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导读)精选16篇“国土景观遗产系统”
底图©罗鑫、孙骏
本期热点
国土景观遗产系统
国土景观遗产是具有明确的地域边界的国家、区域、地方环境中,由绝美的自然现象、珍稀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或具体族群定居、迁移、生产、精神信仰等人地互动所凝结成的,具有突出价值的国土地表形态及此形态中蕴含的人地关系 [1] 。国土景观遗产系统的研究与保护,应以留存见证、解析传统人地系统可持续经营的智慧为主旨,以彰显其遗产价值为手段,以最终消解“人类世”时代人地之间疏离性张力为目的 [2] 。
本期热点导读精选16篇“国土景观遗产系统”相关论文,内容涵盖了国土景观遗产系统的研究综述以及城市历史景观、工业遗产景观、农业文化遗产景观等不同景观遗产类型的案例解析;从空间范畴上,包括了中国、日本等景观研究与保护实践的横向对比;从时间上,跨越了古代、近代、现当代的景观遗产研究脉络的梳理,旨在探索国土景观遗产系统保护实践的可能,重拾国土景观遗产中所蕴含的人地关系、人与自然的传统智慧。
新刊速览:
▪ 国土景观遗产系统的认知框架 / 徐桐
▪ 基于城市历史景观的北京中轴线辨识与保护 /吕舟*
▪ 日本风景认知与景观保护体系的发展脉络 /(日)西村幸夫 傅舒兰*
▪ 中国近代风景区制度的形成及其特征 /傅舒兰 潘丁琳
▪ 中日工业遗产调查与评估研究的比较与借鉴 /(日)青木信夫 徐苏斌*
▪ 农林复合土地利用模式与农业文化遗产景观可持续性的相关性 /张梦晗 刘京一 史敏 林箐 *
▪ 矿业废弃地景观、文化与遗产价值/西班牙)胡安·曼努埃尔·卡诺·桑奇斯 王冬冬 *
过刊精选:
▪ 遗产廊道的深刻鉴别与再发现——日本线性历史景观研究中的历史地理学先发探查与解析 /钟翀
▪ 文化景观视角下乡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协同研究——意大利皮埃蒙特遗产地的启示 /郭晓彤 韩锋
▪ 从遗存到遗产:工业遗址景观化发展研究概述 /常湘琦 朱育帆
▪ 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的文化景观阐释——混合型工业文化景观 / 保罗·拉维茨科(德) 孔洞一
▪ 文化遗产类历史园林植物景观保护与修复——以国际公约及国内外实践为切入点 /张冬冬
▪ 基于适宜性分析的遗产廊道保护研究——以大同新荣区古长城为例 /冯君明 李运远
▪ 国土景观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山 – 水 – 田 – 城体系 /王向荣 林箐
▪ 城市历史景观理论与实践探究述要 /张文卓 韩锋
国土景观遗产系统的认知框架
徐桐
摘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国土景观遗产的统一性保护提供了契机。通过梳理意大利、法国、日本等业已进行的国土景观遗产保护立法与规划实践的国家经验,概括国土景观遗产的自然与文化价值,进而提出国土景观遗产系统的认知框架。从系统结构和要素关系的角度,将国土景观遗产系统分为由气候、地质、地表自然形态构成的第一自然性要素,由人类定居、迁移及生产活动塑造地表人工形态构成的第二自然性要素,以及由地表形态与具体族群精神映射构成的第三自然性要素。从分布空间及遗产价值的角度,将国土景观遗产系统归并为国土全域、区域、地方性的多层次体系。从研究理论及学术范式的角度,将国土景观遗产纳入景观的现时形态、演化过程、人文现象等解释路径中。
关键词:风景园林;国土景观遗产系统;景观自然性;景观形态学;景观史;文化史
日本《文化财保护法》指定重要文化景观保护对象
多层次国土景观遗产系统叠合关系示意图(山东济水之源)
全文详见:
徐桐. 国土景观遗产系统的认知框架[J]. 风景园林,2022,29(4):12-19.
