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之水族信仰文化的特点与作用
1、水族的信仰文化属于原始宗教信仰范畴。水族认为万物有灵而崇奉多神。自然崇拜,祖灵崇拜,神灵崇拜构成了水族信仰的核心。
2、水族以大米为主食,喜食酸辣调味,有“无菜不酸,无辣不食”的习俗。
3、水族在服饰上喜欢色彩浅淡素雅的蓝、白、青、三种冷调色彩。水族独特的服饰审美观,那就是朴素、大方、实用。水族女服多以水家布缝制水族主要传统节日,无领大襟半长衫或长衫,长衫过膝,一般不绣花边。。水族男子穿大襟无领蓝布衫,戴瓜皮小帽,老年人着长衫,头缠里布包头,脚裹绑腿。
4、水族喜欢同血缘氏族聚居,一个村寨大多都是亲戚关系。起房造屋,通常要以主人的生辰八字择吉行事。水族传统的房屋结构,大多属于“人楼居,梯而上”的“干栏”式建筑遗风。
在平整地基之后,先用2米来高的粗大柱头修建稳实的承重平台,搭上厚实的楼板之后,才在其上架立高层的木排房架。底层大多作为喂养禽畜,安装石碓、石磨及堆放杂物之用。干栏木屋,既具有防潮、防虫蛇、防盗的功能,又节约用地,颇受人们欢迎。
5、水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和传统文字。水族古文字,以及用这种古文字著编的信仰文化、民间知识杂糅的典籍,被称为“水书”。
6、待客礼节,水族重酒、重烟而轻茶。客人来到,要尽力招待,一般客人待以荤菜,重要的亲友杀鸡鸭招待,贵宾则杀小猪款待。入席之后,先用筷子蘸一滴酒点在桌子上,表示先敬奉祖宗与神灵,然后再享用。以鸡头、鸭头敬客,是水族重要的礼节。
7、水族的民间舞蹈艺术有铜鼓舞、角鼓舞、芦笙舞、斗角舞等,每逢节庆即舞蹈助兴。
1)水族斗角舞由两个演员头戴牛头道具,在众人吹芦笙舞曲与女伴舞者围成圆形舞场,斗角表演者做各种斗角姿态,将生活中的斗牛表演的惟妙惟肖。
2)水族芦笙舞由男人吹奏芦笙领舞,女人跟在后面随着芦笙曲调的变化水族主要传统节日,踏着节拍跟随着领舞者的舞姿去变化着同一的动作。
3)水族角鼓舞是用两端植入一对水牛角大革鼓为主要道具而得名。舞蹈时,在角鼓、铜鼓鼓点的导引下、男生吹芦笙出场,女生尾随其后翩翩起舞。其间,还插入斗牛、收割、男女情爱的舞蹈内容 。
8、水族的岁时节日有20多个水族主要传统节日,其中端节,是水族最隆重的节日,是新年开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聚会亲友的年节。也属世界上历时最长、批次最多的年节。端节在水历年终12月及新年正月期间过节,对应阴历八九月,正是桂花飘香,稻谷成熟时候。
端节祭祖要忌荤,以鱼为至珍祭品,鱼包韭菜是传统的供馔。祭祖除了丰厚食品之外,还将锄犁和镰刀等生产工具摆上,借以启迪后裔继往开来,靠劳动去开拓幸福。村村寨寨敲击铜鼓皮鼓,吹笙唱歌,彻夜不绝,终月不止,亲友和周边民族来走访祝贺,水族山乡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之中。
端节赛马是水族先民在发祥地的征战遗风,逐步演化成为重大的群众性娱乐活动,也是南方民族独有的习俗。在约定的“端坡”上举行,众骑手扬鞭奋蹄,竞相奔驰,一片欢腾。“端坡”上还有文艺节目演出,有各种商品出售,成为人们情感和物质交流的盛会之地。
水族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次举族大迁徙。殷商亡国之后,部分殷人南迁融入百越族群。这是水族先民的第一次迁徙。公元前2世纪,秦王朝统一中国之后发兵征剿岭南。水族先民举族第二次大迁徙,从百越母体中分离出来,由南方溯流进入龙江、都柳江上游地带生息,大致形成后世分布的格局,并逐步向单一民族迈进。
