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
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
1948年4月30日,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前夕,中共中央发布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立即得到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少数民族和国外华侨的响应。
5月5日,在香港的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联名致电毛泽东,积极响应中共的“五一号召”。从1948年8月开始,应中国共产党邀请,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从全国各地和海外陆续进入解放区,部分人到达哈尔滨,部分人到达河北省平山县李家庄,参加筹备新的政治协商会议。10月,中共同到达解放区的民主人士协商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问题,并征询了在香港的民主人士的意见。11月25日,中共中央的代表与民主人士在哈尔滨就成立新政协会议筹备会、新政协的性质、任务等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经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1949年6月11日,中共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在中南海举行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预备会议,商定参加新政协筹备会的单位为23个,共134人,并协商确定筹备会常务委员会人选。
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中南海勤政殿成立,由中国共产党和赞成“五一口号”的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无党派民主人士等23个单位组成,即(1)中国共产党;(2)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3)中国民主同盟;(4)民主建国会;(5)无党派民主人士;(6)中国民主促进会;(7)中国农工民主党;(8)中国人民救国会;(9)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10)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11)中国致公党;(12)中国人民解放军;(13)中华全国总工会;(14)解放区农民团体;(15)产业界民主人士;(16)文化界民主人士:(17)民主教授;(18)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19)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21)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22)国内少数民族;(23)海外华侨民主人士。
新政协筹备会会议现场
同日,新政协筹备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来自上述23个单位的134位代表与会,周恩来担任临时主席并致开幕词。会上,毛泽东发表讲话,指出:“这个筹备会的任务,就是完成各项必要的准备工作,迅速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以便领导全国人民,以最快的速度肃清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力量,统一全中国,有系统有步骤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国防的建设工作。”毛泽东以诗人的情怀,满怀信心地说:“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人民的命运一经掌握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立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符其实的人民民主共和国。”
民革中央主席李济深在大会发言中说:“我们要筹备好一个足以代表全国各革命阶层的新政治协商会议,使之能够号召各阶层群众”,号召大家团结一起,各尽其能,为肃清一切反动势力和建设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而奋斗到底。他还说:“筹备会的责任是很重大的,全国人民都引颈等待着美丽的结果,我们要更加振奋精神,认真地、严肃地在毛主席领导下进行我们的工作!”
民盟中央常委沈钧儒发言说:“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的成立,是表明中国人民革命已经基本上摧毁了蒋介石匪帮的反革命统治,革命的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基本上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基础。”新政协是“一种人民的大协商会议”,我们一定要制定出一套“完全合于革命的新民主主义政治原则的联合政府组织大纲的草案来,以便顺利地进行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建设;迅速实现独立、民主、和平与富强的中华人民统一民主共和国。”
6月16日,新政协筹备会听取了周恩来的报告,修改并通过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组织条例》,通过了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名单,毛泽东、朱德、李济深、李立三、沈钧儒、沈雁冰、周恩来、林伯渠、马叙伦、马寅初、乌兰夫(云泽)、章伯钧、张澜、张奚若、郭沫若、陈叔通、陈嘉庚、黄炎培、蔡廷锴、蔡畅、谭平山等21人为常务委员。当晚,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推举毛泽东为常委会主任,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任。
6月16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新政协商筹备会组织条例》,通过了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名单。图为周恩来作报告
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在中南海合影,左起:谭平山、周恩来、章伯钧、黄炎培、林伯渠、朱德、马寅初、蔡畅、毛泽东、张奚若、陈叔通、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李济深、李立三、蔡廷锴、陈嘉庚、乌兰夫、沈雁冰
会议设立6个小组,在常委会领导下工作。第一小组,主要拟定参加新政协会议的单位名单及代表人数,组长李维汉;第二小组,起草新政协会议组织条例,组长谭平山,副组长周新民;第三小组,起草共同纲领,组长周恩来,副组长许德珩;第四小组,拟订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方案,组长董必武,副组长黄炎培;第五小组,起草宣言,组长郭沫若,副组长陈绍先;第六小组,拟订国旗、国徽和国歌方案,组长马叙伦、副组长叶剑英。
从6月17日起,新政协筹备会6个小组先后召开会议,紧张而又有序地开展工作。图为小组会现场
自此,新政协的筹备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草拟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是建国纲领,是全国人民在一定时期内共同奋斗的目标和统一行动的政治准则,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为此,新政协筹备会专门成立第三小组,负责起草《共同纲领》,周恩来任组长。
