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价值和意义文化馆
文化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中历经沧桑而积淀传承下来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道德传承、各种思想文化、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优秀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超越时代局限、反映中华文明永恒价值的特征,与民族共同体的利益和福祉相契合。而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人文文化,是指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传承积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极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其重点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加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外在可体现为民族、民俗、民间艺术,具有浓郁的地域性。就文化馆来说,重点需要加强保护和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是民间文化艺术。
一、为何文化馆必须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和城镇化程度的加深,优秀传统文化面临不小冲击和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殷切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能让中国的作品在创新性发展中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1、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馆的工作职能之一。
文化馆作为区级的文化宣传单位,应该担负起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职能,主要是收集、整理、研究民间文化艺术,开展民间文化艺术的普查、展示、宣传活动,指导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使优秀传统文化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同时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2、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价值和意义
从整体来讲,传统优秀文化在当今时代的重大价值和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得到世界的广泛尊重,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而优秀文化也需经由现代化的洗礼而发展,两者相得益彰。
其次,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灵魂,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纽带。无论时空如何阻隔、时代如何变迁、国际形势如何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总能成为一股强大的向心力,将各族儿女、海外华人凝聚团结在一起,激发归属意识、认同意识和进取意识,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最后,优秀传统文化能增强国家的软实力。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深沉博大的创造力。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愈来愈凸显,因此迫切需要深化对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为世界文化注入“中国元素”,提供“中国理念”,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3、优秀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发挥的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如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日益强烈。优秀传统文化精粹如民间文艺等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常常深受群众欢迎。首先,因这些民间文艺展现的独特魅力,吸引群众参与并体验,修养身心,获得美的熏陶和感染,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丰富了精神生活,还增强了文化自信,提高了幸福感。其次,民间文艺是在群众的劳动、生活中创造繁衍,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是群众心中与乡土、与家国的情感纽带,对和谐社会的建设有良好推动作用。
二、如何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于群众、植根于群众。因受地理环境和人文风俗等影响,创造了贴近群众生活的民间文化艺术。崇明岛因潮汐作用聚沙成洲已有1300多年历史,特殊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以及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人们垦拓、创业,因此也带来了各自原住地名目繁多的民间文艺。因时空更迭,演绎成了迥异于同名的民间文艺形式。据上世纪80年代后期崇明文化馆在编撰《崇明县民间文艺集成》时的调查统计,全县共有调狮子、醉八仙、牡丹亭、挑花篮等形式各异、风格多样的民间文艺品种三十多种。因为崇明相对封闭的独特地域环境,才使和大上海仅一江之隔的崇明有许多民间文艺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崇明民间文艺中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瀛洲古调派琵琶、牡丹亭;被列为市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崇明扁担戏、崇明山歌、崇明民间舞蹈“调狮子”。文化馆作为作为区级的文化宣传单位,应根据崇明的民间文艺特点,制定不同的对策搭建平台、创造机会、培养、满足各年龄层面受众,多措并举开展传承活动。
1、建立有关优秀传统文化项目保护专业队伍,落实专项经费。
一是科学规划,创新传承人机制,加强传承人保护,建立传承人保护数据库,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形成“引得进、留得住、扎得下、用得起”的机制。例如:笔者所在的崇明区文化馆经常指导有关小学开设的“瀛洲古调派琵琶”的少年培训班,还与上海音乐学院联系,与其合作在其琵琶专业的班级中进行教授;在社区文化活动中也加入了古调的琵琶弹奏表演。二是加强作品保护。崇明区文化馆对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近几年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抓普查抢救。如“调狮子”、“崇明山歌”等民间文艺的文字资料和表演分解图已做了记录;与此同时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价值和意义文化馆,抓规划保护,部分乡镇已逐步认识到民间文艺保护的重要性,并将其列入乡镇发展规划中。如竖新镇在区文化馆指导下制订了文化发展规划时传统文化保护,计划在五年内创建一个“曲艺之乡”作为竖新镇的文化品牌,并建立一支曲艺团队,创作一批优秀节目,举办一场“曲艺之乡”研讨会等,为成功创建“曲艺之乡”营造氛围,打牢基础。三是落实专项经费,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文化馆在每年财政预算中,专列部分资金,用于对民间文艺的普查、征集、保护、利用、人才培养及重要项目和传承人的扶持。
2、搜集整理优秀传统文化项目的资料。建立系统的档案,拍摄影视资料专题片,编辑出版有关优秀传统文化项目的专著,录制有关音像资料,用文字、音像把优秀的传统文化项目记录下来,永久保存。例如:崇明区文化馆对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瀛洲古调派琵琶”作了大量保护传承工作,对目前唯一能演奏《瀛洲古调》中所收四十五首曲子的“瀛洲古调派琵琶”重要传承人王永昌先生演奏的瀛洲古调专门进行了录制,并作为重要资料予以保存。
