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堂:易学研究领域日渐风生水起
风水堂:易学研究领域日渐风生水起
入春以来一直忙于单位去年工作的收尾,害得我无暇更新“另类易说”公众号。这两天利用清明假期所草就者是与好友青年易学家冉景中博士公开发表的论文《“天南地北”真义考》的商榷稿。
景中和我年龄相当,皆好易学,皆求学路坎坷,不惑之后才读博士,且皆窜身行伍十余年。不过他八字火明,更能适应部队节奏,在易学研究领域如今也日渐风生水起。不像我小六壬速喜方位,先天缺火,只能幽辟中独行。我在PLA中曾归列为那种入错行的边缘人,无法承受日日加班熬夜写那些今日奉若圣旨明日便成厕纸的“部宣”体文章的苦逼状态,所以自我逃逸,选择了如同下岗工人再就业般“重头再来”的生活。景中的博士论文《大六壬的古天文原理及心智哲学机理研究》今年三月已在台湾出版,而我那本自认为比目前所有的谶纬研究都更能撩开谶纬神秘面纱也更能步入汉代思想幽径的博士论文《汉代谶纬思想研究》还躲在堆书一隅中默默吃灰呢。
景中博士《天南地北真义考》文主要是从文献学、考古学和中国古代天文学等方面,从阴阳、空间、宇宙发生论、北斗崇拜等几个层次考证认为“天南地北”的本意是指“天之南,地之北”,古人只是认为“天在上,地在下”,而并无“天在南,地在北”的空间观。
景中的论证逻辑大概是这样的:因《易经》中乾为天坤为地,所以“天南地北”的话题就被转换为乾南坤北的先天卦方位的考辨。在景中看来,乾南坤北并非出自邵雍的先天卦本意,乃系朱熹的误读;且宋以前先天卦是否存在存疑,即便有,也体现的是乾上坤下的天地定位之意,而绝非乾南坤北的地平方位概念。景中又进一步认为北为阳、南为阴,所以天不可能居南,地也不可能在北。古人崇拜北斗,所以“正北”最为尊贵,人王统治万民需“面南背北”。天南地北的本意实为天之南,地之北。上古(新石器)时代的人只是认为“天在上,地在下”,而根本没有“天在南,地在北”的观念。他们将“立体方位”的“上下”表现在“地平方位”的“南北”的观念,导致了“天在南,地在北”的误会。
景中的论证看似逻辑严密、例证详实,其实是暗含大纰漏的,最重要的是他在反驳天南地北之说时从一开始没有厘清天地具体指谓什么。这里的天地当然不是泛指,因为若泛指则四方皆天地,也就无所谓有天南地北之说了。而景中隐约是把太一北极作为天的代表,但实际上中国古文化中不仅存在北斗崇拜,尚存还有太阳崇拜,而《易经》中的乾卦多是在描述太阳“大明始终”的运行轨迹。
在太阳的周日视运动中,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时太阳一定在其正南方,因为太阳直射点最北位置是北回归线,太阳不可能照其北方;而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则相反,正午时太阳总是在正北位置,因为太阳全年都在北方,不可能照在南方;而对于热带地区,太阳直射点有时在南方,有时在北方,还有在头顶直射情况。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先天八卦中乾坤定位中的南北方向其实是随着人所处纬度不同而生变化的。中国领土大多在北温带,古人要天人合一,当然要把乾放在正南方的位置;与之相对应,则坤居正北。这才应当是乾南坤北的真义。假如中国古人生于南回归线以南,太阳的周日视运动方向则为从东到北到西,原来的乾南坤北就需变为乾北坤南了。
由此我们才可以理解,古代帝王的“面南被北”原是为了“负阴抱阳”,这个阳就是来自南天的乾阳。至于景中以天坛被设计为北圆南方的格局来论证为天在北而不在南的观点,其实也是因没有对天地关系想通透。须知,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北圆南方的设计其实是暗示乾南坤北下的地天交泰之意。
那么,北斗崇拜在《易经》中就没体现吗?“易与天地准”,北极星当然作为帝星在《易经》中有其位置,只不过不在先天八卦的正南乾卦上小六壬速喜方位,而是在后天八卦的西北乾卦中。这里又涉及对于先后天的理解上。在我看来,景中以无形无象与有形有象来诠释先天与后天其实是非常机械和片面的。先天譬如人被父精母血交媾而初成之前的状态,那个时候固然个体是无形无象周易辞典,但其父母却是有形有象的,而父母的交媾无疑会有体位之别。一旦交媾成功后,胎儿在母体中,其最终状态为坤上乾下的《归藏易》卦象;人出生之后则头顶天脚踩地就又步入日月轮回的后天卦境界中;而人一旦死去,埋身土中,又会隆起一个坟头,那又是《连山易》领班艮卦之象了。
景中可能认为人王居于正北方是为与北极相应,又曾撰文说北极星在西北源于岁差之故。但其实不管北极星有没有岁差,除非你能身处地轴或北极点上正好面对正北方的北极星,生活在北半球的人受纬度影响,在地平坐标中观测的北极星只能是西北方而不可能是正北方的,如此才会有后天八卦中“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之说。
我个人认为后天八卦描述了地球与太阳的动态交合情境。后天八卦中四正位里东震西兑言太阳处于地平零度状态,而南离北坎则言太阳高度角和太阳辐射强度的最大与最小;而四偏位则言地球的四个极点,西北天门乾卦东南地户坤卦象征了北南两极,西南坤卦东北艮卦则为地表温度最热(阳)最冷(阴)之时间和方位点,所以被称为人门和鬼门。《淮南子· 天文训》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共工为水神坎卦,得不到帝位故与乾卦成天水讼象,其结果是不周山被破坏。不周山即是西北之乾卦,因居西北偏位故不周。天柱折,地维绝,指的是就是地轴在地平视觉运动中偏离正位。西北之乾也可代表北极星风水堂:易学研究领域日渐风生水起,故日月星辰从东南向西北顺时针移焉;乾又为寒、为冰,西北乾卦动生坎水,水潦尘埃(《圣经》中所描述的大洪水)又归于东南地极。如此才产生后天八卦的流行往复。古代这些神话往往是古人天人合一状态下集体无意识的创造,看似瞎编其实背后都暗藏各种深妙的易象。
行文至此,联想及读景中论文和与其日常交流之所感,我突然意识到两人治学路数的差异。景中追随近世以来的疑古风潮秉持科学实证精神,所以对于先天八卦乃至河图洛书这些《易经》的核心理论多有质疑,而我则将其视为中华文明生长的根基小六壬速喜方位,故而不免附上如同宗教崇拜式的信仰。这大概又是因两人八字无火和有火之别而各自生活在阴阳的不同境界之故吧。但我想,疑古也好,信古也罢,都必须建基于更好的释古上。这就又要求我们在治学中不能仅仅停留于繁琐复杂而又多有缺陷的名相分别中风水堂:易学研究领域日渐风生水起,更需如古人一样在直面天地日月这本无字天书、《易经》真本里获得异常丰富的天人之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