越。从中可以看到我们和其他生命最深的因缘,我们跟宇宙大化最深的连接,乃至直接地了生脱死,这是佛家修行要你观照的地方。人类是地球上唯一会问“生从何来、死向何去”的动物,在这里就有人与超自然的连接,而它关联着终极的关怀。佛教自从汉代传入中国后,给中国人带来了全新的、超验的生死观,中国人才有了死后来生、轮回转世这些观念。
佛教的人生观是普世的人生观,它关注一切生命,而不仅仅局限于人类本身,把世间一切有灵性的生命都作为考察和关怀的对象。同时,佛教的人生观既联通现世,又承接过去,指引未来。人生苦短,处处的无常和苦难困扰着我们,作为人本身要重视当下的自我完善,从当下的自我做起,做到心灵的和谐和生命的升华,扬善除恶,用“慈悲喜舍”、“悲智双运”的佛教思想,充实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家显学的相互关系
儒、道、佛学说为中国文化之国粹命脉,其根本核心是:倡导善良,尊重天体自然,传播改造世界,增进人类文明的理论,让人们在社会实践生活中,遵守规律,平等进取,使世间生活更和谐美好。 儒、道、释学说各成体系,博大精深;三家学说并不对立,好学者如能融会贯通,兼容并取,就更能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得舍有度,成全自己,建功立业。
CC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