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指儒释道三家教派的简称
三教指儒释道三家教派的简称
三教指儒释道三家教派的简称。三教合一则是指儒教、释教、道教三个教派的融合。其中儒学思想和道教无为思想起源于我国古代南北朝时期,释教也就是佛教则是东汉时期从印度传入的,佛教修心,道教修身,儒家学做人处世!还有就是,佛家主张修来世,今世的所有修为为来世做打算,而道家主张修今生,希望可以长生不老。儒家则讲究诚敬谦和,倡导仁义礼智信,这也是中华文明的主流思想。
三教九流图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字仲尼,出生于鲁国(今山东曲阜),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传》《春秋》六经。孔子去世后,后人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上升到官学,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孔子论道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根据《史记》的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他曾经在周朝做过“守藏室之史”,即主管王室藏书的史官。周敬王三年(公元前517年),周王室发生内乱,老聃早已预见周大势已去,决定离宫归隐。他骑一青牛,欲出函谷关,西游秦国。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的时候,守关的关令尹喜知道他将隐居,便请老子留下著作佛家无为思想,于是老子写下了五千字,这就是老子传世的唯一著作《道德经》。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出生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姓乔达摩,原名悉达多,佛教徒称之为“佛”或“佛陀”,意为觉悟者,达到觉悟的人。
释迦牟尼佛传法图
魏晋南北朝梁武帝是一个阶段,唐宋是一个阶段,元明清是一个阶段。最初的阶段里三教指儒释道三家教派的简称,虽然有三教的连称,不过彼此是独立的,当然相互间都有影响,儒、道、佛三者之所以相提并论,则是偏重于它们社会功能的互补。
隋唐的阶段是一个过渡的阶段,主要在于彼此内在意识上的流通融合,逐步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就其主流而言,依然各树一帜。只有最后的明清阶段才出现真正宗教形态上的三教合一。
陶渊明、陆修静与慧远法师 虎溪三笑
梁武帝时期是三教融合的时期,尤其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得到了最大的发展,皇帝带头,上行下效,为佛学的弘扬提供了保障,说梁武帝是佛教的第一大护法一点也不为过,当时就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句,可见当年佛教在中国达到鼎盛之极。梁武帝本名萧衍,最大的著述是《通史》六百卷,《金海》三十卷,《五经义注讲疏》等共二百卷,赞、序、诏、诰、铭、诔、箴、颂、笺,奏等文共一百二十卷。
梁武帝-萧衍
萧衍又倾注大量精力研究佛学,著有《涅萃》《大品》《净名》《三慧》等数百卷佛学著作,《梁皇宝忏》到现在都有着深厚的学习价值。对道教学说,他也颇有研究。在此基础上,他把儒家的“礼”、道家的“无”和佛教的涅槃、“因果报应”揉合在一起,创立了“三教同源说”,在中国古代佛教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梁武帝与达摩祖师
人物画《一团和气图》是明朝成化帝朱见深工笔画,为故宫馆藏瑰宝,该作品意在阐释华夏自古的中庸思想,代表了本土的儒道与外来的佛和平共处的世界宗教和谐观。
朱见深《一团和气图》
在中国古代,“三教九流”原指三种宗教和九个流派。三种宗教指儒教、道教和佛教佛家无为思想,九个流派按《汉书·艺文志》的划分,分别指称: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和杂家。
三教九流图分解
有一天,朱见深听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佛教中人慧远法师居庐山,他有个规矩,即送客从不过虎溪。一日,儒门之秀陶渊明、隐居道士陆修静二人访之,三人很合得来,慧远在送客时竟不知不觉送过虎溪,引得三人大笑。 莞尔,朱见深不禁发出了这样的肺腑之言: 合三人以为一,达一心之无二。忘彼此之是非,蔼一团之和气。嗯!和以召和,明良其类。以此同事事必成,以此建功功必备。夜深人静的深宫中,见深提笔,将陶渊明、陆修静与慧远法师三人融汇进入了一幅工笔画中,名曰《一团和气图》,寓意三大教派都可以其乐融融,朝廷上下何苦斗来斗去、大家一团和气好办事啊。
宪宗朱见深正是依照“虎溪三笑”之意,作《一团和气》图,将陶渊明、陆修静、慧远法师三人相拥一体,构思独特而巧妙佛家无为思想,展现和睦氛围,期望人们团结友爱,社会和平。
三教九流图
“三教合 一”的思想不仅流露在成化帝身上,其它许多寺庙文物中也有类似情况。以佛教圣地少林寺为例,钟楼前有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郑王之子朱载堉所立的《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三教指儒释道三家教派的简称,刻有《混元三教九流图》,图面是释迦、孔子、老子三圣合体像,该图极有可能是朱载堉借鉴其曾祖成化帝的《一团和气图》所制。图赞中写到:“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体现了三教合流、和睦相处的思想宗旨。
碑文曰:
佛教見性,道教保命,儒教明倫,綱常是正。
農流務本,墨流備世,名流責實,法流輔製,
縱橫應對,小說諮詢,陰陽順天,醫流原人,
雜流兼通,述而不作。博者難精,精者未博。
日月三光,金玉五穀,心身皮膚,鼻口耳目。
為善殊途,咸歸於治。曲士偏執,黨同排異。
毋患多歧,各有所施。要在圓融,一以貫之。
三教一體,九流一源,百家一理,萬法一門
混元三教九流图石碑,现存嵩山少林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