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历史人物廉勤故事:爱民善断的宰相县令狄仁杰
九江历史人物廉勤故事:爱民善断的宰相县令狄仁杰
为充分挖掘、弘扬九江本土廉洁元素,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廉洁九江”微信公众号今天推出“九江历史人物廉勤故事”第七期,为你讲述《爱民善断的“宰相县令”狄仁杰》。
爱民善断的“宰相县令”狄仁杰
“彭蠡古泽喜迎迁客,浔阳江头好泊孤舟”。武周长寿元年(692),已经六十三高龄的狄仁杰遭奸臣陷害,贬至彭泽当县令。在封建社会,官员遭受贬黜本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是,从一品大员断崖式降为七品县令,落差之大,一般人很难接受。他却不以己悲,从容淡定,不仅欣然赴任,而且恪尽职守,心系百姓。当时有人感慨说:京城少了一位贤相,江州多了一位好官!
狄仁杰,字怀英,生于公元630年,并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出身于官宦世家。《旧唐书·狄仁杰传》有载“后以明经举,授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判佐”。狄仁杰的童年时代基本上是随父宦游各地,居无定所的漂泊生活不仅增长了他的见识,更磨练了他坚韧的意志,造就了他处变不惊的超强能力。
刚上任,彭泽就遇上史无前例的严重旱灾。放眼处,河床与田畴龟裂,地冒青烟,庄稼颗粒无收,野菜树皮都被百姓挖尽剥绝。狄仁杰目睹饿殍遍野的悲惨之状,真是五内俱焚,他浑然忘却自己是戴罪之身,提笔写下《乞免民租疏》上奏朝廷,请求发放灾粮并减免租赋,救济彭泽百姓。
疏曰:彭泽九乡,百姓齐营水田。臣方到已是秋月,百姓嚣嚣,群然告歉,询其所有,皆云:“春夏以来,并无霖雨,求死无苏,营田失时,今已无可改种。现在黄老草菜度日,旦暮之间,全无粒米。”窃见彭泽地狭,山峻无田。百姓所营之田,一户不过十亩、五亩,准例常年,纵得全熟,纳官之外,半载无粮,今总不收,将何活路?自春殂秋,多莩亡者。检有籍历,大半除名。里里乡乡,班班户绝。如此深弊,官吏不敢自裁,谨以奏闻!
这道奏折只有一百五十多字,但字里行间饱含狄仁杰对百姓的悯惜之情。女皇武则天深为花甲老臣的忧国忧民之心而感动,特别诏令江州刺史,开仓赈济,减免租赋。
缓解了彭泽百姓的生活疾苦,狄仁杰便开始着手处理前任遗留下来的积案。对于犯人,他从不主张严刑峻法,而是秉持德法并重,改造为先。他将拘捕在押的三百余名囚犯逐一审问怎样写历史人物故事,发现很多囚犯都只是因小事而被羁押,他于是根据囚犯不同的情况进行开导教育。时值春节将近,久在牢狱的囚犯们,纷纷涌起思乡之情。狄仁杰了解情况后,作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囚犯们全都释放回家过年,只是要求在约定的时间返监。第二年正月,到了约定的时间,只有两名死囚迟到:一为大风所阻,舟楫不通;一为母死治丧,稍羁时日。这些囚徒们为感念他的恩德,从家乡每人怀里兜着一捧土九江历史人物廉勤故事:爱民善断的宰相县令狄仁杰,堆放在监牢前,形成一个土丘。这就是有名的“纵囚墩”。
狄仁杰在处理案情时有“三断”:判断,推断怎样写历史人物故事,果断。其一,公正在心,法律至上。其二怎样写历史人物故事,追求客观真实,还原事实本来面目。其三,重证据,重调查研究,推理令人折服。一日,狄仁杰微服私访,途经一座山林,见路旁有个孩童拿着一枚金戒指在把玩。他觉得蹊跷,因为在当时,金戒指只有有钱人才佩戴得起的。于是他和颜悦色地询问孩子戒指从哪弄来的,孩子告诉他在树林边捡到的。他立刻钻进树林寻找蛛丝马迹,竟然发现了一具男尸,戒指正是死者之物。经过深究细查,一桩杀人凶案大白于天下。原来,有个叫马奎的赌徒,因为输了一屁股债,便起了不良之心,盯上了一名外地的商人。一天,这个商人背着装银子的褡裢,经过一片山林进去方便,马奎乘他方便时,突然从背后将腰带套在商人的脖子上将其勒死,然后将尸体拖到林子深处,用树枝枯草盖起来。只是马奎没想到,商人在挣扎过程中,手上的戒指掉在了地上。就是这枚戒指,让他的罪行暴露。狄仁杰凭着细致的观察,睿智的判断,冷静的分析,顺藤摸瓜,很快查明了真相,将马奎绳之以法,让死者得以安息。
狄仁杰为官公正严明,态度严谨,生活中他还是一个反对铺张浪费,厉行节约的楷模。一年,女皇武则天想造一座大佛,因库银不够,打算摊派寺院和沙门。狄仁杰谏道:“工不役鬼,必在役人;物不天降,终由地出。今边垂未宁,宜宽征镇之傜,省不急之务,就令顾作,以济穷人,既失农时,是为弃本,且无官助,理不得成。既费官财,又竭人力,一方有难,何以救之?”武则天看了,觉得言之有理,因此放弃了造佛的想法。
狄仁杰任彭泽县令四年期间,仁政宽刑,布医助学,劝课农桑,百姓无不感其恩情。因此,在他离开彭泽后,百姓自发于“纵囚墩”旁建立“狄公祠”。在历史上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堂是绝无仅有的,他在百姓心中的分量由此可见一斑。唐朝末年,诗人皮日休来祠堂拜谒,见香火鼎盛九江历史人物廉勤故事:爱民善断的宰相县令狄仁杰,感慨万千,作《狄梁公祠碑》曰:“呜呼!天后革大命,垂二十年,天下晏如不让贞观之世,是遵何道哉?非以敬任公乎。”三百多年后,以天下为己任的范仲淹贬守饶州,经过彭泽,亦谒“狄梁国公祠”,作《唐狄梁公碑》,发出“非天下之至诚,其孰能当?”的感慨。
公元700年,狄仁杰病逝,享年70岁,朝廷追赠他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后又追赠司空、梁国公。百姓皆呼“有唐忠臣”。(供稿:彭泽县纪委监委汪昱君、朱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