基于城市历史景观的北京中轴线辨识与保护
吕舟
摘要:针对世界遗产中城镇类遗产的保护问题所提出的城市历史景观概念,提供了具有整体性的方法。这一方法不仅考虑到对城镇遗产的物质形态特征的保护,也考虑到城镇社会生活的延续和可持续发展。城市历史景观源于文化景观的概念。文化景观概念的形成深刻地影响了世界遗产的发展。城市历史景观是否能够成为一种城镇遗产的新类型,形成自身的价值特征和形态特征,突破建筑群类型在价值辨识、保护管理方法上的局限,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北京中轴线在申报世界遗产的过程中,尝试用城市历史景观的概念审视遗产价值和制定保护管理规划,是一次具有重要价值的实践。
关键词:城市历史景观;景观方法;世界遗产;遗产价值;北京中轴线
全文详见:
吕舟. 基于城市历史景观的北京中轴线辨识与保护[J]. 风景园林,2022,29(4):20-25.
日本风景认知与景观保护体系的发展脉络
(日)西村幸夫 傅舒兰*
摘要:梳理日本风景认知形成与发展的历程,揭示日本景观保护体系经历了名胜、风致地区与美观地区、国立公园与风致保安林、历史风土、历史街区、文化景观、《景观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城市历史景观等不同的发展时期。不同时期使用的关键语汇、技术手段反映了在民族意识觉醒和世界潮流的影响下,日本对风景的认知在不断进化发展。正是在认知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热点导读)精选16篇“国土景观遗产系统”,日本的景观保护制度才得以持续更新与进步。然而,因风景认知本身的文化根源所导致的问题与差别依然存在,日本未来推进景观保护工作和完善保护体系仍然面临挑战。
关键词:景观保护;风景名胜;文化景观;风致与风土(历史的景观);日本
《上野清水堂不忍池》是歌川广重于1958 年前后绘制的《名所江户百景》之一。该图所绘的场景是透过当时的名物“月的松”(圆形枝条的松树)眺望不忍池风景
2021 年被指定为国家重要文化景观的加贺海岸防沙林(石川县加贺市)。文化景观地范围包含江户时代开始建造的人工防沙林,以及林木背后的村落等,共 1360 h㎡
全文详见:
西村幸夫,傅舒兰. 日本风景认知与景观保护体系的发展脉络[J]. 风景园林(热点导读)精选16篇“国土景观遗产系统”,2022,29(4):26-31.
中国近代风景区制度的形成及其特征
傅舒兰 潘丁琳
摘要:为更好理解中国风景认知传统的近代化进程,通过史料梳理,考察了中国近代风景区相关的制度形成过程。从考察结果来看,中国近代风景区制度是在引入森林保护、名胜古迹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案例,以及市政规划等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主要分为由农林部门主导的旨在保护和建设风景区自然本底的风景林制度和由建设部门主导的旨在保护人文古迹并完善区内公共设施与管理体制的风景区制度2个部分。这2个部分共同作用于风景区的空间形成和发展,并且于20世纪30年代早期形成相应的风景区制度框架。对近代风景区制度形成历史过程的考察有助于挖掘制度形成背后的原因,强调在进行制度设计与调整时要尊重客观历史规律,同时也要注重对制度对象资源的特征分析。
关键词:风景园林;遗产保护;风景区;法制;风景林;国家公园
“风景区”的语境、语义分类及其发展趋势
中国近代风景区制度形成过程
(比较西湖案例与日本近代景观保护制度的发展)
全文详见:
傅舒兰,潘丁琳. 中国近代风景区制度的形成及其特征[J]. 风景园林,2022,29(4):32-39.
中日工业遗产调查与评估研究的比较与借鉴
(日)青木信夫 徐苏斌*
摘要:亚洲的近代工业受到英国工业革命的巨大影响,亚洲的工业遗产研究和保护也是在国际工业遗产保护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日本产业遗产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工业遗产研究自2006年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至今仍然正在推进中。中日的工业遗产研究和保护有着不同的特色,采取中日比较的方法探究两国工业遗产在研究和发展历程、调查和评估方法、文物指定情况等方面的异同,考察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在亚洲的发展,同时加强亚洲工业遗产研究的学术交流和互相借鉴。提出如下建议:1)基础研究依然是下个阶段中国工业遗产研究的重要任务;2)应该尽快推进全国的普查;3)中国的数据库建设和评估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世界遗产;工业考古学;工业遗产;普查;价值评估;中日比较
日本土木学会产业遗产普查表样例
中日的工业遗产保护发展进程比较
全文详见:
青木信夫,徐苏斌. 中日工业遗产调查与评估研究的比较与借鉴[J]. 风景园林,2022,29(4):40-46.
