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唯心造”哲学体系是不可低估的?
“一切唯心造”哲学体系是不可低估的?
金易明教授
大菩文化佛讯 “一切唯心造”,系佛教教义中一个被广泛引用的命题“一切唯心造”哲学体系是不可低估的?,但也正是这个耳熟能详的命题在社会各界中知名度的如雷贯耳,因此,其导致的误读也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不仅社会各界认为佛教哲学非唯心主义体系莫属,即使那些从事佛教研究的学者,甚至于某些出家学问僧,在其著述、讲学中,也以此“一切唯心所造”为依据,认定佛教在哲学体系上,属于唯心主义范畴。这种普遍的误读,与广泛的引用相互相成,已经在国人的心目中形成对佛法根深蒂固的成见——佛教是唯心主义的迷信,属于一种已经过时、落后、蒙昧的思想意识体系。特别是一般社会民众的概念中,唯心主义这一名词几乎已划归贬义词范畴。故其误读给佛教哲学所带来的伤害似乎更为超出人们的想像,更在心理上给民众准确接受佛陀的教诲、领会佛法的宗旨,製造了障碍。我们这代人中的非这专业哲学研究和教学者,事实上并不十分瞭解“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所谓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是人类精神成果中应当珍惜的财富,是从一个特殊视角——离开日常生活佛家思想对人生的意义,拨开世俗繁杂迷雾——观察世界、认识人生的结果佛家思想对人生的意义,这一结果对于人类的启迪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然而,十分显著的是,将佛法教义中的“一切唯心造”解读成哲学上的“唯心”者“一切唯心造”哲学体系是不可低估的?,并由此将其划归唯心主义哲学体系,首要的原因是由汉文佛教典籍翻译者在选择译名时的尴尬所造成的。由于汉文中实在无法找到能够确切对应于citta-mātra之含义的词彙,因此使用了“唯心”一词佛家思想对人生的意义,而此词又恰巧与近代汉文学术界在译介西方哲学著作时,对一词的译文相同,由此引起了诸多的望文生义,简单归类;其次,近代汉语语境下的学术界在译介西方哲学著作中,发现西方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特别是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以及以哲学家巴斯卡、齐克果、叔本华、尼采等为代表的,将人类意志视作一切行为及道德价值必要而终极基础的唯意志论(),其语言中大量吸收了佛教的观念,因此也就想当然地将佛教视作为是一种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而不作立论前提、思想渊源、观念演绎方面的仔细推敲比较。
基于上述的原因,笔者认为,对于“一切唯心造”这一佛教知行观的关键命题,进行审慎的考察,严谨的定义,以准确把握其哲学意义和修学意义,对于汉语语境中的佛教界而言,以及对于汉语学术界准确把握佛教思想的内涵,是十分重要和完全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