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被鞭打的痛感,辣椒素可以刺激,令人上瘾…
舌尖被鞭打的痛感,辣椒素可以刺激,令人上瘾…
辣椒在中国占领着大半江山,这种味道攻城略寨,短短几十年麻辣小龙虾的历史故事,即便不嗜辣的北京和沿海区域,如今的街头也处处可见一片红,生意火爆的大多是吃辣的餐厅,吃辣成为显学。关于辣椒红遍大江南北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1.许多地方潮湿,吃辣椒可以大量出汗,抵御潮湿;
2.辣椒有助于掩盖食材本身的味道,所以众多中低消费的餐厅里大量用辣椒;
3.越来越多的城市成为移民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大量从传统吃辣省份的年轻人把吃辣传统带到这些城市,使吃辣成为潮流;
4.辣椒不是一种味道,而是一种触觉,舌尖被鞭打的痛感,辣椒素可以刺激肾上腺,令人上瘾……
辣椒
辣,在中国餐饮业中占去了不可小觑的一席风味,但是辣椒是如何从一种外来食品成为具有国民性的味道?它的传播路径是怎么样的?中国吃辣的江湖中,又流传着什么样精彩的传说?
目录
1.中国辣椒史
2.丝绸之路上的辣椒
3.“登堂入室”的辣
4.无辣不欢的时代
5.走出去的味道
一、中国辣椒史
一切需要从四百年前说起。
明代文人高濂写过一本养生专著《遵生八笺》,其中有关于辣椒的记载:“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在查询了许多资料之后,这几乎算是中国文献资料中对辣椒最早的记载。这本书的刊行时间为1591年,那时候,辣椒是作为一种观赏植物出现的,而非食用。
辣椒
几年之后,汤显祖创作了《牡丹亭》,在《牡丹亭·冥判》一章中,也提到了辣椒花:“凌霄花。阳壮的咍。辣椒花。把阴热窄。含笑花。情要来。红葵花……”这段花神与判官的对唱,是用各种花来比喻一个女子一生的经历,从约会、恋爱、定亲、结婚、洞房、生子,直到衰老……辣椒花,有着别致的性意味,代表着“交合”。
辣椒花
而在同时期的中南中国,尚未有关于辣椒的记载。在更早的中国,调节辛辣味道的食材主要是三种:花椒、姜、茱萸。西晋周处(240-299) 撰写《风土记》中,有“椒、欓、姜为三香,则自古尚矣。”此间的“欓”就是茱萸。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食茱萸即欓子也,蜀人呼为艾子、楚人呼为辣子。”茱萸是辣椒来到中国之前,人们得到辛辣滋味的食材。如今食茱萸几乎已经消失不见,更多的是作为药材的山茱萸。
其他辣味食材
二、丝绸之路上的辣椒
那么辣椒是如何登陆中国江南区域,而成为文人玩赏的辣椒花呢?这又要从更早的一个人说起,这个人是:哥伦布。
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的资助下,开始了航海大发现之旅。他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一路向西,准备去充满香料和黄金的印度,却意外地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许多食材都是在那一次旅行中带回来的,比如土豆、西红柿、辣椒。哥伦布日记中写道:“这里有一种红色的胡椒,产量很大,每年所产可装满五十艘商船。这里的人不管吃什么都要放它,否则便吃不下去,据说它还有益于健康。”事实上,在美洲大陆,人们种植辣椒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它从一个区域性食材到一个世界级食材,需要这冥冥中的一次相遇。
哥伦布发现辣椒
辣椒由此随着哥伦布的商船回到西班牙,落地生根,并且在欧洲开始小范围传播,1526 年,辣椒传播到意大利,1548 年,辣椒又来到英国。与欧洲人对胡椒等香料趋之若鹜不同,事到如今,辣椒在欧洲的食物中也仅仅是一种点缀,并非是大范围食用的基础食材。
辣椒
接下来的几十年中,随着商贸的发展,辣椒通过海路传到亚洲,最早是马六甲,然后是中国东部沿海,日本在同时期也出现了关于辣椒的记载,甚至比中国还要早。有人说,辣椒来到中国的路径有两条,一是海上之路,另外是西部丝绸之路,从中亚传到内地,我经过种种资料查询,“西部丝绸之路说”仅仅是猜测,既没有史实典籍的资料,也没有实物考古发现,基本不可取。
辣椒通过海路传到亚洲,最早是马六甲麻辣小龙虾的历史故事,然后是中国东部沿海
明末时期舌尖被鞭打的痛感,辣椒素可以刺激,令人上瘾…,江南富庶,讲究饮食,任何烹饪理念都以体现食材原味为高妙。从口感上,以甜为贵,甜是更为体现身份的味道。即便到现在,人们提到江南滋味,往往第一印象是甜。辣麻辣小龙虾的历史故事,这种刺激的味道断不能登上台面,或者在烹饪中占据哪怕半点席位。
辣椒
那么问题来了,辣椒是如何从一种观赏性植物成为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味道?辣椒又是如何从江南传到中国广大的西南片区,湖南湖北江西云南贵州四川是如何成为嗜辣之地?