农林复合土地利用模式与农业文化遗产景观可持续性的相关性
张梦晗 刘京一 史敏 林箐*
摘要:在当今单一土地利用造成危机的背景下,农林复合土地利用模式对于农业文化遗产景观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值得关注。深入研究农林复合土地利用模式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China , China-NIAHS)中的重要性,及其对China-NIAHS景观可持续性的影响。基于对118个China-NIAHS的资料解析,运用多种指标评估其中农林复合土地利用模式的重要性以及China-NIAHS的景观可持续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案例,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林复合土地利用模式在大多数China-NIAHS中至关重要,其重要性与多数景观可持续性指标显著相关,尤其在生物多样性、收入多样性、资源利用程度方面。讨论了研究结果对国土尺度下的农业文化遗产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农业景观;农业文化遗产景观;景观可持续性;农林复合土地利用模式;相关性分析;传统实践知识和治理体系
研究步骤示意图
农林复合土地利用模式重要性与China-NIAHS景观可持续性评估指标的相关系数
全文详见:
张梦晗,刘京一,史敏,林箐. 农林复合土地利用模式与农业文化遗产景观可持续性的相关性[J]. 风景园林,2022,29(4):47-53.
矿业废弃地景观、文化与遗产价值
(西班牙)胡安·曼努埃尔·卡诺·桑奇斯 王冬冬
摘要:采矿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活动之一,与相关的金属生产一起,通常被认为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国家发展的主要原因。同时,作为一项全球性活动,采掘业遍布世界各地,其中部分矿产地已经或即将面临枯竭,成为矿业废弃地。从文献资料与实物遗存双重层面理解矿业废弃地景观:一方面,文献资料展现了采矿文化及其内涵演变历程;另一方面,实物遗存见证了由自然和人类共同塑造的复杂多时相的遗产地。基于文献与实物的双重认知,有2个主要研究目的:1)将矿业废弃地景观层层剥离,解读过去的采矿活动和采矿遗迹如何影响矿工群体和矿业文化;2)批判性地阐释矿业废弃地景观作为“遗产”服务于当代社会的特征和价值。结合考古学、文化人类学和工业遗产研究的视角分析案例,案例涉及金属和非金属矿业、地下和露天矿业等多种矿业废弃地类型,案例时间从古代持续到近代和现代,案例分布的地域范围几乎覆盖各大洲。分析结果显示,虽然每处矿业废弃地都独具特点,但其整体蕴含着一系列生态、理论、技术、经济、历史、教育、艺术、社会和人文等方面的价值,可以将矿业废弃地景观及其蕴含的独特文化纳入全球化视野中讨论。
关键词:工业遗产;矿业景观;矿业文化;矿业遗产;全球化
韦尔瓦省的科尔塔·阿塔拉亚矿山,曾是欧洲最大的露天开采地。放大图中有一节火车头,显示出工作范围之大(左);科尔多瓦省的穆里亚诺山的地下景观,竖井和横巷的使用时间从罗马时期至20世纪早期(右)
墨西哥伊达尔戈矿区的康沃尔馅饼店展示出带有采矿、康沃尔镇和英国元素的装饰物
全文详见:
(西班牙)胡安·曼努埃尔·卡诺·桑奇斯,王冬冬. 矿业废弃地景观、文化与遗产价值[J]. 风景园林,2022,29(4):67-76.
