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张:仁者爱人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 练习):_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伦理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答案伦理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答案伦理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答案,可在线阅读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张:仁者爱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张:仁者爱人,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 练习):_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Word版含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七彩学科网上搜索。
1、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基础巩固 1 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的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 ,其主要表现在 ( ) A.贵族垄断了文化教育 B.出现学术下移的现象 C.官办学校在逐渐消失 D.思想控制在日趋加强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 ,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逐渐被打破 ,出现了私人讲学的现象 ,学术开始下移 ,思想领域日趋活跃。但是在这一时期 ,官办学校仍然是教育的主体。因此 ,A、 C、 D 三项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答案 B 2 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 ) A.仁者爱人 ,民贵君轻 B.万物虚无 ,祸福 相倚 C.兼爱非攻 ,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 ,今
2、必胜昔 解析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 “ 仁 ”, 按照这一标准衡量四个选项 ,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 答案 A 3 孔子曾有短暂的从政生涯 ,其后他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向各国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却没被采纳。主要是由于 ( ) A.孔子在各诸侯国没有丝毫政治影响力 B.儒家思想不适应当时各国诸侯的需要 C.诸子百家的宣传使各诸侯国无所适从 D.孔子来去匆匆 ,其宣传苍白无力 解析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 仁 ”, 他主张恢复礼治社会 ,这显然不适应诸侯争霸的需要。 答案 B 4 某班同学在编写 “ 诸子百 家论治国 ” 的历史短剧时 ,为扮演孟子的同学设计台词。下列选项合适的是 ( ) A.“ 兼
3、爱非攻 ,互助互爱 ” B.“ 民贵君轻 ,社稷次之 ” C.“ 为政以德 ,爱惜民力 ” D.“ 以法治国 ,中央集权 ” 解析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 ,A 项的 “ 兼爱非攻 ” 思想是墨家墨子的思想主张 ,排除 ; B 项是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符合题意 ;C 项是孔子的德治思想 ,不符合题意 ;D 项是法家的法治和集权的思想主张 ,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5 下列提出 “ 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 ” 著名论断的思想家是 ( ) A.老子 B.孔子 C.荀子 D.墨子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 ,可知荀子提出了君臣之间舟水关系的论断 ,故选 C 项。 答案 C 6
4、 依据所学知识 ,判断下表所示思想家应是 ( ) 思想家 基本主张 ? 莫走极端、适可而止、以柔克刚、韬光养晦、知足而止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解析 题干中 “ 莫走极端、适可而止 ”“ 知足而止 ” 与老子思想中的无为观点相符 ,“ 以柔克刚 ” 与老子思想中的相互对立事物会相互转换的观点相符 ,故 A 项正确 ;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 “ 仁 ” 和 “ 礼 ”, 与题干中的信息不符 ,故 B 项错误 ;墨子的主 要思想主张是 “ 兼爱、非攻、尚贤 ”, 与题干信息不符 ,故 C 项错误 ;韩非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加强中央集权和以法治国 ,与题干信息不符 ,故 D 项错误。
5、 答案 A 7 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 :“ 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 这一学派是 (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 ,可知这一学派有三个特点 :第一 ,反对分封等级制度 ;第二 ,主张抑商 ;第三 ,反对学者。由此 ,可以判断该学派是法家。由 “ 注重实践的政治家 ” 否定道家 ;由认为商人 “ 可有可无 ” 否定墨家 ;由认为学者 “ 可有可无 ” 否定儒家。 答案 D 8“ 视人之国 ,若视其国 ;视人之家 ,若视其家 ;视人之身 ,若视其身。 ” 这一主张属于( ) A.儒
6、家 “ 仁爱 ” 思想 B.墨家 “ 兼爱 ” 思想 C.儒家 “ 礼治 ” 思想 D.墨家 “ 非攻 ” 思想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 ,提倡 “ 仁爱 ” 思想的主要派别是儒家和墨家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儒家的 “ 仁爱 ” 思想是推己及人 ,即有等级差别的爱 ,而墨家的 “ 仁爱 ” 则是无等级差别的爱。题干提供的材料所要追求的爱 ,明显是一种无等级差别的爱。 答案 B 9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子张问仁于孔 子。孔子曰 :“ 能行五者于天下 ,为仁矣。 ” 请问之。曰 :“ 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 ,宽则得众 ,信则人任焉 ,敏则有功 ,惠则足以使人。 ” 论语 (1)根据
7、材料 ,孔子所说的 “ 仁 ” 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孔子强调 “ 仁 ” 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2)孔子 “ 仁 ” 的思想 ,具有什么现实意义 ? 参考答案 (1)主要内容 :恭、宽、信、敏、惠。主要目的 :调节社会人际关系 ,并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2)在当今社会 ,“ 仁 ” 的思想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以及促进社会发展等都有积极影响。 能力提升 1“ 王道既微 ,诸侯力政 ,时君世主 ,好恶殊方 ,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 ,各引一端 ,崇其所善 ,以此驰说 ,取合诸侯。 ” 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是 ( ) A.礼崩乐坏 ,思想观念多元化 B.尊崇黄老之学 ,学术
8、环境宽松 C.儒、释、道并存 ,儒学遭遇挑战 D.拜金逐利盛行 ,传统道德观念被冲击 解析 题干材料 “ 王道既微 ,诸侯力政 ” 说明当时分封制遭破坏 ,诸侯争雄 ,由此可知当时为春秋战国时期 ;材料 “ 九家之术蜂出并作 ” 反映了 “ 百家争鸣 ” 的现象 ,而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 的社会背景是礼崩乐坏 ,思想观念多元化 ,故 A 项正确。 答案 A 2 关于人性的问题是诸子百 家争论的焦点之一 ,其中战国时期一位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 ,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 ,因此其主张人性本恶 ,需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 ,来 “ 化性起伪 ” 使人格得到提升。该
9、代表人物最可能是 (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荀子 “ 人之性恶 ” 的思想主张。首先依据 “ 儒家学派 ” 这一信息排除老子 ,而孟子主张性善论 ,孔子生活于春秋晚期 ,故答案为 C 项。 答案 C 3 诸子百家的思想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 ,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孔子的思想到孟子、荀子 的思想 ,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 ) A.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 D.通过实行法治 ,可以使小人变君子 ,普通人变圣人 解析 题干要求回
10、答贯穿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的主线。面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巨变 ,孔子、孟子和荀子主要研究伦理道德和治国方略 ,希望达到一个治世 ,儒家逐步形成了 “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的理念。故 C 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4 据史料记载 ,老子姓李名耳 ,又称老聃 ,是春秋时期楚 国苦县 (今河南鹿邑 )人 ,被尊为中国道家鼻祖。老子在春秋时期创立了道家学派。 “ 道 ” 指的是 ( ) A.治理国家之道 B.为人处世之道 C.自然运行的规律 D.世界万物的本原 解析 老子认为 ,“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 。因此 ,其 “ 道 ” 指的是
11、世界万物的本原。 答案 D 5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 ,维护奴隶制 ,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 ,有他落后的一面 ,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 ,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 孔子在历史 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 ,他的 “ 爱人 ”“ 仁民 ” 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 ,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 ,他想回到西周 ,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 ,表现出他怯懦的一面。 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 (2)材料一、材料二评价孔子时 ,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 ?结论有何不同 ? (3)综合上述材料 ,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参考答案 (1)私人办学 ;教育及于平民 ;推出了合理的教学方法。 (2)方法 :阶级分析、一分为二。结论 :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 族 ,政治上是落后的 ;材料二中的孔子代表地主阶级 ,政治上是进步的。 (3)避免简单贴标签 ,应历史地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