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百家争鸣:儒家代表人物、儒家、孟子、荀子
诸子百家,是先秦时期对各个学术派别的总称。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学术思想空前的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史称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
轴心时代
公元前 500 年左右,东方西方,群星璀璨,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均在这个时期诞生,中国、印度、希腊,三大古典文化中心最终形成,这个时代是人的发现和觉醒的时代,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称其为轴心时代,中国的轴心时代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一大批思想家蓬勃而出,在战国时代,被称为诸子百家的各个学派、各种思想交错碰撞,既彼此批评博弈,又相互吸收交融,形成了为后世所称到的:百家争鸣。
儒家
一、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诸子百家的观点符合中庸之道吗中国古代百家争鸣:儒家代表人物、儒家、孟子、荀子,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
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
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儒家思想的主要特征
制造等级的“礼”:庄严之美
“礼”是中国文化人伦秩序与人伦原理最集中的体现,可以说,儒家的伦理规范就是“礼”的秩序。“礼”原先是尊敬和祭祀祖先的仪式、典章或规矩。后在长期社会发展中逐步演变为以血缘为基础、以等级为特征的伦理规范,并渗透在君臣、父子、夫妇、兄弟等各种人伦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
“礼”的突出特征就是它有上下等级、薄卑贵贱等明确而严格的秩序规定。如荀子说:“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荀子·富国》)《礼记·曲礼》说得也很清楚:“夫礼者,所以
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而且,作为一种统治秩序和人伦秩序规定的“礼”往往把强调整体秩序作为最高价值取向。而个体是被重重包围在群体之中的,每个人首先要考虑的是应该在既有的人伦秩序中安伦尽份,维护整体利益,而个人的权利则显褥不那么重要。
住宅建筑是家的象征,对内即在家庭内部,它主要体现出儒家文化对血缘关系的重视,是家庭关系中以符合礼的要求为内涵,以和谐为基木表征的意象,因此分家往往是家庭秩序破坏和家庭关系破裂的结果;对外即在社会关系中,在民间它隐喻着家庭的荣辱及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
民居宅院是出现最是也是最多的建筑类型。民居既满足人的日常生活需要。也可以上升到表达某种思想的高度。北方院落民居最为典型的是四合院。我国的四合院房屋布局在殷商时就已经形成。在安阳殷墟中就发现了四组这样的房基。四合院的民居与儒家思想中的礼有密切关系。反映出尊卑、长幼、男女之别的家庭关系和荣辱、贵贱的社会关系。四合院人卜北朝南。正房两侧接出耳房。居住家庭长辈:正房前左右两侧各有厢房。称为东西厢房。居住晚辈,正房与厢房有尊卑之序。
重阳,和九零登高赏秋
建筑,是人类生息的场所,是人类文化与智慧的结晶。
在中国,最主要的传统学说是儒家思想。中国2000的历史长河中,对国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化的影响无与伦比,也造就了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基本内容。
自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成为中国文化的正统,深深的影响着中国文化发展的进程。儒家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准则,讲究“中庸”、“礼制”,注重“尊卑”、“等级”,并将其与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贵贱等级是国家正常运行的根本,不可逾越。
儒家学说的“礼制“深刻的影响着中国古代城市与建筑设计。无论王宫或者宅院,从总体规划到单体建筑都清晰的反映出“等级、尊卑”至上的意识形态。《周礼·考工记》中说:“匠人营国,方九里诸子百家的观点符合中庸之道吗,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这是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思想,对都城的大小、制式都有明确的规定。《正义》中云:“天子之城方九里,诸侯礼当降杀,则知公七里,候伯五里,子男三里”。《五经异义》曰:“天子之城高九仞,公侯七仞,伯五仞,子男三仞”。都反映出封建礼制精神中严格的尊卑秩序。
随着建筑技术及建筑艺术的进步,都城的规划形式与皇权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联系。曹魏营建“邺城时,首次将之前在建筑群中采用的轴线布局手法扩大到整个城市规划,同时开始采用对称的布局手法。开辟了中国以轴线、对称布局强调尊卑、等级的先河,一直影响到此后的中国的都城规划。
据文献记载,邺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7里,南北宽5里。有两重城垣:郭城和宫城。郭城有7座城门:中为宫城,内有举行典仪用的建筑和广场。宫城以东为宫殿、官署。官署东为戚里,宫城以西为禁苑--铜雀园,东西干道以南为一般居住区,划分为若干坊里:3条南北向干道分别通向南面3座城门中轴线大道北通宫城的北门--端门。城的东门外为对外交往和设市之地;迎宾馆--建安驿设于此。邺城的西门外有大片皇家苑圃和水面。
