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国学必讲诸子百家,普通读者似懂非懂
谈国学必讲诸子百家,普通读者似懂非懂
谈国学必讲诸子百家,大师、学者文章洋洋洒洒,普通读者似懂非懂,或者一头雾水,感觉高深莫测,能不能把复杂的学问简单化,语言通俗化,让普通读者也能理解?我想一试。
今天谈谈百家学说的重要一说——墨家。墨家在先秦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与儒家并显于当世,百家争鸣,不过是儒、墨两家的滥觞。
图片来自网络
【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要理解诸子百家,必须理解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周武王灭商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当时的分封其实就是武装殖民,周王将自己的兄弟子侄和功勋之臣分殖到各个地方,统治当地的人。
图片来自网络
今人不能用现在思维去理解当时的社会场景,战国以前,中国还没有出现郡县,其时人口稀少,茫茫荒原,没有交通,人们以部族聚落社会形态生活。周武王剪商之前在孟津进行军事会演,史载有八百诸侯会师,所谓的诸侯,其实就是一个个小的部族。读者想像一下影视场景中印第安部落或者非洲草原部落的状态,当时的社会形态大体如此。
因为当时尚无郡县,自然也没有官僚管理体制,那么,周王室怎样统治全国,或者说怎样管理诸侯呢?于是就出现了宗法制度——把血缘宗族组织与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国家是就家族的扩大,宗庙里的辈分决定亲疏关系先秦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哪两家,谱牒就是政治上的名分,因此,必须经常性的在宗庙里进行祭祀,以确认、巩固、维系这种关系,这就是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图片来自网络
既然祭祀是国家的根本大事,那么,祭祀的仪式就变得非常重要了,于是就形成了祭礼,这是礼的来源。天子祭礼,诸侯必须参加,表示服从。主持祭祀活动的人是宗庙的“宰”和掌礼的“相”,演变成后来的宰相。祭祀的颂词、祷文、誓书就是早期的历史文献。由祭礼推而广之,在贵族阶级生活各个方面形成规矩与惯例,于是就形成了礼制,礼制融宗教、制度、文化、法律于一体,这就是周礼。当时的学问就是“礼”,学者只有宗庙里的祝史,换句话说早期的学术只掌握在统治贵族手中。
这种由宗法礼制确立的亲疏远近关系必然随着代级的延伸而递减,天子威信也会衰减,王室安危不保。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杀于骊山,西周灭亡。周平王东迁洛阳,东周建立。周王的威信继续降低,诸侯开始不尊重、服从中央,而诸侯的权力也开始下滑到大夫手中,又从大夫下滑到家臣手中,各诸侯内部篡弑,外部兼并,礼制秩序大乱,出现了“礼崩乐坏”局面,这段历史就是春秋与战国。
图片来自网络
掌握学术文化的史官随着周天子封建与王室的衰微,而逐渐流散到诸侯列国,进一步流散到民间。权力由王室瓦解到诸侯直至卿大夫士族中,学问由贵族流散民间,于是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的先声为儒家,儒家的创始为孔子,继儒家而起者为墨家,墨家的创始人为墨子。理解诸子百家,必须了解上述历史状况。
图片来自网络
【墨子其人】
墨子名翟,生卒不详,但与孔子系同时代的人。墨子家室也不可考先秦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哪两家谈国学必讲诸子百家,普通读者似懂非懂,似乎是一个劳工。墨子并非姓墨,“墨”在古代是一种刑罚,就是在刑徒和俘虏的面上刺文字或图案。墨刑是奴隶制五刑“墨、劓、腓、宫、大辟”最轻的一种谈国学必讲诸子百家,普通读者似懂非懂,这种肉刑在后世还有继承,秦汉时有黥刑,汉初淮南王英布就是受过黥刑的刑徒,史称黥布。五代、宋以后,黥面改为刺字,称为刺配。《水浒传》里有宋江刺配江州、卢俊义刺配沙门岛、林冲刺配沧州、杨志刺配大名府、武松刺配孟州的内容,刺配的距离随刑责的轻重而定,这样说来,卢俊义量刑最重,宋江次之,真是一干刑徒的故事!
图片来自网络
扯得有点远,回来。古代只有贵族才有姓氏,当时“显学”墨家的开创者姓氏不明,不比儒家的孔子,“墨”就是他的显著特征,因此,墨子大概率就是受墨刑的底层刑徒、劳工,其发展的学说就是墨家——真正的劳工学派。
图片来自网络
【墨家思想】
墨家在劳工中发展,容易结成群体,因此有严密的组织,成员信念坚定先秦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哪两家,纪律严格,“赴汤蹈火,死不旋踵”,很有后世江湖秘密结社的样子,其首领称“巨子”,其成员到列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因此,墨家是一个有领袖、有组织、有学说、有信念的学术团体。
图片来自网络
墨家观点基本是非儒的,如果认为儒家是贵族精英的学问,是右派,那么墨家就是代表底层劳动者的思想,是左派。后世给墨家总结的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天志”“非乐”“节葬”“节用”等。
墨家站在劳动者立场,特别重视艰苦实践,彻底反对贵族阶级的生活,因此有“非礼”、“非乐”的主张。墨子反对礼、乐的原因在于反对其奢侈,因此墨家提出“节用”,进而提倡“节葬”,而儒家认为人的孝悌之心是仁的本质,倡孝悌自然重视丧葬祭礼。
仁发端于孝悌之心,那么儒家的爱是有等差的,而墨家提出无差别的爱,即“兼爱”,这似乎违背人心,为了把这个观点说通,墨家提出“天志”的观念。墨家站在一种上帝的视角说,个人看自己的父母当然不同,但站在天的角度看都是一样的,人本于天,所以应该“兼爱”。
墨家因为“兼爱”所以反对战争,主张和平,因此提出“非攻”。既然墨家主张和平,同时成员是劳工知识分子,自然墨家善于防守,成语“墨守成规”来源与此。刘德华主演的电影《墨攻》就是一个守城的故事。
因天志而兼爱,因兼爱而主和平,进而反对浪费和奢侈。墨子在兼爱的主张下面,主张全体人类过一种和平、平等、艰苦朴素的生活,看得这里是不是觉得自古以来左派的观点都是相似的?
此外,墨家还提出不分贵贱的选拨贤才——“尚贤”、“尚同”;相信鬼神,希望以神鬼之说使君主警惕——“明鬼”;反对命运存在,一切都是自己付出得到——“非命”等观点。
墨家是劳工知识分子创立的学派,善于机械制作,具有逻辑思维,在中国古代科技与逻辑史上有重要地位,因此《墨经》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科学启蒙思想的著作。
图片来自网络
【墨家的历史影响】
墨家与儒家是先秦并显的两个学派,因其“兼爱”“非攻”等观点不符合后世帝王的统治,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墨家失去了其政治思想存在的基础,又因为其过于高尚激进的理想、严厉的规则、苦行僧似的自我约束,限制了其在民间的发展传播,而器具制作、自然科学知识是劳力者所为,历来被统治者鄙视,逻辑思维也从来不为士人所重视,因此墨家的自然科技、逻辑知识也没有在古代中国发展。墨家思想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