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游记——从东京湾到印度的探险之旅
云南游记——从东京湾到印度的探险之旅
云南游记———从东京湾到印度
〔法〕亨利·奥尔良 著
本文共计 2891 字 | 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云南
百年间,一些中外人士行走在中国这片古老而又在变动的土地上。行走者中,既有外国的传教士、外交官、探险家,更有中国的文人、学者、科学家、商人、军人,甚至有家庭妇女。他们的游记、札记、考察报告、探险实录等,见证并记录了其自身行走的经历和中国近现代化的过程……
亨利·奥尔良王子
本书作者亨利·奥尔良王子,出身于法国奥尔良家族云南人文历史景观游记,他是七月王朝国王路易·菲利普一世的曾孙,也是摄影家、画家、作家、探险家、自然主义者。亨利·奥尔良从小就喜欢冒险和打猎,1895年,开始了从东京湾到印度的探险之旅。在本次探险之前,亨利·奥尔良已经在中南半岛进行过两次旅行。在游记篇首他就开宗明义地指出,本次旅行旨在探明中国境内的湄公河流域情况,因此其旅行的核心地区是云南省澜沧江流域。
游记
红河岸边
蔓耗小景
亨利·奥尔良一行的出发地是东京湾。
东京湾是北部湾的旧称,湄公河是澜沧江在东南亚地区的统称,安南是探险活动的起点,红河是他们途经的第一条大河。从红河逆流而上来到河口镇,便进入中国大西南门户,继续北航即到达重要码头蔓耗。
在蔓耗弃舟登岸之后,亨利·奥尔良一行来到相对繁华的蒙自。蒙自是当时重要的贸易中心和举足轻重的传教会活动地,也是本次旅行的首个中继站和作者眼中最后的相对开化的城市。
模拟线路图
蒙自街头
亨利·奥尔良在蒙自组织起马帮队伍,马夫们也就从这里登台亮相,开始了他们奇异精彩的旅行生涯。从蒙自出发之后,亨利·奥尔良开始了漫漫西行之路,开始了名副其实的探险猎奇,开始了与各个部族的直接对话。
他们先后途经绿春、江城的村村寨寨,最后来到思茅,进入湄公河流域,渡江之后从右岸一路北上,取道澜沧、双江、临沧、云县、昌宁等县,在昌宁附近再次横渡澜沧江,进入巍山县境内,最后来到洱海之滨的大理。
大理街头
洱海风光
大理作为中继站的地位十分突出,这里也是法国传教士的活动区域,亨利·奥尔良在那里得到了同胞们的鼎力相助。休整之后,他继续西进,途经洱源、云龙抵达澜沧江边,渡江之后来到怒江流域的六库,再沿着怒江东岸蜿蜒北行,随后翻越横亘于澜沧江和怒江之间的碧罗雪山南段余脉,重新返回澜沧江流域,从兰坪向北攀行来到维西地界,最后平安抵达德钦茨菇。
茨菇是一个重要而特殊的驿站,需要在这里为后面的“未知区” 探险活动做充分的准备工作。
横渡独龙江
离开茨菇之后,亨利·奥尔良再次翻过双江分水岭,来到贡山境内,取道怒江河谷,随后把高黎贡山抛在身后云南人文历史景观游记,抵达独龙江流域。之后的探险则进入无人区,几乎人迹罕至,无路可通,高山相连,深谷交替,激流险滩,应接不暇,这也是整个旅途中最艰难的一段。
最后,他们从上缅甸伊洛瓦底江水系历尽艰辛到达印度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这一段旅程可谓原始处女地,他们经历了缺粮的危险,大山的较量,毅力的磨炼,身体的考验。
从东京湾到印度,从太平洋水系到印度洋水系,亨利·奥尔良先后跨越五大流域,即红河流域、澜沧江流域、怒江流域、伊洛瓦底江流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其中大小支流不计其数。
澜沧江畔
在云南境内,他们先后五次横渡澜沧江,两度取道怒江河谷,翻越了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等龙盘虎踞的山系。在缅甸地区,他们突破了莽莽群山,穿越了无数密林,最后到达印度萨地亚。
在旅途中,他们经历了不同的地形地貌,不同的气候气温带,既有四季常青的热带地区,也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的横断山区。他们的旅行路线呈逐级攀升的态势,从东南门户一直来到西北迪庆藏区。一路上,有的地方精耕细作,有的地方刀耕火种,有的地方大雪封山,有的地方春暖花开,亨利·奥尔良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农业种植与生态植被云南游记——从东京湾到印度的探险之旅,该书可谓是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云南魅力的地理教科书。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的少数民族文化灿烂多姿,风俗习惯千差万别,山寨村落星罗棋布,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一踏上云南大地,亨利·奥尔良就把目光瞄准了当地饶有趣味的当地部族,关心他们的生活习惯,留意他们的宗教信仰,观察他们的饮食起居,审视他们的经济活动,考察他们的建筑艺术,打量他们的衣着服饰,比较他们的方言土语。亨利·奥尔良以西方旅行家的“他者”视角,给我们留下了特定时代、地域、族群的珍贵史料与素材。
