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细錾,传承祖辈的茶泡技艺
精雕细錾,传承祖辈的茶泡技艺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讯(记者 黄剑红)玉林茶泡,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是陌生的。而在“老玉林”的心头却是沁人心脾的香甜记忆。日前,多名茶泡爱好者聚集在玉林城区的“锦同茶泡工作室”,品茶交流,看工作室的主人苏第能錾制茶泡、讲述茶泡历史。
精雕细錾,传承祖辈的茶泡技艺
茶泡是玉林传统的佐茶点心。顾名思义,就是泡在茶中,以增加茶饮趣味的一种茶食辅助品。据载,玉林茶泡的历史由来已久,是玉林大户人家与文人雅士间一种矜贵的敬客送礼佳品,也是婚庆、祝寿、庆祝春节等常用的送礼食品,在很多“老玉林”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苏第能手工錾制茶泡。
苏第能出生在玉州区州珮社区,是名副其实的“老玉林”。他还记得,儿时,母亲闲暇时常以做茶泡为乐,并善于琢磨学习他人的茶泡花纹和錾艺,做出的茶泡越来越精美。久而久之,她制作的茶泡美名远扬,亲戚邻居朋友家要办婚嫁大事,都乐于请她帮忙做茶泡。
源于自身兴趣和为母亲分担的初衷玉林传统文化,苏第能从17岁开始跟着母亲学做茶泡。慢慢地,他继承了母亲做茶泡的手艺,母亲还留给他一套传承了三代人的精制黄铜錾刀。
每次制作茶泡,苏第能总要洗漱一番后再郑重地穿上一套唐装,整装捋袖才开始制作。
“制作茶泡不叫雕而叫錾。制作茶泡的材料一般选择新鲜的石瓜,要长得比较‘老水’的,肉质结实的最好,也可以用木瓜。”苏第能介绍,茶泡制作过程包含选材、削皮、去瓤、切块、錾图案、浸石灰水、清水漂、焯水、风凉、浸糖油、晾晒、浸泡茶油再晾晒以及成品保存等十几道工序。
“茶泡上既有錾‘福’‘禄’‘寿’等各类吉祥文字的,也有錾动物、花草、水果、鱼鸟等各种美好寓意图案的。”说起茶泡的相关知识,苏第能滔滔不绝。
2008年,玉林茶泡被收录至玉林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玉林茶泡入选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而苏第能也先后被评定为玉林茶泡制作手艺传承人、“玉林市工艺美术大师”。
别出心裁,用陶瓷制作“玉林茶泡”
玉林古万花楼是玉林的名胜古迹之一,曾是玉林的“镇城之宝”。作为“老玉林”的苏第能,对建在州珮的万花楼有着特别的情怀。“我小时候目睹过万花楼的风采,曾两次登楼展望。”为了寄托久置于心中的万花楼情怀,苏第能萌生了制作以万花楼为图案茶泡作品的想法。经过反复多次精雕细琢,2021年6月中旬,他终于制作出万花楼图案的茶泡。小小一枚茶泡,方寸之间,图案美观、厚度均匀、颜色纯白,还配有錾刻的“玉林万花楼”5个字。
苏第能用冬瓜制作的图文茶泡作品——《玉林万花楼》。
学无止境,去年年底,苏第能又别出心裁玉林传统文化,制作出了一批瓷茶泡,其中一件《瓷万花楼茶泡》作品在参加第八届玉林市工艺美术精英作品展中,获得铜奖。
为什么想到用陶瓷制作茶泡呢?苏第能坦言,在一次评选工艺美术大师时,有评委跟他说,茶泡是玉林特色产品,题材很好,可惜用冬瓜制作,贮藏时间不长,不方便送往外省展出,于是他便想到了用陶瓷来制作茶泡。
经朋友牵线,苏第能找到北流陶瓷研究所所长、陶瓷制作传承人刘德新。刘德新觉得他的想法很有创意,两人一拍即合精雕细錾,传承祖辈的茶泡技艺,很快就合作制作出了一批陶瓷茶泡作品,有瓷万花楼、瓷蝙蝠、瓷荷花、瓷双石榴等。“瓷茶泡的制作成功,将有利于把玉林这个特色产品推广到外地,宣传玉林本土文化。”苏第能说。
开门授徒,让更多人传承非遗文化
在如今创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热潮中,玉林茶泡的传承方式由过去的嫡亲秘承,家族传承,发展到开门授徒玉林传统文化,学校设课,编写地方特色教材,进入中小学课堂。
作为玉林茶泡制作手艺传承人,多年来,苏第能经常受邀到玉林各地传授茶泡制作手艺及相关知识,并招收学徒。他还特地在家里设置了一间工作室,用于自己潜心钻研茶泡制作以及与各地茶泡爱好者交流。
苏第能的茶泡作品(部分)。
在玉州区万秀小学,随处能看到关于茶泡元素装饰和文化介绍的板报内容,学生们都知道玉林茶泡为何物,并了解其历史及制作工序,大部分同学还亲自参与制作过茶泡。苏第能正是该校的非遗项目进校园特邀讲师,他不定时进校园给学生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玉林茶泡”课程。此外精雕细錾,传承祖辈的茶泡技艺,他还受聘为玉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外聘教师,与学校联办茶泡制作技艺培训班。
无论是茶泡的錾刻、食饮的礼节,都寄托了玉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礼仪孝敬的恪守遵行。而像茶泡一样,承载着历史与现实仪式感的物品的存续,也正印证着人们对内心、对生活的尊重与热忱。“希望有更多的人认识茶泡这项非遗文化,希望茶泡技艺在玉林这方土壤得到传承和发展。”采访最后,苏第能道出他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