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三个平台”增强文化“软实力”
搭建“三个平台”增强文化“软实力”
□尹海媚
剪纸、做纸灯笼、创作国画……2月26日,资阳区汽车路街道人民路社区开展“赏民俗、闹元宵”主题活动,吸引众多居民参加。孩子们在感受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之余,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详见2月27日《益阳日报》3版《巧手“剪”出小灯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可忽视,意义深远。笔者认为益阳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需搭建好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平台”,在充分调动青少年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文化素养益阳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
学校要发挥主阵地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益阳传统文化,不仅仅体现在文化长廊、宣传橱窗等基础设施建设上,还要多开设一些传统文化教育课,多组织经典诵读等文化活动搭建“三个平台”增强文化“软实力”,让孩子深入了解并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认同。同时,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示范作用,注重对学生在“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俭良谦让、热爱劳动”等传统美德方面的教育,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家庭要发挥摇篮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贯穿于日常生活中。要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从小感受到关爱、温暖、和谐,家长要做好表率和引导,让孩子从小学习基本的劳动、生活技能,参与家庭劳动,教孩子学礼仪、懂礼貌、知恩、感恩。可在节假日带领孩子参观人文古迹遗址,让孩子学习优秀历史人物的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社会要发挥好纽带作用,共同营造崇尚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要利用好时间节点,创新形式搭建“三个平台”增强文化“软实力”,搭建平台,开展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例如,加大文化阵地建设力度,开设传统文化研学基地、“孔子学堂”、国学讲师团等,培养一批国学志愿者和传统文化爱好者,走进社区、学校等场所开展公益国学讲座,让青少年有更多方式、更多平台参与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此外,媒体也要加强宣传和引导,让孩子们在浓厚的社会文化氛围中,进一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