水族先民水族经历了八九百年相对比较稳定的发展,到了唐代逐步发展成为单一民族。水族的族名以“水”代“睢”,与唐代设置的抚水州有关。开元年间(713—741),唐朝在今黔桂交界的环江一带设置以安抚水族先民为主体对象的羁縻抚水州。
据《唐书·地理志》、《唐书·南蛮传》载:“贞观三年,东谢蛮首领谢元深入朝……以其地为应州,拜元深为刺史,领黔州都督府。”“贞观三年,以东谢首领谢元深地置县五:都尚、婆览、应江、陀隆、罗恭。”
“开元中,置莪、劳、抚水等羁縻州。”据考证,应州及属下都尚县的治地为今三都水族自治县上江镇;婆览县治地为三都县恒丰乡,后世称为水婆;应江县治地为榕江县平永乡;陀隆县为台江;罗恭县为雷山县。宜州北面的抚水州在今广西北部之环江一带。
1、生产
水族种植水稻有悠久历史,形成众多十分浓厚的稻作相关习俗。水族历法以稻作物候为依据,水族的卯节与端节,就是因稻作种植与收割而形成的盛大年节。过去,人们认为在稻作生产关键阶段,博得稻神欢心才能获取稻作丰收,因此从浸种、撒秧、栽秧到吃新收割每个关键阶段,往往要依据水书择吉行事。
开秧门之前,将两把稻秧带到家中以鱼肉酒饭供祭,请盛装的年轻媳妇主祭,喃喃祈求神灵保佑稻作丰产:“别人的稻谷用摘刀采摘,我家的稻谷用斧头砍。斧头砍根桩,摘刀摘尖稍……”。然后,由这位媳妇带着秧苗先下田栽几行之后,盛装待命的其他妇女才纷纷下田劳作。
开秧门仪式,既是对稻神的尊重,又是运用相似律的巫术原理中国传统文化之水族信仰文化的特点与作用,让少妇旺盛的生殖力转嫁到禾稻上,祈求获得更大的丰产。
水族崇拜鱼,鱼是大多数水族地区的图腾崇拜物。水塘养鱼、稻田养鱼是水族地区的重要技能与特色,人们运用田鱼产卵和用稻草团分卵繁殖的技能中国传统文化之水族信仰文化的特点与作用,掌握洪水及野兽对渔业危害的方法,使鱼稻获得双丰收。所以,饭稻羹鱼成为水族的传统习俗。
2、节日
水族的岁时节日有20多个,如端节(借端、吃端)、卯节(借卯)、额节(借额)、苏宁喜(借宁喜)、敬霞节(敬霞、拜霞)、春节(借荐)、清明节(挂青、挂社)、端午节(借王)、铜鼓节、洗澡节(六月六)。
黄饭节、花椒节、二月二祭白龙、三月祭龙节、六月祭土地、六月祭山神、七月半、七月接送老祖、中秋节、重阳节、十月舂牛粑、拜庙(拜菩萨、拜哥善、拜善)、宇魉(韵娘)、吃新节(借咬里、借熬利)等等。
3、婚恋
水族婚姻沿袭传统习俗,恪守同宗血缘不娶、异宗异姓氏族开亲的原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依旧是水族地区男女青年婚姻的主流。注意门当户对,讲究明媒正娶。即使当代,恋爱不十分自由,婚姻难以完全自主的现象较为普遍。
水族很早就实行一夫一妻制,封建时代出现的纳妾现象也为数极少。水族古代议定婚姻范围十分严肃,由此产生《倒栽杉》、《倒栽枫》和《破姓开亲》的种种传说。
4、丧葬
水族的丧葬习俗主要特点是:禁忌繁多,厚葬、隆祭、久祀。水族丧葬集中体现了祖灵崇拜、神灵崇拜、自然崇拜的信仰文化内涵。同时,丧葬又成为水族传承孝道和祭祖礼仪、调整人际关系、提升血缘氏族凝聚力、交流社会知识的重要活动。
水族的厚葬,并不体现在随葬、陪葬物品的贵重与多寡,而是反映在制作石棺坟墓、大型墓碑的建造方面。这种现象远远超过相邻的周边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