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天下之中,形胜甲于天下
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天下之中,形胜甲于天下
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地处中州
腹地、河南西部,居东经118°08′~112°59′、北纬33°35′~35°05′之
间,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因位居洛河之阳而得名。洛阳北扼黄河,南望伏牛,
东镇虎牢,西据崤函。“山河拱戴,形胜甲于天下”,自古有“天下之中”之称。
辖偃师、孟津、新安、洛宁、宜阳、伊川、嵩县、栾川、汝阳一市八县和涧西、
西工、老城、瀍河、洛龙、吉利六城区。总面积15229.83平方公里洛阳为什么是历史文化名城,市区面积
544平方公里,总人口657.5万,市区人口156.1万。近年来,洛阳市先后荣获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十大最佳魅力城市”、“欧
洲游客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旅游城市”、“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倾国倾城:
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等多项荣誉和称
号。
一、洛阳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历史文化名城
洛阳素有“九朝古都”之称,为帝王之州、华夏文明发祥之地。从中国第一
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
唐、后梁、后唐、后晋13个王朝在此建都,时间长达1500多年,是中国有史
以来建都最早、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普天之下无二置,四
海之内无并雄”(《洛阳赋》)。
这座千年帝都,经历了一幕幕王朝更迭与时代变迁的沧桑巨变,见证了一代代
帝王将相与英雄豪杰的兴衰成败。早在公元前2000年的夏代(距今约3600--4000
年),大禹之孙太康便在洛阳偃师的二里头建都,取名斟鄩,并相继为仲康、帝
桀时期所沿用,成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里出土的都城遗址,是
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都城遗址,被誉为“华夏第一都”。公元前1046年,周
武王姬发率兵至洛阳孟津,与八百诸侯会盟,共商伐纣大计。灭商之后,在洛
阳营建国都,在洛水北岸修建了王城和成周城,封邦建国,制礼作乐。当时,
洛阳称洛邑、新邑、大邑、成周、周南、中国等。“中国”这一名称,最早见于
西周初年的何尊铭文,本意是指中央的城郭、都邑,因夏、商、周三代洛阳一
直是中央之城,所以“中国”这一名称最早便是特指“洛阳”。西晋左思在《蜀
都赋》中写道:“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为王者之里”。“天子驾六呼啸过也,风
带霸气;文武百官逍遥行也,道塞精英”(《洛阳赋》),便是对古都洛阳的真实
写照。
由于洛阳的特殊地位,自古便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成为“逐鹿中
原”的“兵家必争之地”。夏启、少康、商汤、姬发、刘秀、王莽、董卓、李世
民、黄巢„„无数枭雄在此留名;商汤灭夏之战、武王伐纣之战、秦与韩魏之
战、楚汉之战、刘秀赤眉之战、关东诸郡讨伐董卓之战、八王之战„„无数次
战争将其一次次洗礼,正如司马光《过故洛阳城》诗中所云:“若问古今兴废事,
请君只看洛阳城”。
自汉魏以后,洛阳逐步发展成为国际大都会,在不同时期曾数度名列世界
大都会之首。隋唐鼎盛时期,隋炀帝曾迁移天下富户、大贾数万家以及河北诸
郡3000余户工艺人家定居洛阳;武则天则把关内数十万户人家迁到洛阳,使洛
阳在隋唐时期的300年间,人口一直保持在100万以上,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
的都市,可谓“商遍天下,富遍天下”!
从商周到隋唐,洛阳曾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与欧洲、
北非和亚洲各国有着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与往来。隋炀帝开凿的大运
河,构成了以洛阳为中心的水路运输网络。大运河与黄河十字交汇,贯通海河、
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北抵涿郡,南达扬州,并且通过海运航道连接
高丽和日本,气势开张,巍巍壮观。
辉煌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河出图、洛出书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天下之中,形胜甲于天下,圣人则之”,伏羲得“河
图”而画八卦,夏禹拥“洛书”以制《洪范》。“河图洛书”一开中华文明之先
河,代表着华夏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与核心。道教创始于此洛阳为什么是历史文化名城,
儒教兴盛于此,佛教首传于此;西汉经学、魏晋玄学、宋代程朱理学皆形成于
此;中国“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诞生于此,这些都在推动
中国文明的进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洛阳的历史名人灿若群星,文物遗存布满地上地下,堪称一座“天然历史
博物馆”。老子长期职任周朝的守藏室之史,他勤于职守,精心悟道,终于写出
了在全世界有重大影响的《道德经》。孔子入周问礼,周公制礼作乐,鬼谷子讲
学于洛,培养出了著名的纵横家和兵家代表人物。而班固的《汉书》、贾思勰的
《齐民要术》、郦道元的《水经注》、元稹的《会真记》、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王充的《论衡》、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张衡的浑天仪、地动仪、虞初的《周