三、“登堂入室”的辣
每一种食材的普及,每一种味道的迁移,都来源于人的迁徙与融汇。如果不从经济、政治、时代变迁的角度看食物的变化,犹如缘木求鱼。
在辣椒最早出现在中国人的文字记载之后的几十年里,中国大地上发生了许多事情。李自成起义了,张献忠也起义了,明朝灭亡了,吴三桂投降了,清朝建立了,嘉定三屠了……连年征战,朝代更迭,百姓最苦,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辣椒
日子艰苦,天灾人祸,在穷苦的日子里,辣椒的神奇作用终于发威了。辣椒是一种神奇的植物,贵州的土苗“以辣椒代盐”,盐很珍贵,平时家里用不起,辣椒有刺激性的味道,又有含量足够多的维生素C,可以代盐;边民日子辛苦,只能以野菜为生,野菜往往有苦涩味,难以下咽,以辣椒混合,可以掩盖苦涩,使野菜也有滋有味;食物放久了,往往有腐败变味,即便食材不新鲜,与辣椒一起食用,也可以勉强下咽;辣椒吃完身体发热发汗,令人感觉温暖,可以捱过苦寒之夜……
以辣代盐
五味之中,辣椒是需要被学习的滋味。人生来就喜欢甜,妈妈的乳汁也是甜的,因为甜代表安全;人需要盐,盐分可以调节人体内水分均衡,保持体液的正常运转。而人第一次吃辣的时候,往往是被辣得鼻涕眼泪一起流,很少有人会第一次喜欢上辣味,但是习惯了这个滋味之后,才会慢慢体会辣味的美好。
与辣椒的流传有着紧密关联的一次大事件是:湖广填川。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群迁移之一,从清朝初年开始,一直持续了数百年。人口的迁移带来了新的物种与新的习俗,古今中外,但凡是文化艺术发达、美食聚集的地方,都是不同种族汇聚、多元文化丛生的区域,在碰撞中形成一种新的文明。
辣椒
辣椒之于四川,就是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形成的一种新的文明。事实上,在四川,人们吃辣的历史比人们想象中的短很多。迟至清嘉庆年间,四川县志始见栽种辣椒的记载。嘉道年间,川西地区才普遍栽种辣椒这种蔬菜。
辣椒
即便在清末民初,吃辣也是一件不上台面的事,当时的官府菜也是遵循着尚本味的吃法。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舌尖被鞭打的痛感,辣椒素可以刺激,令人上瘾…,麻辣滋味开始一意孤行,传遍大江南北,川菜就和麻辣划了等号,以至于现在想吃一口不辣的川菜都成了奢望。在上海有一家私房餐厅叫邓记食园,川菜名厨邓华东在此恢复古制,做了许多不辣的川菜,被许多沪上食家很是推崇,包括沈宏非、老波头、食家饭等等都是座上常客。
四、无辣不欢的时代
辣时代还是来临了。如果辣的传播也有新世界和旧世界之分,那么辣的新世界发轫于上世纪80 年代中后期,蓬勃于90 年代,爆发于21 世纪最初的10 年,然而盛极则衰,如今辣味虽然还拥趸众多,然而随着口感阶层的划分越来越明晰,许多人开始对辣椒不太感冒。
事实上,早至上世纪50 年代川菜、湘菜便进了京。四川饭店、曲园、马凯餐厅、峨嵋酒家等等风味餐厅就是当年来到北京。当年这些菜系来到北京是一项政治任务,因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中,有许多是湖南四川等地人士,吃不到地道的家乡菜。1955 年,毛泽东还专门在曲园设宴款待高级将领,而邓小平也是四川饭店的常客,四川饭店的厨师还会被请到领导人家里去做菜。当年的北京饭店也有一位川菜名厨坐镇,罗国荣,一代川菜名厨,颐之时的创办者,贺龙最爱吃他的菜。
邓小平在四川饭店
在政治挂帅的模式下进京的川菜湘菜,势必无法形成燎原之势。如今这些都成了老字号,带有国企的气质,一派老旧风格。经过了几十年的变迁,所做的湘菜与川菜都成了北京口感,多了温厚,少了火辣。峨嵋酒家以一道宫保鸡丁成名立腕,许多北京人把这道菜当成宫保鸡丁的标准。