3、组织举办保护优秀传统文化项目的研讨会,集思广益,通过研讨,探索传承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有关项目的新思路、新方法,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项目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发挥出更大作用。例如:2010年10月22日,崇明区文化馆专门组织举办了瀛洲古调派(崇明派)琵琶演奏暨研讨会。研讨会特邀了江苏、北京、上海的专家、学者。瀛洲古调派(崇明派)琵琶为我国著名的琵琶流派之一,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通过那次演奏会和研讨会,进一步加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力度,营造了生态崇明建设的文化氛围,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
4、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动。
(1)针对具体的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建立传承保护基地。
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基地是传承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重要基础。崇明区文化馆针对具体的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对基层跟踪指导建立了传承保护基地。例如;新河镇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传统文化保护,有着深厚的民间音乐底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瀛洲古调派琵琶”、“牡丹亭”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崇明吹打乐”的传承基地。基地培养出的少儿琵琶演奏队,曾多次参加市、县组织举办的文艺演出活动。又如: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崇明山歌,2009年,陈家镇被确定为崇明山歌传承保护基地,民间山歌手张小末被确定为崇明山歌代表性传承人。
(2)建立一支老中青梯队式结构的优秀传统文化项目的传承队伍,并建立相关制度,确保传承活动的正常开展。
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遗项目,崇明区文化馆指导新河镇先后建立瀛洲古调派琵琶传承培训基地、民乐爱好者俱乐部,并组建多支民间艺术队伍,让民间艺术在老、中、青三代人群中传承。每周末,新河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内的非遗传承培训基地内总是热闹非凡,笛子、琵琶、唢呐等各种乐器交织成一曲动听的乐章。多位民乐骨干教授学生弹奏“瀛洲古调”、“牡丹亭”的经典曲目。不仅如此,新河镇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均开设了特色民乐教学项目传统文化保护,学校还不定期组织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让学生爱上这些非遗项目。目前,通过培训学习,新河镇已成立了少儿、青年、老年三个年龄层次的新河民乐队。
(3)根据具体的优秀传统文化项目的特征和广大群众对其的要求,组织展示展演活动。
民乐是我国文艺百花园中的美丽花朵,深受群众喜爱,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文化馆要多为文艺团队和骨干搭建展示展演比赛的平台,让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为了更好地提高江南丝竹的演奏水平,崇明区文化馆协助崇明新河镇人民政府于2015年和2016年连续在风瀛洲剧场举办有长三角地区10多支队伍的“富盛杯”民族乐团邀请赛。2016年,崇明区文化馆选送的崇明山歌小戏《放心吧,儿子》获得华东六省一市小戏比赛金奖。2010年,文化馆选送的渔歌《虾满箩鱼满舱》获得文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举办的渔歌大赛中获得银奖。
(4)为提高相关优秀传统文化项目的质量和扩大其知名度影响,加强这些项目的交流活动。
提高相关优秀传统文化项目的质量和扩大其知名度影响,文化馆创新传承方式、努力搭建展示平台。为扩大崇明山歌的影响,崇明文化馆将几首具有代表性、在崇明当地曾经广为流传的崇明山歌重新整理、谱曲、演唱,首次尝试从现代人更容易接受的演唱方式向岛外民乐爱好者介绍崇明山歌。2016年1月31日晚,“沙上风——崇明根源音乐会”在上海大剧院举办,音乐会上,两位崇明山歌传承人张顺法和张小末兄妹作为纯正崇明山歌的代表上台清唱了《十张台子》和《潮水娘娘》等崇明山歌,全场报以热烈掌声。
(5)参加相关省市级的交流活动,以及全国性的相关交流活动,同时积极创造机会,参加国际交流活动。
文化行政部门及领导的重视是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保障。崇明分管文化的陆鸣副县长还亲自带文艺团队到韩国济州岛参加交流演出。又如“崇明扁担戏”则被誉为世界三大木偶戏之一,文化馆带队多次为外国人士和我国戏曲界人士演出,二次到韩国参加交流演出,深受好评,被多家媒体刊登报道,2010年还参加了上海世博会演出,目前正在申请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牡丹亭”民间乐队演奏的《苏扬桥》曲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即参加上海民间器乐曲普查成果展览会,并被专家评说为“牡丹亭这种演奏形式,可称江南一绝”;2009年韩国文化厅专业委员、高丽大学民俗研究所所长田耕旭一行在上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翁敏华陪同下专程到崇明对崇明民间舞蹈“调狮子”,进行了观看研讨,认为韩国民间舞狮与崇明舞狮类似,
须追根溯源,并赞赏“崇明舞狮表演非常精彩,很完好地保存了民间传说演化而来的民间舞蹈艺术”。
(6)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年轻的艺术欣赏者需求,对有关传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让传统文化项目更具生命力,在新时代的群众文化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为使优秀传统项目更好地受到保护、得到传承,近年来崇明文化馆举办了大量宣传展示和演出、比赛活动,创新传承方式,并建立非遗项目传承基地,组织有关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深入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例如:崇明扁担戏传承人朱雪山在“非遗进校园”活动开展后,将扁担戏带进了课堂,他发现不少中小学生对扁担戏很感兴趣,其中还不乏在这方面富有天赋的学生,这让朱雪山对扁担戏的传承更有信心了。据了解,建设中学和裕安小学因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成效显著,被市教委评为“上海市非遗进校园十佳传习基地”。
创新传承方式还需要进行集体传承和区域性传承。比如,国家级非遗项目牡丹亭(江南丝竹),以16人乐队演出的形式进行,需要进行集体传承和区域性传承,集体传承本就比个人传承遇到的挑战更大,而牡丹亭又和一些非遗项目一样早已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多数老百姓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了解,不感兴趣。因此,我们在培养非遗传承人的同时,更注重培养非遗的受众。
(7)进一步加大宣传,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市场运作。
一是创新宣传、制造声势,开展“我为民间文艺发展建言献策”活动,向社会广泛征集“金点子”和优秀论文。二是借势借力立体宣传。有计划地对民间艺人进行专访,制作民间文艺项目专题片,在崇明电视台、各主要交通路口的电子显示屏播出;三是市场运作合作共赢。崇明拟全力打造大型的含有崇明文艺元素的歌舞剧,结合崇明旅游产业和养老产业发展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价值和意义文化馆,弘扬民间文艺,促进民间文艺与国内演出公司的合作,在民间文艺中注入市场因素,引导演出公司参与到民间文艺的市场运作中。实现市场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