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白鹿原民俗村4年火遍全国旅游小镇走向衰败
西安白鹿原民俗村4年火遍全国旅游小镇走向衰败
从开业的人声鼎沸白鹿原服饰民俗,到被地产商接盘,这个以白鹿原为IP的人造景区仅用了4年时间。
过去几年曾火遍全国的旅游小镇、民俗村建设,正经历同质化带来的苦果。
2020年3月9日实地探访陕西西安白鹿原民俗村,民俗村内店铺全部关门歇业,有的已经开始了拆除。(IC photo/图)
过去几年曾火遍全国的旅游小镇、民俗村建设,正经历同质化带来的苦果。因为内容雷同、游客稀少,一些耗巨资修建的人工景区,正走向衰败。
2020年3月7日,陕西省蓝田县白鹿原民俗文化村贴出公告,该景区将于3月12日-3月31日分批拆除。
南方周末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由于近年来景区经营惨淡,蓝田县政府及景区前任投资者已于2019年1月,与地产商宋卫平旗下的蓝城集团达成合作,后者将在此开发一个名为白鹿文谷的文旅小镇项目。
公开资料显示,白鹿原民俗村占地1265亩,总投资3.5亿元西安白鹿原民俗村4年火遍全国旅游小镇走向衰败,于2016年5月1日开业。景区地处蓝田县境内灞水河畔的安村镇,属西安周边最大黄土台塬白鹿原的一部分。这片总面积263平方公里的黄土台塬,也是作家陈忠实笔下《白鹿原》故事发生地的原型。
作为国内最早以《白鹿原》为IP的景区之一,这个人工打造的景区曾火爆一时。据当地媒体报道,2016年5月1日开业首日,仅一日内就有12万游客进入参观。
2017年,《白鹿原》电视剧播出,这原本可能是白鹿原民俗村的发展良机,但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情况却急转直下。
2016-2017年,同样以白鹿原为卖点的白鹿原影视城、白鹿仓景区陆续开业。同业竞争令白鹿原民俗村逐渐走向衰败。据多家本地媒体报道,该景区自2017年开始游客数量锐减,到2019年9月西安白鹿原民俗村4年火遍全国旅游小镇走向衰败,景区贴出“提升改造、暂停营业”公告,随后就不再开门。
缺乏游览项目,同质化严重,是白鹿原民俗村衰败的主要原因。一位曾到访白鹿原民俗村的陕西媒体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17年效益下滑时白鹿原服饰民俗,民俗村曾组织媒体团前往考察,希望通过宣传吸引游客。但他们走遍景区,除了各类仿古建筑外,唯一能体验的就是各种关中美食,“对本地人来说这毫无吸引力,对外地游客来说,这些吃的其实在陕西任何地方都有”。
白鹿原民俗村也曾计划搞些不一样的东西。按照其早期的投资方陕西渭水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的简介,白鹿原民俗村项目共分四期,原计划建设温泉酒店、博物馆等设施,于2020年全部完工。但也许是因为仅营业一年就开始走下坡,许多规划最终都没有落地。
南方周末记者根据工商资料联系了该公司,但其登记的电话已显示空号。
2019年1月,蓝田县人民政府与蓝城桃李春风建设集团、陕西渭水投资达成协议,将以白鹿原民俗文化村为核心,打造一个总用地面积2000亩的文旅小镇项目。不过,一位蓝城集团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之前签订的是意向合作协议,还要等待拆除完,地块挂牌后才能进入实质性阶段。
对于拆除后的规划,南方周末记者联系了白鹿原管委会,但对方一位工作人员表示,领导去开会了,不接受采访。该管委会主任张冉军此前在接受《华商报》采访时说,新的规划和合作,县上还在研究,会谨慎决策和实施,“已经失败了一次,重新开业不能再失败了”。
从开业的人声鼎沸,到被地产商接盘,这个以白鹿原为IP的人造景区仅用了4年时间。
之前,陕西曾打造出“袁家村”这个成功案例。这个位于礼泉县的民俗村曾创造一年10亿元收入的奇迹白鹿原服饰民俗,仅在村里卖酸奶一年也能有上百万收入。
受此影响,陕西许多村落都开始复制“袁家村”,政府也将其当做乡村振兴的制胜法门。2017年,西安市政府就曾发文,计划用3年时间投放4500万元,培养和扶持30个特色旅游名村,10个乡村旅游休闲、体验综合体。
但一味寻求复制“袁家村”,却很少有成功的案例。
2019年7月,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曾报道过白鹿原民俗村的失败样本,据当时统计,仅陕西境内就有六十多个与此类似的民俗小镇,央视记者当时探访了陕西境内的多个民俗村,其中大部分都冷清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