说》、陈寿的《三国志》、许慎的《说文解字》、欧阳修的《新唐书》„„这些鸿
篇巨制和科学成就,无一不得益于洛阳这块丰厚的文化沃土。东汉皇家官办的
洛阳太学,曾经创下了莘莘学子逾3万人的世界记录。西晋代左思的《三都赋》
脍炙人口,誉满京师,留下了“洛阳纸贵”的千古佳话。曹操、曹植、曹丕三
父子、程颢、程颐二兄弟、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香山九老等
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学士,都在这里留下了享誉九州的名篇佳作。大诗人杜甫、
白居易、李贺、刘禹锡、杜牧、韩愈;书画家蔡邕、颜真卿、张旭、吴道子、
王铎;义士仁人田横、关羽、贾谊、董宣、王翔等,或出生于此、成长于此;
或拜师于此、游学于此;或奉职于此、成名于此;或闲居于此、老死于此,皆
与洛阳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了无尽的千古绝唱和感人故事。
洛阳文物遗存十分丰富,文物藏品占河南省文物藏品总数的三分之一。国
家文物局在《全国大遗址保护计划纲要》中,将洛阳片区与新疆吐鲁番片区、
西安--周原片区、吉林集安--沿渤海湾片区确定为全国四大文化片区。洛阳拥
有举世闻名的“五大都城遗址”,按时代序列依次为:夏都二里头遗址、偃师商
城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故城遗址和隋唐洛阳城遗址。这五大都城遗址,
历史久远,气势恢宏,文物众多,建筑艺术精美绝伦。
二里头遗址发掘确认的宫城面积为10.8万平方米,中心区道路纵横交错,
宫墙基址方正有矩,建筑基群排列有序,这些都表明了二里头遗址是一处经过
缜密规划、布局严整的大型都邑。二里头遗址的布局开创了中国都城营建制度
的先河,把双轮车的发现时间上推至二里头文化早期。该遗址的宫殿发掘被评
为“2004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洛阳汉魏故城遗址位于市区东15 公里,面积100 平方公里。该城始建于西
周初年,废弃于唐初,先后被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朝代沿用,前
后沿用时间长达1500 多年,是我国定都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保存相对完整的
古代都城遗址。汉魏故城现存内城城垣、宫墙、东周墓地、金墉城、太学、辟
雍、明堂、灵台、北魏洛阳大市、永宁寺塔等重要遗址,2005 年被列为“十一
五”重点保护的大遗址之一。100 多位皇帝在洛阳执掌国家大权,而且死后大都
埋葬于此,塞北商贾、江南才子更是趋之若鹜,云集洛阳,死后亦魂归这块风
水宝地,于是,便有了“生在苏杭,死葬北邙”的古谚,致使邙岭冢头鳞次栉
比,“无卧牛之地”。
洛阳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现有世界文
化遗产 1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1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77 处、市县级
文物保护单位679 处,其他重要文化遗存400 余处,出土馆藏文物40 多万件,
比较全面和生动地反映了古都洛阳独特的历史地位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二、洛阳是一座闪烁着科技之光的新型工业城市
洛阳是国家“一五”计划时期的重点建设城市。在当时国家 156 项重点工
程中,有 7 项安排在洛阳。以中国第一拖拉机厂、洛阳矿山机械厂、洛阳轴承
厂、洛阳铜加工厂、洛阳热电厂、河南柴油机厂、洛阳水泥厂等为代表的一批
大型企业,被誉为“共和国长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农机制造行业中惟一的特大型企业,始建
于1955 年,是中国农机工业的发祥地。如今,一拖公司已由建厂初期的农机制
造企业发展成为农业机械、工程机械、动力机械、车辆和零部件制造的大型综
合性机械制造企业集团。主要产品有履带拖拉机、农用小轮拖拉机、收获机械、
压路机、工业推土机、装载机、道路摊铺机、液压挖掘机、农用小型工程机械、
柴油机、重型汽车、专用汽车等。其最大的子公司--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是我国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农机制造企业。2004 年名列中国500 强企业 第359
位。一拖公司拥有的“东方红”商标被国家工商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
标”。
洛阳矿山机械厂洛阳为什么是历史文化名城,1956 年建厂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天下之中,形胜甲于天下,1993 年并入中信公司,更名为中信重型机
械公司。该公司目前拥有净资产34.3 亿元,是国有大型企业,为中国八大重型
机械制造企业之一,也是国内最大的矿山机器制造企业、中国低速重载齿轮加
工基地、中国最大的新型干法水泥装备制造基地和中南地区大型铸锻和热处理
中心,被誉为“基础工业的前锋,重大装备的摇篮”,入选“中国脊梁--全国综
合实力500 强”。
工业企业在整个洛阳的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已达55%。洛阳石油化工总厂、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洛阳轴承集团公司、中信重型机械公司、洛阳铜加工
集团公司、洛阳浮法玻璃集团公司、洛阳北方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
集团在国际、国内市场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一拖、洛轴、中信重机、洛玻等
四大企业集团,已成为国内相关行业的支柱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
的支撑作用,一大批“洛阳制造”产品正叫响全国,走向世界。
“十五”期间,洛阳市开发出国内外径最大的转盘轴承、国内最先进的全
数字智能化 六辊宽幅铝带冷轧机、国内最大功率的“东方红”拖拉机、