期间,周恩来主持或出席了多次会议,专门研究修改共同纲领草案,集思广益,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意见。经过充分听取意见,反复修改,共同纲领交由毛泽东审定。
9月22日,周恩来在会上代表新政协筹委会作了题为《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的起草经过和特点》的报告,着重明确了两点:
一是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将长期存在。周恩来说,关于这个问题“在讨论中曾出现过两种其他的想法:第一种以为等到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后,就再不需要人民政协这样的组织了;第二种以为由于各党派这样团结一致,推动新民主主义很快地发展,党派的存在就不会很久了。后来大家在讨论中认为这两种想法是不恰当的。因为他们不合于中国革命的发展和建设的需要。……这就是在普选的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后,政协会议还将对中央政府的工作起协商、参谋和推动作用。其次,新民主主义时代既有各阶级的存在,就会有各党派的存在。旧民主国家的统治者是资产阶级,其所属各派必然是互相排挤,争权夺利。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各阶级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在主要政策问题上是能够求得一致的,筹备会通过的共同纲领草案就是一个最明显的证明。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内部的不同要求和矛盾,在反帝反封建残余的斗争面前,是可以而且应该得到调节的。”
二是在《共同纲领》中没有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前途。关于这个问题,周恩来在报告中说:“在讨论中,曾有一种意见,以为我们既然承认新民主主义是一个过渡性质的阶段,一定要向更高级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阶段发展,因此总纲中就应该明确地把这个前途规定出来。”“大家认为这个前途是肯定的,毫无疑问的,但应该通过解释、宣传特别是实践来证明给全国人民看。只有全国人民在自己的实践中认识到这是唯一的最好的前途,才会真正承认它,并愿意全心全意为它奋斗。所以,现在暂时不写出来,不是否定它,而是更加郑重地对待它。而在这个纲领中经济的部分里面,已经规定要在实际上保证向这个前途走去。”
《共同纲领》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人民大宪章,为新政协的召开奠定了共同的思想基础和政策基础。
拟定参加新政协的单位及代表名额、名单
商定参加新政协的单位及代表名额和名单是一件繁重的工作。这项工作由第一小组负责,由李维汉任组长,章伯钧任副组长。
新政协代表的提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组织或个人推荐,一种是本人申请。按照《新政协筹备会组织条例》的规定,对所有提名都进行逐个审查,反复研究。这方面的工作量是很大的,时常为了某一个代表的适当与否,而函电往返,多方协商,斟酌再三,费时达数周之久。有时毛主席、恩来同志也来参加讨论。代表名单初步产生之后,又经过筹备会反复协商,征求各方意见,一共花了3个月工夫,才确定了参加新政协的单位、名额和名单。
从代表名单看,国民党方面,有曾经是南京政府和谈首席代表的张治中以及和谈代表邵力子、黄绍肱、刘斐、李蒸;有为国共和谈而来到解放区的“四老”颜惠庆、邵力子、章士钊、江庸;还有国民党起义将领傅作义、程潜、龙云、董其武、邓宝珊、陈明仁等人。
对申请参加新政协的党派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筹委会具体分析、分别处理,对于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参加新政协标准者,不能以党派或团体单位的名义参加。同时又注意团结的广泛性,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对这些组织中有民主运动史,在解放战争中有实际表现并有一定代表性的民主人士,邀请他们以个人身份参加新政协。
经过严格把关和充分酝酿,参加新政协的党派单位,除中共和民革、民盟等在香港公开响应“五一口号”的民主党派之外,明确规定增加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三个党派和团体。
九三学社的前身,是抗战时期的一批进步的高级知识分子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在重庆以“民主、科学”为宗旨组织的“民主科学座谈会”,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改名为“九三学社”。由于处于国民党政府的高压下,直到1949年1月才发表宣言,拥护中共“五一口号”。筹委会认为,九三学社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民主运动,为争取解放战争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应邀请其参加新政协。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是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之后,一部分从事爱国民主运动的台湾省人士,于1947年11月12日在香港成立的,成立后积极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并于1948年5月即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响应“五一口号”。筹委会认为,台盟虽然是一个地区性组织,但已经符合参加新政协的条件,应邀请参加。
9月20日,参加新政协的代表名单终于尘埃落定。新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共有45个单位,正式代表585人,候补代表77人,总共662人。其中,中共、民革、民盟三个党派的正式名额均为16人,候补代表2人。662名代表中,中共党员约44%,工农代表与无党派民主人士约26%,民主党派约占30%。这份名单,囊括了中共、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中的精英。
国旗、国徽、国歌存分歧
新中国的国歌、国徽、国旗、国都和纪年等方案,由新政协筹委会第六小组负责草拟。著名教育家、民进领导人马叙伦任组长,叶剑英、沈雁冰任副组长。在经筹委会批准的前提下,第六小组提出《关于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方案)》,面向全国人民公开征集国旗、国徽、国歌方案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并聘请专家组成评选委员会。截至8月20日,第六小组共收到国旗方案1920件,图案2992幅;国徽方案112件,图案900副;国歌方案632件,歌词、歌谱694首;意见书24封。
国徽审查组马叙伦、陈嘉庚、庄明理等讨论国徽方案
经过充分讨论、认真评选,评选委员会在国都问题上达成一致,都建议定都北平,改北平为北京;在纪年上,也多倾向于公元纪年。但在国歌、国徽、国旗上,仍存在分歧。为慎重起见,9月17日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新政协筹委会第二次会议决定将国旗、国徽、国歌工作移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主席团领导。
1949年9月22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筹备会代理秘书长林伯渠从新政协发起经过、新政协筹备会成立经过、三个月来筹备工作概况和出席会议的代表名单的决定过程四个方面,报告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