徐昉 崔庆伟
矿业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重属性概念图
表 矿业遗产价值评价标准及核心要素
全文详见:
遗产廊道的深刻鉴别与再发现
——日本线性历史景观研究中的历史地理学先发探查与解析
钟翀
摘要:景观考古学的前期探查需求,及其与风景园林、古建筑学等相关学科的学际综合研究的发展,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提出新的要求。现代日本史地学者对于古驿道系统、历史性街道系统等遗产廊道的深刻鉴别及创造性的再发现表明:基于历史背景考察、文献记录核检、大比例尺地图与现场实勘比定等复合分析的历史地理学先发探查与解析方法,对于此类线性景观的历史演变与复原研究来说是一种既具研究效率、又不可或缺的分析手段,对中国开展景观考古研究与大遗址保护也深具启发意义。
关键词:遗产廊道;历史地理学解析;日本古驿道;景观考古学
野后驿家至上野国府间发现的东山道遗迹
古平城京遗址的航片解读图(左) 和复原路网图(右)
全文详见:
钟翀. 遗产廊道的深刻鉴别与再发现:日本线性历史景观研究中的历史地理学先发探查与解析[J]. 风景园林,2021,28(11):10-14.
文化景观视角下乡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协同研究
——意大利皮埃蒙特遗产地的启示
郭晓彤 韩锋
摘要:目前中国许多村镇规划中有关乡村景观遗产认知的内容存在不足或较为片面,缺乏有效的价值转化引导和协同发展策略。文化景观研究以人地关系为核心,解读乡村景观遗产价值及其要素的内在联系,并以此为依据制定规划策略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梳理意大利皮埃蒙特遗产地近10年的保护管理成果,从认知理念、规划策略、管理机制3个层面归纳文化景观视角下的乡村景观遗产动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以期为中国提供借鉴。
关键词:文化景观;乡村景观;遗产价值保护;社区协同;可持续发展
利益相关者参与乡村景观遗产保护的方式
基于乡村景观遗产的景观目标与策略
全文详见:
郭晓彤,韩锋. 文化景观视角下乡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协同研究:意大利皮埃蒙特遗产地的启示[J]. 风景园林,2021,28(2):116-120.
从遗存到遗产:工业遗址景观化发展研究概述
常湘琦 朱育帆
关键词:风景园林;工业遗产;工业考古学;历史;文化遗产
《寻梦绮爱》中的废墟版画
罗伯特·史密森拍摄的工业纪念品
全文详见:
常湘琦,朱育帆. 从遗存到遗产:工业遗址景观化发展研究概述[J]. 风景园林,2021,28(1):80-86.
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的文化景观阐释
——混合型工业文化景观
保罗·拉维茨科(德) 孔洞一
摘要:世界文化遗产框架下的工业遗产有关概念界定模糊,很难形成对于以德国鲁尔区为代表的区域性的综合工业景观进行整体解读的视角。以地理学视角拓展出新的“混合型工业文化景观”概念,提出了“本体性”和“构建性”的观察视角,从而对工业文化景观进行新的阐释。运用“清单盘点和空间区划”等文化景观研究方法对工业文化景观要素和结构进行科学分析,对区域结构、场地和文化意识进行重构,并与当代经济文化发展相融合。为解决中国当前工业遗产面临产业转型背景下的发展问题提供创新性的视角与方法。
关键词:工业遗产;混合型工业文化景观;文化景观阐释;本体性;构建性;工业文化景观要素
鲁尔区工业文化景观要素分布
鲁尔区的煤渣山景观
全文详见:
(德)保罗·拉维茨科,孔洞一. 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的文化景观阐释:混合型工业文化景观[J]. 风景园林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案例,2020,27(7):18-29.
文化遗产类历史园林植物景观保护与修复
——以国际公约及国内外实践为切入点
张冬冬
摘要:针对历史园林遗产中植物景观保护面临的现存问题,从国际公约方面着手分析,指出中国古典园林营造修复的要点与相关国际宪章之间的差异,尤其是如何对待历史园林“真实性”的问题。并借助欧洲、美国、日本与中国相关案例研究,论述国内外在该方面研究实践的共性、差异及其成因。最后在分析国际同行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历史文化背景,总结并提出了可供中国园林遗产保护与修复工作参考的经验及思想。
关键词:历史园林;佛罗伦萨宪章;园林遗产;植物景观;历史意境;真实性;保护;修复
表 欧洲历史园林植物景观代表性修复思想
表 国内外历史园林植物景观保护与修复作法对比
全文详见:
张冬冬. 文化遗产类历史园林植物景观保护与修复:以国际公约及国内外实践为切入点[J]. 风景园林,2019,26(5):109-114.