国内最大的提升机和液压防爆绞车、“世界窑王”氧化球团烧结窑用大齿圈等,
堪称“国内之最”。北玻公司生产的玻璃深加工设备市场占有率为世界第一,一
拖公司生产的大功率农用柴油机、中信重机公司生产的大型干法水泥主机设备、
中色科技公司生产的有色金属液压设备,市场占有率皆为全国第一。一大批高
科技产品在国家重大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神舟”系列飞船的姿态控制、
化学动力、测试系统、航天员紧急逃逸塔壳体、精密轴承、插接件、“嫦娥一号”
综合气象自动检测系统、“三峡工程”人工治沙全套设备、闸门定轮重载轴承、
“西气东输”全液压吊管机、橡胶履带自行电站、“南水北调”大型泥水盾构机、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机械主体结构等,都显示了洛阳先进制造业的整体实力。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洛阳成为拥有机械电子、石油化工、冶金、建材、
轻纺、食品等 7 大支柱产业、39 个工业门类的工业城市。近年来,洛阳市运用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瞄准国际水平,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快建设先进制
造业基地,向科技创新型城市跨越,先进制造业、电力能源、铝及铝深加工、
石化及化纤后加工、硅材料、钼钨钛等 6 大产业基地初具规模,成为新型工业
城市。
洛阳是一座科技之城,是我国重要的科技研发基地,在新材料、航空航天、
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等高科技领域居全国先进水平。目前,拥有各类科研开
发机构 600 多家,其中国家级科研院所 14 家,省、市属科技机构 77 家,拥有
国家批准的企业技术中心7 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 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2 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8 家。拥有4 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00 家
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32 种高新技术产品。每万名职工中科技人员达到1488 名,
科研人才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南省现有 7 位两院院士,其中有 5 位在洛
阳--由5 位院士领衔、数万名教授、工程师组成的13 万人的科技队伍,成为今
天洛阳振兴传统工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力军。多数科研院所的测试和科
研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每年可推出科技成果300 多项,其中高科技成果占1/3
以上。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创建于1961 年,是我国专业从事空对空导弹研发、
生产基地。在红外线、激光、雷达、仿真、微波、遥测、地面测试、计算机应
用等100 多个领域都有着雄厚的实力。先后获得2000 多项科技成果,其中国家
级重大成果27 项,省部级成果227 项。
六一三研究所,是为适应国防建设需要,加速我国航空火力控制技术的发展,
于1970 年经中央军委批准成立的科研单位。内设博士后工作站一个,联合博士
授予点一个,硕士授予点三个。现有科技人员900 多名,自然科学研究员69 名。
专业设置有火控系统总体、火控仿真技术、机载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显示技
术、总线技术、光电探测技术、电子线路、精密机械设计、激光红外技术以及
技术及应用开发等,实力雄厚,人才济济。
黎明化工研究院,是我国惟一一所专门从事化学推进剂原材料研究的科研
机构。有中国工程院院士 1 人,高级工程师 112 人。国家反应注射成型工程技
术研究中心、化学推进剂原材料信息中心和国防化工专用材料检测中心都设在
这里。近年来,顺利完成科研课题 300 多项,12 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 项获
国家发明奖。
洛阳轴承研究所,是我国轴承行业惟一的国家一类综合研究所,在高端轴
承相关产品领域始终保持着设计、开发、应用方面的优势。建所以来,共取得
重大科研课题成果700 余项,获国家奖励31 项,获部级科技进步奖165 项。成
功地研制了我国第一颗卫星消旋天线轴承、第一枚火箭发动机低温轴承、第一
颗气象卫星动量轮和轴承,并且承担了“神州”一号--五号运载火箭配套项目
的研制任务。
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3 年。2004 年1 月19 日,该公司试
验成功我国第一台12 对棒多晶硅高效节能大还原炉,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
先进水平,掌握了由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垄断20 余年的多晶硅生产核心技术。
2007 年 3 月 31 日,由中硅高科承担的国家 863 攻关课题--24 对棒节能型多晶
硅还原炉成套装置,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洛阳市以中硅高科为产业
支撑,已经把硅产业列入六大工业支柱产业,目前已建成省级硅电子产业基地。
“十一五”期间,洛阳市将以多晶硅材料为源头,把产业链向下游产品延伸,
发展太阳能级多晶硅、高纯多晶硅、单晶硅、大尺寸硅抛光片、硅外延片、太
阳能电池及其配套产品、芯片制造业,建成我国最大的硅材料产业基地。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所、重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洛阳
拖拉机研究所、洛阳有色金属加工设计研究院、机械工业部第四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