当地傈僳族居民
坎底的独龙族青年
怒族母子
从这部游记中,读者可以看到许多民族的身影,如彝族、白族、哈尼族、瑶族、布朗族、傈僳族、普米族、怒族、拉祜族、纳西族、独龙族,等等。云南的少数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同一部族的不同分支往往有不尽相同的细微差别,亨利·奥尔良着意考察、搜集这方面的情况,在书中描述了彝族、苗族、白族等民族的不同支系,进而比较他们之间的各种差异。
亨利·奥尔良一路风餐露宿,与当地居民零距离接触,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从当地民居入手,不管是茅房木屋、吊脚竹楼,还是装饰繁复的佛教建筑,简单朴实的宗教祭坛,他都细致入微地精心描绘,为读者复原和再现当时的境遇情状,使得读者可以感受到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活的现场味道。
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在这个昔日旧影、老照片流行的年代,当我们重新捧读这些浸满历史的文字和图片时,扑面而来的是历久弥新的书香和“老照片”的吸引力。
原文节选
景物开始变换。我们告别稻田区,开始进山。山上长满低矮丛生的灌木和蕨类植物,山脉的走向不是很明朗。我们靠近红水河和黑水河的分水线。经过苏垤村的时候,我有幸得到两个彝族文抄本云南人文历史景观游记,那是我用钱、镜子和剪刀跟他们做的交易。他们还答应说多拿些给我们。
我们在大羊街的塔中住了一晚上。村长说,马帮运茶走的是直通勐烈的小路,没有走他郎的大路。我们决定走小道。前面是一片未知的世界。伙计们都遵从我们的意思,没有太多抱怨。我们刚刚做出一项决定,让他们皆大欢喜。以前一直是由马锅头付钱给马夫,原则上我们按人头付给他七两银子,扣半两伙食费。我们得知,贪婪的头领只付给手下人五两银子。马夫们都向我们抱怨,我们答应以后直接和他们结账。
除了在蒙自招雇的人手外,有时还得雇佣当地人做向导。一位叫李为的彝族人陪了我们好几天。他是个年轻小伙子,身材很特别,长着鹰钩鼻,脸型开阔,聪明机警。他提供了一些摆夷人(今傣族)的情况。按他的说法,摆夷人分为四大支系:
1.水摆夷,妇女穿着黑裤子,蓝衬衫。
2.干摆夷,妇女的头发盘成发角,上衣袖子系在手腕处。
3.白摆夷,妇女穿黑色裤子,白色衬衫。
4.黑摆夷,妇女不是穿裤子,而是穿黑色裙子,上身穿紧身褂子;男人着粗蓝色衣服。
据李为说,哈尼人跟彝族人一样没有文字,他们刻木计数,只认识两个文字:
哈尼人和彝族人互相都明白对方的话。确实,把他们的语言加以对比,会发现很多相似的词汇。向导自称是黑罗罗。我知道,德维利先生曾经在一部中国作品中找到一页苗文,并将其公之于世。
我们看见一些穿着小短裤和长摆大襟衣服的妇女。她们后面的头发分成两绺,然后再将头发收向头顶,在额头上方做成角状小发髻,戴上铜发夹。据说这是黑哈尼。我记得在四川彝族地区也见到过类似的发型,传教士还戏称为“独角兽”……
彝族人可以一夫多妻,有人娶三四个老婆云南游记——从东京湾到印度的探险之旅,每个老婆要花十到二十两银子。丈夫可以休妻。按弥乐石讲的习俗,新婚第二天,新娘就要离开新郎,接下来几个月都是自由之身,不住在丈夫家里。举行婚礼的时候,大家敲锣打鼓吹唢呐,还要杀鸡摆酒,但没有什么宗教仪式。
我一直难以获得宗教信仰方面的信息,遇上糟糕的翻译更是倒霉。但我也得到了一些答案,自认为明白了一些意思。彝族人是多神崇拜,其中有最神通广大的神。他们相信灵魂和灵魂转世,也相信天堂和地狱。他们有祈祷的经书,虽然不修建寺庙,树林里却建有小型祭坛,竹编的祭坛有四个支脚。他们能歌善舞,节日一般是借鉴汉族的历书,汉族的皇历是他们计时的依据(本段有待考证,彝族本有自己的太阳历)……
《云南游记———从东京湾到印度》
购买二维码
长按扫码了解购买详情
长按扫码领取微商城优惠券
复制口令 ¥¥打开淘宝App即可购买
复制口令 ¥¥打开淘宝App即可领取5元无门槛天猫优惠券
“行走中国丛书”
“行走中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