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历史上的今天——泉州市行政区划
福建历史上的今天——泉州市行政区划
泉州市位于我国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别称“鲤城”,其北承福州、莆田,南接厦门,东望台湾岛,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泉州市管辖4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5个县,即分别是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和金门县(图1),总面积11015平方千米(含金门县)。泉州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泉州的历史文化是什么福建历史上的今天——泉州市行政区划,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1000多万亩,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四,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泉州市海域面积11360平方公里,深水良港多,大小港湾14个,岛屿270个。泉州亦是全国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
图1 泉州市行政区划
1.泉州市历史沿革概述
包括泉州在内的福建地区在上古时期相对于同时的中原地区,总体上属于蛮荒且未开发的百越之地。之后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才随着北方汉族的大量南迁开始陆续地开发福建历史上的今天——泉州市行政区划,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在今南安市丰州镇置东安县治(图2)。西晋末年中原战乱,中原士族大批入泉且多沿江而居,晋江由此得名。他们带来当时北方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文化知识,使晋江两岸得到迅速开发。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置南安郡(图3)。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变革,行政区划建制几度变迁。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丰州为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南安、建安两郡为县,归其管辖。于是,福建历史上首次出现“泉州”之名(请注意:这里的“泉州”指的是今天的福州,开元十三年(725年),闽州改名福州)。唐武德五年(622年),析建州南安故郡地置丰州。久视元年(700年)置武荣州,州治设今市区。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改名泉州(图4),州治今南安市丰州镇。(需特别指出,开元二十一年(733年),置福建经略使,“福建”之名始此,从此该名称也开始代指今九闽大地)天宝元年(742年)泉州的历史文化是什么,泉州改为清源郡,属江南东道。乾元元年(758年),清源郡复为泉州。
图2 公元260年所设东安县(地图来源: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
图3 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所设南安郡 (地图来源: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
图4 公元711年所设泉州(地图来源: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
宋元时期,随着海外贸易的兴盛,“海上丝绸之路”(图5)逐步兴起。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七月,设置福建(泉州)提举市舶司并归转运使泉州的历史文化是什么,标志着泉州正式设立了第一个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机构。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的重要起始港之一的泉州开始得到了繁盛。元代马可·波罗游历中国的时候,曾称赞泉州为“东方第一大港”,此项美誉由此而来。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泉州路为泉州府(图6),隶福建行省,其管辖区域大致为今泉州市与厦门市。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永春县为永春直隶州,划德化县并延平府大田县归其辖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析出厦门市,行政区域即为今泉州市的管辖范围。1986年1月撤晋江地区设立地级泉州市。
图5 “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图6 公元1369年所设泉州府(地图来源: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
2.外贸兴盛与多元文化交相辉映
从上述泉州市历史沿革概述来看,宋元时期的泉州发展最为兴盛。当时作为“东方第一大港”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始港(刺桐港)之一,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商贸易,呈现出“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中外商贾云集,多元文化在此荟萃交流。我们今天所见之泉州历史文化遗迹,多数为港口、商业交易、沉船等与远洋对外贸易相关的历史古迹,见证者刺桐港岁月沧桑的历史风韵。泉州市的世界文化遗产有22处代表性的古迹遗址,即:九日山祈风石刻、市舶司遗址、德济门遗址、天后宫、真武庙、南外宗正司遗址、泉州府文庙、开元寺、老君岩造像、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磁灶窑址、德化窑址、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洛阳桥、安平桥、顺济桥遗址、江口码头、石湖码头、六胜塔和万寿塔。这些历史古迹皆为10世纪至14世纪中国宋元时期产生并留存至今的一系列文化遗产,以泉州古城为中心,阐释了泉州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
同时,泉州宗教色彩也很浓厚,故具有“泉南佛国”与“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景教、犹太教等世界多种宗教以及本土特色的民间信仰在泉州广泛传播,留下大量历史文化遗迹,其中极负盛名的有中国现存最早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世界唯一现存的摩尼光佛像石刻(图7)、中国最大的老君石刻造像(图8)、葬有唐代到泉州传教的穆罕默德门徒三贤四贤的灵山圣墓、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清真寺的清净寺(图9)(表明早在唐代,伊斯兰教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这是宗教传播交流史的一个重要物证)、千年古刹开元寺及东西塔、记载古代海上交通和贸易的九日山祈风崖刻、广受台胞和海外侨胞信众膜拜的天后宫妈祖等宗教遗迹。
图7 草庵摩尼教寺摩尼光佛坐像
图8 清源山老君石刻造像
图9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清真寺的清净寺
泉州亦是世界闽南文化的发祥地、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素有“海滨邹鲁”之美誉,拥有南音、南戏、南建筑、南拳、南派工艺等独具特色的“五南”文化,传统戏曲文化与特色茶文化(如安溪县特产铁观音乌龙茶)各放光彩,特色饮食文化(如土笋冻、面线糊、洪濑鸡爪、崇武鱼卷、姜母鸭等)吸引舌尖味蕾……这些共同构成华南妈祖文化区中的闽南文化亚区这颗璀璨而光亮的“明珠”。
综上,这一系列众多的历史遗迹以及文化遗产弥足珍贵,充分地体现出泉州悠久而多元的文化历史价值,且内涵薪传不息、独树一帜之特色。
图10 泉州“申遗”项目的22处代表性的古迹遗址
3.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再出发
据统计,泉州现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05个,其中世界级有5项,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部3大类别“非遗”名录的城市;有国家级“非遗”36项,居全国地级市前三位;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945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4处,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97处。
对于在新阶段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若干要求及标准。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加强了对该地区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相关考古研究,讲好泉州文化遗产故事。一方面,将历史古迹为典型代表的文化遗产保护及时纳入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规划体系中,统筹进行相关规划管理,处理好开发利用与当地民生的关系,应当强调保护不仅要保留建筑实体,也需要留住乡愁与烟火气;另一方面,发展高质量的文旅产业,提高世界文化遗产在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等各类方面相关使用效益。总体上科学地构建起协调、可持续保护与保护管理体系,学术引领、整体谋划,积极调动当地民众参与古城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最后衷心祝愿泉州所有的历史文化遗产及其相关特色文化能够及时得到可持续发展与传承,欢迎大家来泉州亲身体验,充分感受历史文化之旅带来的喜悦感与收获感。
(本文内容是对我在2021年8月7日发布的视频“【贞享说NO.6】泉州“申遗”成功:“东方大港”是怎样炼成的”所作出的主要整理与补充)
参考文献
【1】泉州申遗成功[EB/OL].新华社.
【2】泉州概况[EB/OL].泉州市人民政府.
【3】徐晓望.福建通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4】廖大珂.福建海外交通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5】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6.
【6】泉州申遗成功 文保非一日之功[EB/OL].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