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寒亭区文化馆
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寒亭区文化馆
点击播放视频
完成单位: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
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
寒亭区文化馆
潍坊中恒杨家埠年画博物馆
完成人:王亦耘、崔洁、邱纯伟、柴德闯、王福成、刘健、黄江
潍坊是全国最具代表性的年画产地和集散地之一。近年来,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围绕“一个规划、三大支撑、五大平台、七大实践”,努力探索“新年画、新民俗、新应用、新产业”,形成了潍坊年画产业振兴的新实践。
一、项目概况
潍坊年画振兴的新实践,通过制定一个规划,实现年画可持续发展;实施群体传承、文创赋能、产业振兴三大支撑,为年画注入新活力,创造新机遇,支撑新发展,推动年画新时代传承;通过搭建协会平台、研修交流平台、展览展示平台、专业创作平台、文创研发平台,助力新时代年画振兴;实施保护研究实践、传承主体实践、宣传推广实践、公共美育实践、文创设计实践、文旅融合实践、生产性保护实践,推动年画重回日常。
本项目以潍坊年画振兴为目标深入挖掘民俗,提出让年画重回日常的理念。丰富的节会活动及公共美育实践,共同营造出“新年画、新民俗”的文化氛围;专业艺术家及文创企业等多方参与,共同激发了“新年画、新应用”的文化创作与创新的活力;文旅融合、生产性保护及产业化发展,共同拓展“新年画、新产业”的文化转化与发展的新模式。致力于对传统年画的挖掘整理,让旧物新生,发现年画之美;致力于传承模式的创新,多方共同参与,激发行业内生动力;致力于培育新年俗,体现年画新应用,彰显年画当代价值;致力于生产性保护,实现产业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二、实施背景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新和创造活力。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年画重回春节”等活动让年画再次成为社会焦点,新时代下年画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意义。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因其“画店百家,年画千种,画版上万”而驰名海内外,是中国最大的木版年画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地。高密扑灰年画、半印半绘年画、安丘木版年画等年画品类丰富。新中国成立后,潍坊一直是年画改革和年画创作的重要地区,涌现了大批以年画创作为主的艺术家及民间技艺大师。近年来,作为首批七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之一的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以打造“年画胜地”为目标,在创新中发展,年画保护传承发展工作成效显著。
三、总体目标
深耕传统,展示传统年画价值。通过古版保护、年画展示、年画出版、年画研究等梳理、展示、宣传、研究传统年画,充分展示其在当下的价值。
协同共创,促进年画新生。推出年画新作品;培育中青年传承人群队伍;多方探索,培育年画创新机制;树立“年画+”思维,培育新年俗,推出新文创,展示年画新应用。
生产性保护,全面助力乡村振兴。通过生产性保护和产业化发展,充分保护年画核心技艺;年画成为助力乡村文化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柱,从根本上实现产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乡建目标。
四、主要措施
(一)制定一个规划,实现年画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以“实现年画可持续发展,并在当下振兴”为主旨,深入挖掘传统年画的文化内涵,创作出一批表现新时代、新生活、新风貌的年画作品;推出系列符合新年俗、新时尚、新应用的文创产品;打造年画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生产性保护的示范点,构建年画常态化培育机制。
(二)实施三大支撑,推动年画新时代传承
以群体传承、文创赋能、产业振兴为支撑,扩充传承人队伍,实践年画新创作;培育新年俗,激发年画新应用;通过生产性保护及新产业化发展等措施,为乡村振兴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赋能。
(三)搭建五大平台,助力新时代年画振兴
1.搭建协会平台,破解发展困境。通过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青州农民画协会、临朐手绘年画学会等,形成了“专家+传承人群+专业艺术家”多方联动的发展模式,目前加入协会组织的传承人群队伍达3500余人。
2.搭建研修交流平台,解决传承难题。组织年画传承人开展传习研修活动,邀请高校教师来潍坊讲座50余次,举办全国年画研讨会,助力年画在新时期的发展。
3.搭建展览展示平台,优化人文生态。充分利用节会打造新年俗,先后举办的2020、2021年年画传承发展大会等全国性年画活动及年画主题展,在市民中引起了广泛关注,赏年画、叙民俗已成为潍坊市民新的休闲方式。
4.搭建专业创作平台,扩展发展空间。2017年“潍坊年画艺术创作人才培养”项目获批为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项目,该项目为潍坊年画培养了30名青年艺术家,构建起了艺术家、高校、非遗传承人及行业的协同创新机制,促进了木版年画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5.搭建文创研发平台,促进可持续发展。目前,保护区已与5家本土设计师团队强强联合,打造潍坊年画文创产业链,逐步形成了上游有创意,中游有合作,下游有营销的文创发展模式,让年画回归日常生活。
(四)七大探索实践,推动年画重回日常
1.保护研究实践。实施古版保护工程,先后投资了1000余万元,对现存的明清、民国时期的400余套年画古版予以修复,对18家年画产地300多件代表性的门神进行高标准复刻;实施年画展示工程,我市现建有潍坊中恒年画博物馆、中国年画博物馆等6个高标准的年画展示中心;实施年画古版出版工程,历时三年,拓印完成全国第一部《中国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历代古版孤本全集》,出版《中国潍坊杨家埠年画全集》等著作。实施年画研究工程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寒亭区文化馆,与山东管理学院合作共建齐鲁年画研究院,引进研究人才。
2.传承主体实践。年画新创作反映当下,讴歌新时代。反映国史、党史的木版年画集《七十年沧桑巨变》《“画”说党史 百年辉煌》荣获“2020年度中国版权最佳内容创作奖”等。专业年画艺术家的作品屡次在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以下简称“全国美展”)中获奖,李晓亚、李洪修的《春之歌》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李洪修的《迎亲图》、孟庆义的《亲亲》、杨志滨的《美丽乡村收获忙》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80余名80后青年创作者成为年画创作的中坚力量。
