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宋代剪纸的前世今生——刻纸
(文化)宋代剪纸的前世今生——刻纸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至今有数千年的发展史。剪纸艺术起源于古人祭祖祈神的活动,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递延着古老民族的人文精神与思想脉搏(文化)宋代剪纸的前世今生——刻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的发展
春秋·初始
中国剪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3世纪),当时纸还未出现,人们利用薄片,如金箔、皮革、绢帛、树叶,通过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就是中国剪纸最初的模样。
汉代·普及
汉代纸的出现,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剪纸,也促使剪纸的发展和普及。
唐代·发展
剪纸在唐代已处于大发展时期,并形成剪纸招魂的风俗,流传民间。
宋代·普及
宋代剪纸更为普及,如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等都是剪纸。
明清·鼎盛
剪纸艺术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中国民间不仅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而且剪纸还成为了女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的手工艺。
关于剪纸的诗句和史籍记载
欲剪宜春字,春寒人剪刀。
——唐·崔道融
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
——唐·李商隐
立春日,士大夫之家亳州传统文化,剪纸为小蟠,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胜以戏之。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
民间各地剪纸
亳州剪纸
亳州剪纸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流传于安徽亳州一带。是由民间剪纸与新剪纸两个部分组成的。民间剪纸是在民间流传已久的一种实用性剪纸,如灯花、窗花、鞋花等等,它们具有玲珑剔透的艺术特点。亳州剪纸内容丰富多彩,既有花鸟虫鱼、神话传话、吉祥喜庆等民间题材的内容,又有歌颂祖国和家乡、反映群众现实生活和生产建设等方面的作品。
皖北剪纸
皖北剪纸,以传统多样的题材、丰满严谨的构图、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纯朴的艺术特色而享有盛誉。剪纸的形式大体上可分为单色和彩色两大类,南北剪纸又因风格各异而有所不同。阜阳剪纸兼有南北方剪纸的艺术特色,即粗犷之中蕴纤巧,质朴之中见秀丽,刚柔兼备,情趣醇和。其作品有单色的、填色的、染色的,有粗壮单纯的、细致精繁的,还有借鉴西洋绘画的线条组合形式的。
蔚县剪纸
蔚县剪纸源于明代,是一种风格独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传统民间艺术。蔚县剪纸的制作工艺在全国众多剪纸中独树一帜,这种剪纸不是“剪”,而是“刻”。蔚县剪纸历史悠久亳州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在海内外享有盛誉。蔚县剪纸吸收了河北武强木版水印窗花以及河北雕刻刺绣花样等民间传统艺术形式的特色,以薄薄的宣纸为原料,用小巧锐利的雕刀手工刻制亳州传统文化,再点染明快绚丽的色彩而成,构图朴实饱满,造型生动优美逼真,色彩对比强烈,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满族剪纸
满族剪纸是依附于满族民间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在艺术上具有自己特定语言和风格的剪纸艺术(文化)宋代剪纸的前世今生——刻纸,这是一种承载着长白山一带灿烂而厚重文化的民间艺术。经过数百年发展,满族民间剪纸已成为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民间艺术。
剪纸艺术的意义
剪纸这门民间艺术在历史长河中能流传了数千年的历史,这与中国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
逢年过节亦或新婚喜庆,人们都会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墙上、窗上、灯笼上等,剪纸纳福迎祥的表现功能,让剪纸艺术成为人们美好祝愿的表现形式。(更多相关传统文化的信息,欢迎关注公众号:祥祯福珠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