中国古典建筑以院落为组织单元中国古代百家争鸣:儒家代表人物、儒家、孟子、荀子,南北向的轴线居于正中,布局对称,重要的建筑物位于轴线上,次
要的建筑布置在两侧,如此形成围合的院落。若需增加规模,则采用多个院落纵向串联,轴线形式则更加
明确。由于各个院落的功能不同,位置不司,则他们对等级、秩序的表现也就更加明确。这条轴线充分表现出古代社会的封建思想,反映着儒家“礼制”以及我国的“尊卑、等级”,成为中国古典建筑的一大特色。
在儒家学说的影响下,礼制同政治相关联,建筑与等级相制约。一座建筑或是建筑群,在最初一开始
决定要营造时,它的等级与规模就已经明确,而在营建过程中以及建成后的使用中,都要严格按照它的等级来形式功能。建筑与“礼制”密不可分相互关联。这也是它区别于国外建筑的不司之处。而它区分于国外建筑的另一个不司,是在国外建造的最重要的建筑物中,多数都是供奉神灵的庙宇或者教堂,而在中国营造的重要的建筑多数是供“人”使用 --给皇帝或者皇室的其他成员。自儒学的观念在汉时被尊为正统后区别于国外一宗教为主之后,中国的建筑就在情感、观念以及仪式上发展、强调了神人同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它不是高耸入云、指向苍穹的“神”的观念,而是讲究中庸,注重尊卑等级的,具有轴线对称的诸子百家的观点符合中庸之道吗,平面铺开的有机群体,具有实时使用功能的空间载体。考虑人在其中的自身感受更重于“物”本身的自我表现 这种创作自身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知道思想,也是儒家理性思想影响的结果。
道家
道家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主张“清净无为”,重视人性的自由和解放,主张无为而治。
荀子的心物论从宏观上来看,对于造物艺术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他充分重视物的作用,将物作为心的一个对立但却是等同的对象来讨论问题,虽然得出的结论还是心的,但重视物对心的作用,在中国工艺史以至科技史都有重要意义。
技近乎道--道家自然无为的工艺美学思想
老子--大器免成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出土的帛书《老子》,“大器晚成”写作“大器免成”)。“免”,本意为冕,以后引申为免冠之免。
“无为”,消极对待技艺,"否定”工艺技术,是老子思想的表面。以无为代替有为,无为而无不为。道家的辩证法里包含很多积极因素,道家否定器用,这种否定下包含着对器用更高意义上的肯定,即道。道和器的关系的阐发,是道家工艺美学观的基石。
道和器
在老子心中,道是一种能维持社会正常运行的正义力量。道代表着道家的社会理想。 道--非物质,形而上。 器--物质的,形而下。道器关系上,道家持重道抑器的态度。器的发展损害道,因巧生利,使众人见利忘义,扰乱人心,在追逐利益中损害自身,不加约束的“器”会带来弊病。
人与人造物的对立,技术异化论。
“利器”“伎巧”“奇物”是文明发展的成就,尔后又成为奴役人的手段。 庄子提出,“物物而不物于物”,既不抛弃物,又不为物所支配。
技近乎道,大巧若拙
技近乎道--技艺到达一定境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会的东西,就是“道”。
《庖丁解牛》
“大巧若愚”--真正的艺术创造,“天地雕众形而不为巧”,即巧而忘其为巧,创造而忘其为创造,这样的巧能合乎事物的本性
“巧夺天工”“自然天成”“神工鬼斧”-“无为而无不为”原则下的宙美理想。
荀子的心物论从宏观上来看,对于造物艺术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他
充分重视物的作用,将物作为心的一个对立但却是等同的对象来讨论问题,虽然得出的结论还是心的,但重视物对心的作用,在中国工艺史以至科技史都有重要意义。
重阳,和九零登高赏秋
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大匠造物--“非乐”与“巧拙”
作为墨家学派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墨子的设计思想主要表述了对设计实用与审美功能关系的看法,墨子强调设计的实用功能主张先实用后审美,并强调设计要平等为民,进而为大众服务,如果设计物品“不可以利人,是非天下之良宝也”,这种思想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来看都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非乐”即反对过度的艺术和审美活动。墨子在《非乐》中提到“利乎人即为,不利人即止”。从“利人”观点出发,社会和谐与艺术活动的兴盛成反比。追求“去装饰化”表面上的功利主义却体现了人文关怀。但是,当代社会与墨子所处时代不同,有了欣赏审美艺术活动的物质基础。审美艺术活动也会给社会带来经济效益。
“巧拙”是墨子评价设计的方法。公输盘用竹木做的鹊三天没落下来,自认为很精巧。墨子却认为,轴销的工匠更好,因为他短时间内就能做好一块的轴销,只有三寸却可以承受五十石重量。从设计的功效来看,精巧的木鹊不利于人为拙,简单的轴销有利于人为巧。因此,是否具有实甲价值才是设计的巧与拙的评价标准,贯穿了黑子的设计思想。
end
中国古代造物思想对现代设计仍有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是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时刻保持了鲜明的理性特征。没有陷入纯功能主义或装饰主义的泥沼。作为当代的设计师,跟应立足于中国古代造物思想注重设计的整体有机设计作品,力求达到天时,地利,材美,工巧的四合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