3.宣传推广实践。连续举办17届杨家埠风筝年画艺术节,连续两年开展“年画重回春节”系列活动,常态化搭建非遗展示及体验平台,参与群众超过80万人次。承办“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潍坊国际峰会、中国非遗博览会等展览展示活动,宣传推介了潍坊年画。
4.公共美育实践。寒亭区设立木版年画研究所等9处木版年画传习中心;启动非遗进校园活动,培训中小学生1万余人次;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累计接待师生12万余人次;十笏园非遗空间年画坊累计体验达15万人次。
5.文创设计实践。推出年画系列创意文化产品,《潍物》联合浞水漫画为央视CCTV-17《年画·画年》节目手绘海报一组,一经发布,广受欢迎;创新杨家埠木版年画书法题跋作品这一艺术形式,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以年画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大掌门》,荣获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与潍坊古德广场、泰华等商家跨界合作,玩转年画IP,拓展年画新应用。
6.文旅融合实践。潍坊市率先出台《关于促进文化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设立1000万元文旅专项资金,对市级以上传承人及文化企业进行资助奖励;投资2.3亿元,对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进行改造提升;在潍坊第一招待所建设了北方首家年画主题酒店。
7.生产性保护实践。青州农民画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其中协会会员2080人,省级农民书画美术研究会会员50人,创作骨干360余人,带起了全市学农民画、画农民画的“农民画热”。例如,青州农民画产业如今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销链条,年交易额6000多万元;临朐吕家楼村每年创作年画3000多张,产值50多万,成为山东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的典型乡镇。
五、创新点
(一)观念和理念创新
通过潍坊年画振兴的新实践,通过制定一个规划,实现年画可持续发展;实施群体传承、文创赋能、产业振兴三大支撑,为潍坊年画注入新活力、创造新机遇、支撑新发展;通过搭建五大平台保障,助力新时代年画振兴;通过实施七大实践探索,推动年画重回日常生活。政府、保护单位、协会、企业民众等多方发力,以生产性保护和产业化发展为主要传承方式,带动潍坊年画产地乡村振兴、产业机构调整,实现年画富民、兴民、化民的目的,实践年画振兴模式。
(二)内容与模式创新
致力于传统年画的挖掘整理,通过对明清古版的整理,出版了多部潍坊年画古版书籍;建立高标准的年画展示中心,生动展现各年画产地的有序传承与发展;凝聚年画传承人、年画专业创作者、年画研究者及年画爱好者等传承主体深入挖掘民俗,在协同共创中推出表现新时代风貌的年画作品;培育新年俗,体现年画新应用,彰显年画当代价值;策划丰富的节会活动,营造了新年画、新年俗的文化传播与文化传承;推出“年画+设计”模式,为年画融合时尚、融入新消费,形成新的业态,推动与不同产业跨界融合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基于年画的传统,实现年画在当下的可持续发展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寒亭区文化馆,在具体实践中开展了七项有益探索:通过保护研究实践,对传统年画资源进行了有效梳理;通过传承人群实践,打造年画老中青传承队伍,形成薪火相传、接力传承的新格局;通过宣传推广实践,共同营造“新年画、新年俗”的文化传播与文化传承氛围;通过公共美育实践,展示年画形象,讲述年画故事,传递了年画智慧;通过文创设计实践,拓展“新年画、新产业”的文化转化与文化发展模式;通过文旅融合实践,有效促进了文旅高质量发展;通过生产性保护实践及产业化发展,有效传承了年画核心技艺,年画作为传统工艺振兴、乡村建设、脱贫攻坚等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带动了年画产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六、项目应用和推广情况
(一)在传统年画的挖掘整理方面
整理和修复了400多块明清古版;出版了10余部年画专著;建立了6处高标准年画展示场所;开展了20余次年画课题研究。
(二)在年画新创作及年画文创方面
寒亭区、昌邑市、临朐县、青州市呈现出团体创作的高潮;近3年来,350余件作品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0余幅作品入选全国美展等专业类奖项;在文创展示方面,50多个系列年画产品落地市场。
(三)在年画宣传展示方面
通过年画“四进”活动,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主流舆论,目前全市近80%的中小学开设了年画普及活动;两次全国性年画传承发展大会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50多家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深入报道。
(四)在文旅融合探索方面
推出系列年画文化游活动深入挖掘民俗,吸引游客300多万,累计收益500多万元;十笏园非遗空间内的年画坊成为全省非遗研学的样板,仅2021年上半年年画坊就吸引了6000多人体验。
(五)在生产性保护方面
以生产性保护为基础,以产业发展为目标,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带动了一大批年画从业者致富,使得潍坊杨家埠、西姜庄村、青州、临朐等地成为潍坊年画产业的发源地、创新地和集散地,也成为当下文旅融合新的示范点。
七、社会经济效益
通过潍坊年画振兴的新实践,潍坊年画在新时代迸发出新活力,其传承保护和实践方式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网等100余家媒体曾对“潍坊年画”进行主题报道,网络转载量高达168万余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通过年画传承发展大会、非遗博览会、潍坊年画新作展、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书法题跋展等提高了潍坊文化的影响力,潍坊年画正成为潍坊市新的文化精神标识和城市名片。通过文旅融合、生产性保护、产业化发展等有力措施,潍坊年画进一步融入现代生活,振兴创新实践日益活跃,形成了以杨家埠、高密、青州、临朐等潍坊年画产地为主要阵地,传承人、文创公司等多方力量联动的生动格局,年画已成为潍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有效带动了乡村振兴、农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