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人如何过清明节?民俗专家安家正讲述丰富有趣的习俗
海边祭祖
烟台渔民祭祖仪式
文明祭祀
烟台滨海广场放风筝
烟台体育公园荡秋千
清明节,是唯一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清明节是天地新生、万物复萌之季,人们不仅焚香扫墓,祭祀祖先,缅怀先人烟台人如何过清明节?民俗专家安家正讲述丰富有趣的习俗,更会思考如何“慎终追远,明德归厚”。3月30日,记者采访烟台市民俗专家安家正,听他讲述烟台人如何过清明节。
安家正介绍,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扫墓祭祖踏青插柳
专家介绍,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成习俗。后来寒食节逐渐与清明节合并为一清明节民俗活动,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到了今天,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献上一束鲜花,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在扫墓之余,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
放风筝荡秋千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生病时,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
秋千最早叫“千秋”,相传为春秋时齐桓公从北方民族山戎所传入,最初是用一根绳子,以手抓绳而荡,后发展成于木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而成。秋千之戏在唐代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在今天,公园和游乐场里仍然有秋千,供儿童玩耍。
清明节不烧纸应理直气壮
安家正说,清明前一天是寒食,两节仅差一天,后来有人把寒食并入清明节。古代,寒食节是禁止烟火的。所以清明节清明节民俗活动,我们应当理直气壮地不烧纸。古代,清明节祭祀主要是压纸为主,烧纸的并不多烟台人如何过清明节?民俗专家安家正讲述丰富有趣的习俗,即便是烧纸,也会先把坟地周围杂草收拾精光避免引起火灾。20世纪60年代,清明祭祖的活动曾经被禁止,到了80年代才得以恢复,然而,这次恢复遗忘了很多传统优秀文化,却衍生了一些陋习,容易引起火灾,还污染大气环境。“祭祖防火,我们的先祖早就想到了清明节民俗活动,并给出了很好的解决办法,诸如诗句‘清明压纸换单衣,月日挂纸穿棉衣’所描述的一样。”安家正说,古人倡导的压纸、挂纸祭奠祖先,就是为了教会后人杜绝山林火灾.他认为,祭祀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讲究文明祭祀,不妨多买鲜花代替其他会污染环境的祭祀品。(熊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