基于适宜性分析的遗产廊道保护研究
——以大同新荣区古长城为例
冯君明 李运远
摘要:遗产廊道作为一种线性文化景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面对城市化发展环境,其文化保护与转型发展将成为传承历史文脉、提升片区活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对相关理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此为研究导向,结合适宜性理论研究提出该方法与遗产廊道保护等工作结合的构想,首先整体分析遗产廊道研究与实践现状,总结其保护与发展需求;其次以大同市新荣区古长城为例进行适宜性分析,并在分析过程中深化遗产资源与环境研究;最后结合适宜性结论与实地探究形成具体保护策略,主要包括遗产修复、廊道保护、区域协调等3方面,最终实现适宜性分析在遗产廊道保护中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风景园林;遗产廊道;适宜性分析;保护策略
适宜性分析框架图
表 新荣区长城遗产基址修复模式表
全文详见:
冯君明,李运远. 基于适宜性分析的遗产廊道保护研究:以大同新荣区古长城为例[J]. 风景园林,2018,25(12):93-98.
国土景观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山 – 水 – 田 – 城体系
王向荣 林箐
摘要:几千年来,中国人不断开发农业以满足生存需要。为适应农业、定居和交通发展的需求,人们针对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特征修筑各种水利设施,形成了由天然水体与人工水系相结合的覆盖国土的水的网络。人们在区域的自然山水与人工农田水利系统中择址建设城市,并对城市内外已形成的大地肌理进行改造和点缀,实现山水环境的风景化。这种独特的土地整理和土地利用方式造就了人工与自然融合的中国传统国土景观,并形成了山、水、田、城一体的景观系统。今天,我们需要从新的视角去认识历史,汲取古代经验,保护国土上遗留下来的古代水利、农业、村落和城市遗产,并寻求与古代经验兼容并蓄的新的山水人居建设方式。
关键词:国土景观;农业;水利;陂湖;运河;城市;风景
良渚文化遗址中的古城与塘坝系统示意图
清末民初嘉兴府城城水关系
全文详见:
王向荣,林箐. 国土景观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山—水—田—城体系[J]. 风景园林,2018,25(9):10-20.
城市历史景观理论与实践探究述要
张文卓 韩锋
摘要:近年提出的城市历史景观(HUL)概念被认为是遗产管理的未来趋势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征。本文综述了2005年这一概念首次提出以来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海外进展,分析了“城市历史景观”作为名词性“保护对象”和动词性“保护方法”的双重含义,指出“城市历史景观”是“文化景观”概念向城市区域的扩展应用。城市历史景观方法的整体性、动态性、特异性特征对我国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结合我国相关现行制度,可以考虑从体验式评估、整体规划、协同规划、基层组织等角度将该方法应用于我国遗产保护与城市规划领域的实践。
关键词:文化地理;文化景观;城市历史景观;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
表 HUL方法的关键步骤
HUL方法创新之处
全文详见:
张文卓,韩锋. 城市历史景观理论与实践探究述要[J]. 风景园林,2017,24(6):22-28.
参考文献
[1] 徐桐. 国土景观遗产系统的认知框架[J]. 风景园林,2022,29(4):12-19.
[2] 徐桐. 在人类世重拾诗意栖居的智慧[J]. 风景园林,2022,29(4):8-9.
《风景园林》2022-04刊首语 | 徐桐:在人类世重拾诗意栖居的智慧
《风景园林》2022-04目录 | 国土景观遗产系统
新刊速览 | 《风景园林》2022-04 国土景观遗产系统
《风景园林》2022-04专题导读 | 国土景观遗产系统
学术主持人与您聊新刊 | 《风景园林 》2022-04 国土景观遗产系统
LA专题 | 吕舟 | 基于城市历史景观的北京中轴线辨识与保护
LA专题 | 徐桐 | 国土景观遗产系统的认知框架
LA作品 |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保护修复设计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22年04期
微信编辑 夏晗冰
微信校对 刘昱霏
微信审核曹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