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古老的农耕民族之一:苗族节日
苗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她是最早从事农耕的民族,所以叫“苗族”。苗族自称“果雄”,图腾崇拜有龙、蝴蝶、盘瓠等。苗族祖先是古代传说的蚩尤,与汉族祖先皇帝、炎帝并列为中华三始祖。
苗族的历史
在距今五千多年以前,苗族先民“九黎”部落,其首领蚩尤,就生活在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一带。自蚩尤与炎帝、皇帝发生了“逐鹿之战”,九黎部落战败,蚩尤被杀。虽说其势大衰,但“九黎”部落还占据有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广阔地区。到了尧、舜、禹时期又形成了新的部落联盟,史称“三苗”。商、周时期称为“南蛮”。后来苗族先民从洞庭湖溯沅江而上,到达湘西和黔东五溪地区,是成为“五溪蛮”或“武陵蛮”。不久,又有一大部分继续向西南迁徙,前后继过五次大迁徙,形成今天这种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情况。
苗族今天主要居住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四川、重庆、湖北、海南岛,而又以贵州、湖南、云南三省为最多。而且她是内地唯一跨国民族,美、法等国,与我国临近的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都有苗族在那那里生活。
苗族节日
苗族有组多传统节日,最为隆重普遍的节日有鼓藏祭祖节,主要流行于黔东南和湘西。湘西叫“椎牛祭祖”,随之还有还傩原、上刀梯、踩火犁等表演。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贵阳、黔东南、黔东北、湘西等地区苗族规模最盛大的节日。“四月八”寓意纪念英雄节日,随之举行跳花、跳月青年男女狂欢。
地域性节日有芦笙节,主要在贵州苗族的民俗民风,每年农历十月举行,以示庆祝丰收。姊妹节,流行于贵州清水江流域,每年农历三月举行,有人把它说成是情人节。六月六苗歌会,流行湘西。赶秋节,流行于湘西花垣、吉首,每年立秋日举行。踩花山节,流行于滇东北,每年农历三月举行。三月三桃葱会、清明节歌会主要流行于湘西保靖、古丈、吉首、丹青和泸溪。
苗族在节日里,无论男女老少都身着节日盛装,唱歌跳舞,举行各种各样活动苗族的民俗民风,例如:斗牛、斗鸟等。老年人和小孩会亲友看热闹。年轻人是节日中最活跃分子中国最古老的农耕民族之一:苗族节日,所以使得民族节日永远保持着青春活力。
苗族的信仰和崇拜
苗族历史上形成了自己的信仰和崇拜,就是通常所说的“巫教”中国最古老的农耕民族之一:苗族节日,湘西苗族图腾崇拜有龙、盘瓠,黔东南苗族图腾崇拜的是枫树和蝴蝶。苗族祖先崇拜有蚩尤、傩公傩娘。
祭祀仪式苗族的民俗民风,湘西苗族有“椎牛”、“打家仙”、“还傩愿”、“接龙”。黔东苗族有“吃脏鼓”,云南苗族“祭龙”。苗族的信仰是由“万物有灵”演变而来的多神崇拜,在苗族种鬼神不分。把鬼神分为善、恶两类。认为“善神”能赐福于人,“恶鬼”则专门作祟。
苗族的原始崇拜有自然崇拜,对象有山洞、巨石、古树等。人造物崇拜,土地菩萨、石桥、石凳和水井等。祖先崇拜在苗族人中最普遍是家中设神龛供奉祖先,逢年过节对灵位要烧纸烧香。
苗族民间艺术舞蹈
苗族民间艺术有音乐、舞蹈、工艺。苗族声乐有古歌、情歌、叙事歌、飞歌、丧歌、祭祀歌。古歌曲调浑厚练达,情歌、叙事歌旋律优美,飞歌豪迈奔放,丧歌曲调悲戚,祭祀歌曲调庄重。
苗族舞蹈最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是芦笙舞和鼓舞。芦笙舞是苗族人最喜爱的舞蹈。芦笙既是芦笙舞的道具,又是芦笙舞的伴奏乐器。鼓舞是苗族最古老的舞蹈之一,过去只是在举行祭祖活动时表演舞蹈,现已打破这一规矩。在节日活动中,男女老少均参与到鼓舞表演中。鼓舞是集舞蹈与体育于一体的娱乐活动。它的舞汇极其丰富,步伐手式极为严谨。
苗族服饰
苗族服饰承袭民族独立的特点,民族特点十分鲜明。尤其是苗族妇女的传统服饰,显得古朴又艳丽。由于苗族分布几个省,各具特色,这使得苗族服饰更为纷繁多采。总括起来,苗族服饰款式繁多,全国苗族服饰可分为五型:即湘西、黔东南、黔中、川黔滇、海南岛。型中又有不同款式,例如黔东南型分为台江、雷山、丹寨、广西融水五式。湘西型有丹青、吉首、花垣、凤凰式。就凤凰就有山江、禾库、腊尔山式。
苗族妇女服饰具有三个非常显著特征:一是头部缠上长长头帕;二是身上着五彩苗绣衣;三是盛装全身配满银饰。有头饰、胸饰、背饰三大类。头饰有银帽、银盘、凤冠、银鬓簪、银耳环、银项圈等。胸饰有银片、银胸链、银针筒、银牙钎、银围腰、银手圈、银戒指等。背饰有银披肩、银腰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