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义利观:重情重义,源远流长,源自儒家思想
中国人的义利观:重情重义,源远流长,源自儒家思想
大家都知道中国人的义利观:重情重义,源远流长,源自儒家思想,中国是一个重视文化的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已经浸入到中国人的骨髓里了。古人云:生,亦我所欲也;义中国人的义利观:重情重义,源远流长,源自儒家思想,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中国人向来重情重义,就算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明清时期,商人之间进行贸易也是先义后利的。
中国人的“义”贯通古今,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伴随着各个朝代发展下来。各朝各代的曲折变化也没有摧毁这种先义后利的义利观,就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也无法阻挡中国人流在血液里的情怀。
01历史渊源
中国人的重情重义源于儒家思想,孔子将所谓的“义”定义为“适宜”,要求百姓的行为符合道德和周礼,孟子在此基础上把“义”定义为人的丑恶之心,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说错了话或做错了事,应该对自己感到羞愧,对于他人的丑陋行为应该感到憎恶。
“义”这个字的含义随着各朝的发展都有改进,所以儒家思想中并没有明确的将义定义为某种含义,而是一种系统的,符合伦理纲常的道德概念。古人讲三纲五常,所谓的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而这个“义”字是排在第二位的,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从现在看,传统的儒家思想认为义和利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利是生活所需,是人的合理的生活诉求,而义则是在利的基础上不断追求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概念。人们在权衡义和利时,需要把义放在利之前,当道义有需的时候,也要抛开所有利益,甚至是自己的生命。
义和利的获取方式也不一样,利是人生来就有的,可以说是人的本性,就比如现在人常说的,每个人都有变美的权利,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就说明每个人都会向往变美,普通的士兵越想成为将军,这是每个人正常的诉求。
儒家思想看来,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每个人要通过合理的方式来获得利益,通过科学和正确的方式去获得相应的诉求,这是正确可取的。但是当这些利与义背向而驰的时候,就必须义无反顾的放弃自己的利益,去追求道义的制高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义在利先。
正人君子在获取利益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他符不符合所谓的义,如果与义相符合,那么可以大胆取利,一旦与义违背,就一定要放弃这份利益,坚守自己的道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看重的是义,小人看重的就是利,这是两者之间最本质的区别。
儒家思想的概念里,义也是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的基本保证,人人都懂礼仪廉耻,那么事上全都是正人君子了,君主也就不用为社会安全和稳定发愁了。
02孔子与孟子的创立
大家都知道,孔孟是儒家思想的创始者,孔子是最早提出义利观的学者,而后以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者,在孔子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阐释,最后形成了先秦儒家义利观。
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应该是舍生取义的对儒家思想义利观的认识,舍生取义是人终生追求的道德准则和价值标准。义是架空于一切理念之上的,是所有道德标准的最高上限,可以用义来评价一切人和事物。
到了孟子这一代,他认为人们有追求利益的权利,追求利益的行为也具有客观价值,但是利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潜在危害。人有追求利的权利,但是世界上比例更重要的东西还有很多,没有一直追求的必要。
03荀子的义利观
荀子先是继承了孔子和孟子两个人的义利观,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和创新。荀子对于义利观的态度,主要体现在两者之间的关系上,他认为“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也就是说,利益和道义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两者可以有一定程度的融合。
一定程度上,荀子也是重义轻利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不同地位的人对义和利的选取所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对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
就比如平民百姓,如果有时没有控制住,放弃了道义而去寻求利益,对于社会的发展并没有非常大的影响,但是如果治理国家的君主选择了利益,放弃了道义,那么他所影响的是一个国家的兴亡,对于社会的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
04董仲舒的义利观
义利观发展到汉代时期就已经比较成熟了,董仲舒也是在孟子的“贵义贱利”观念之上,融合进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人自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已经出现了两面性,这两个方面,分别是追逐道义和渴求利益,一个人不论是寻求到以,还是追逐利益,都有他自己的用处。
董仲舒为了维护大一统的秩序,神化了王权,控制百姓追逐私利,节制平民的自然需求,所以说董仲舒也是把重义轻利的思想推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且赋予了一个平民百姓无法触及的地位。
05明清儒商的义利观
义利观发展到明清时期,已经被商人运用的如火如荼了。当时的社会存在的这样一批商人,他们一生都在秉承儒家的文化思想对儒家思想义利观的认识,重义轻利,把这些思想运用到从商上面,人们称他们为儒商。
这些思想为普及到各个商帮之中,当时最有名的晋商、徽商都能够遵循儒家传统中的义利观对儒家思想义利观的认识,把道德修养融入到经商之中。他们愿意以“内圣外王”的标准要求自己和子孙,对传统的儒家义利观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所以明清商户普遍呈现出来义利观,都是先义后利的。
06总结
从古至今,中国人向来都重情重义的,不论是在金钱、权势等世俗面前,还是在生死面前,中国人更愿意去选择义。这种思想由儒家学者最先发掘,经过后世的不断发展,顺应了每个时代的要求,绵延不绝。
儒家思想的义利观影响到社会的各个层面,经济、文化、社会等都会受到他的影响,就算发展到封建社会统治的末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明清时代,它的威力也丝毫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