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部长: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必须抓好三个关键措施
教育部部长: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必须抓好三个关键措施
近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部近年来大力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作为固本工程和铸魂工程来抓。陈宝生部长强调,要想在学校里传承好中华传统文化,必须抓好三个关键措施。
第一是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教师们开口就是“白日依山尽”传统文化和文化,而不能仅仅是“柴米酱醋茶”。
第二是在教材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特别是经典名篇要占一定的比重。目前中小学教材中的优秀古诗文比例已经提升了,这很必要。诗歌朗朗上口,又有节律,读起来能调节身体,还能调节心情,孩子们会很喜欢。必须把教材建设这件事做好。
第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形成一个学生愿意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愿意体验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和文化,愿意交流优秀传统文化的环境。这是教育部一直探索的课题。我们正在做的一项工作,是把戏曲、传统舞蹈、书法等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要素引入校园,目前取得很大进展。未来,还要进一步做好这件事。
陈宝生说:“优秀传统文化里面,包含中国人怎样看待世界、怎样看待生命,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非常丰富的资源,阐述得很系统。如果不能把这些继承下来,在教育过程让我们的学生了解、继承,他们的人生就会发生方向的偏离。”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图/央视新闻网)
自2013年至今,为推进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教育部曾推行过哪些举措?
2013年
1月8日,教育部发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文件教育部部长: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必须抓好三个关键措施,《纲要》指出,书法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学习和掌握硬笔、毛笔书写汉字的基本技法,提高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
2014年
3月26日,教育部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明确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即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此外,《纲要》还提出,要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全面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
2016年
1月19日,教育部党组发布《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意见》第四条特别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及具体部署,要求重点建设一批中国传统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和重点研究基地等研究机构,加强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和人才库建设,资助一批对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有重大影响的文化工程项目,一批在学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文献资料发掘整理项目。此外,《意见》强调应“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教育宣传;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
2017年
5月27日,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意见》称“着力支持基层戏曲院团发展教育部部长: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必须抓好三个关键措施,加强地方戏人才培养。戏曲教育不仅要继续面向京剧、昆曲等具有标志性、代表性的大剧种,还要面向基层、面向地方戏。”
6月26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2017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和小学科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于9月1日在全国投入使用。
2017年全国统编三科教材
此版语文教材加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和国家主权意识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设计。小学语文有古诗文129篇,总体占比30%左右,初中语文古诗文选篇132篇。革命传统教育方面,小学教材中有《朱德的扁担》《金色的鱼钩》等革命传统选文约40篇,初中教材中有《纪念白求恩》《回忆我的母亲》等革命传统选文30多篇。增设专题栏目,安排了楹联、成语、谚语、歇后语、蒙学读物等传统文化内容,使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历史教材主要在中国古代史部分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涵盖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诸多方面,涉及的历史文化名人40多位,科技文化著作有30多部。道德与法治教材介绍了传统节日、民歌民谣、传统美德、民族精神、古代辉煌科技成就等内容,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传统文化和文化,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12月29日,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此次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加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各学科结合自身特点,丰富充实相关内容,特别是语文课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语文课程各部分,并设置学习专题,要求学生广泛阅读从先秦到清末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古诗文,并背诵72篇(首)经典作品。诵读革命先辈的名篇诗作,阅读阐发革命精神的优秀论文与杂文,以及关于革命传统的新闻、通讯、演讲、述评等,增强文化自信,植入红色基因。(整理/普庆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