宫保鸡丁
真正新世界辣江湖的启蒙运动也是伴随着一场巨大的人口迁移。在改革开放之后的30 年中,也是城乡二元对立逐渐松绑的30年,比湖广填川更迅猛的移民潮发生在中国大地。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口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聚集,势必会影响城市的普遍口感。
辣椒
北京民间美食的流行风尚往往几年一变,簋街是北京民间美食的风向标,这条街犹如中国吃喝的T 台。
90 年代中期曾经流行过河南红焖羊肉,后来一段时间是酸菜鱼,到了2000 年前后开始了一时无敌的水煮鱼时代,一道菜成全了沸腾鱼乡和麻辣诱惑。接下来就是麻辣小龙虾的时代,麻小的辣势力盘桓簋街至今。
簋街曾一度成为北京麻辣小龙虾的代名词
到了2005 年前后,又一股麻辣香锅的势力猛烈来袭,一时间,北京大街小巷都是麻辣香锅。在几次大冲击的间隙里,陆续红火过的小规模冲击还有麻辣的鸭脖子、鸭头、毛血旺、烤鱼、麻辣牛蛙……这些都红火一时。
相继红火起来的辣味菜
后来,辣江湖又憋出了世纪大招:火锅。在之前的北京,四川火锅虽然有不少,但往往流于形式,不那么地道,北京人的主潮流还是涮羊肉。从2008 年之后,众多正宗地道的火锅在北京犹如遍地开花,如今,北京的火锅店的水平基本上和重庆差距很小了。
以北京一地便能看出,从90 年代至今,几乎所有民间流行的味道都与辣椒有深厚的关联。无辣不欢的时代终于降临了。
五、走出去的味道
听过了小宽为我们介绍辣椒“引进来”的故事,看到中国人对于辣椒,从最早的植物观赏,到“以辣代盐”,再到“无辣不欢",这枚农作物经由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被深刻地镌刻在神州大地上。而如今,辣椒又从中国发端,沿着新时代的丝绸之路跨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上扮演文化传播、经济交流的重要角色。
“一带一路”
一道麻婆豆腐、宫保鸡丁……几乎成了国外中餐厅里点击率最高的中华美食,不少外国人也凭着这几道川菜认识中国,了解到中国有一个美食遍地、擅长吃辣的成都。而这座外国人印象中“火辣辣”的城市也成了不少专业厨师前来中国必去的朝圣地。点击传送门,收看CNN 知名主持人带着法国米其林大厨挑战火辣辣的成都。
麻婆豆腐
除了中国菜中别具特色的辣味美食,从“一带一路”走出去的中国味道不胜枚举。比如闻名世界的中国茶。中国茶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是古代丝绸之路发展的最好见证,及至当代,中国依旧与世界分享着一杯清茶。诸如韩国的茶礼、日本的茶道、英国的下午茶等,无不是受到中国茶叶贸易影响的结果。
中国茶文化
自古以来,丝绸之路便是一条传播之路、友谊之路和发展之路,一枚辣椒的引入和走出,便是其千百年来支持着中国与世界物畅其流、共同发展的最好佐证。随着当代“一带一路”的建设,各种特色美食依旧沿着丝路穿梭,中国的美食文化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传播与发展,并与全球人民共享一份中国味道。
近期,我们还将推出一系列“一带一路”上的赏味内容,中国味道怎样影响世界?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华美食究竟是什么样?持续关注凤凰网旅游()吧!
——————————————————————————
凤凰网旅游微信公众平台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