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魏时期儒学的思想传播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魏时期作为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中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关键时期,儒学得以快速发展、迅速传播。
伴随着北魏的封建化进程,北魏统治者、皇族对儒学发展的重视、提倡,一系列政策的制定及自身的身体力行为北魏儒学的传播奠定了制度基础,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了浓厚的学儒、研儒的社会氛围。
一、北魏时期儒学的思想传播
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由鲜卑族的拓跋氏建立,历时一个半世纪,占北朝整个统治时期的一半以上,是北朝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也是北朝儒学传播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北魏建立和发展的过程是不断征战的过程,是鲜卑族不断汉化的过程,是整个北魏社会不断变迁的过程,更是儒学不断传播与发展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北魏的统治者、北魏的皇族,还是普通的儒士都致力于儒学的传播,无论是作为北魏社会教育核心的官学系统,还是力主学术传承与传播的私学系统,都是此时儒学传播的重要场所。
自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魏时期儒学的思想传播,儒学上升为官方主流意识形态,制度化儒学开始形成,随后通过国家政权强有力的支持,逐步融入到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之中,进而实现了儒学的“意识形态化”。
北魏是鲜卑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拓跋珪建国之初便意识到自身文化的落后性,深知要实现对中原地区的有效统治必须积极吸收汉族儒士,凭借其先进的文化和丰富的经验来巩固统治。
“博士制度”产生于战国时期,博士(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博士”)以其渊博的知识储备为统治者的统治和决策提供建议和咨询。北魏统治者积极借鉴汉魏经验,不断加强博士制度建设。
北魏统治者入主中原后,为迅速提升文化落后的鲜卑族上层的儒学素养,积极对博士制度进行创新和发展,创立了皇宗博士和四门博士,推进了北魏鲜卑上层的封建化和儒学在鲜卑族的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北魏统治者还为了自己的统治能寻找到理论支撑和为北魏社会的封建化提供知识储备,而广泛征集天下图书。397年,打败后燕后“获其所传皇帝玺绶、图书”;495年儒家思想为何是正统思想,孝文帝下诏广求天下图书同时向南朝借书“借书于齐,秘府之中,稍以充实”。
通过以上措施,北魏统治者收集了大量的儒家典籍,使流散于各地的儒家经典得以统一,为儒学在北魏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为儒学向后世的传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二、北魏诸帝及皇族的儒学教育与儒学传播
北魏诸帝和皇族是北魏社会变革的倡导者,也是采用儒家文化政策的制定者和儒学传播的推动者。晋永嘉之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儒家的礼乐制度亦是丧失殆尽。但自北魏建国以后历代统治者都极其重视儒学的作用,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儒学的发展。
拓跋珪不仅重视儒学的传承,同时还注重继承前代经学、经术的传统,而且注重封建教育制度的建设,把教育建设摆在了制度建设的重要位置,并派人祭祀尧舜的庙宇。此举表明了北魏统治者及其重视正统意识的作用,建国之初便积极为自己寻找统治中原的合法依据。
文成帝拓跋濬、献文帝拓跋弘父子二人极其重视儒家伦理,拓跋濬在诏书中指出:“其不孝父母,不顺尊长,为吏奸暴及为盗贼,各具以名上,其容隐者,以所匿之罪罪之”,孝文帝以前北魏诸帝就有良好的儒学素养,他们不仅诵习儒讲经典而且出现了著书立说的事例。
可见儒家的伦理思想不仅引起了统治者的重视,而且与法律思想相结合开始向社会领域渗透,为大规模的儒学传播与儒学向北为社会领域的渗透奠定了基础。
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历史上最为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是鲜卑族封建化进程的主要推动者,对此时儒学传播与发展及儒学的全面社会化所起的作用功不可没。
儒学在孝文帝拓跋宏的统治时期与北魏的社会制度全面结合、迅速传播、快速发展。孝文帝在位期间进行了北魏历史上最为伟大的社会变革——孝文帝改革,从政治、经济和文化入手,实现了北魏社会的巨大变迁。
孝文帝以后的北魏诸帝大多延续了孝文帝的遵儒政策与汉化政策,不断促进儒学在社会的传播与发展。孝明帝元诩注重儒家教育体系的建设,提出了“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茲典自昔,豫善国学,图饰圣贤”,这不仅通过学校培养了大批统治人才,而且使儒家思想在学校大为流行。
家孝道思想被统治者身体力行必然在当时产生深刻影响。孝文帝以后北魏诸帝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儒学修养,还开拓了儒学传播的空间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魏时期儒学的思想传播,增加了儒学传播的方式。
三、北魏教育的发展与儒学传播
为选拔适合自己统治的人才,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重视封建官方教育体系即封建官学的建设,北魏也不例外,北魏是北朝儒家教育最发达的阶段,北魏诸帝极为重视儒家官学体系的建设。
北魏时期官学虽然受战乱影响没有汉代发达,但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儒家思想为何是正统思想,在办学层次上不仅有中央官学,而且建立了地方郡国学;在学校类别上不仅有太学、国子学、黄宗学,而且有四门小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统治者的重视和提倡。封建国家强有力的财政支持是封建官学得以建立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北魏统治者从维护北魏的统治出发,积极推动鲜卑族的封建化,着力促进封建学校的建设和教育的发展。
二是加强对皇子贵族的教育,发展教育以推行汉化。在北魏统治者看来把汉族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北魏政权中固然重要,但是把本民族的皇子贵族培养成具有较高儒学素养的统治人才更为重要,为此不仅加快官学建设而且设立专门学校。
北魏统治者不仅重视北魏官学的建立,而且对官学的教学内容有明确的规定,他们始终把尊奉儒学置于首位,“崇儒读经”是北魏汉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授内容的北魏官学的建立,不仅使儒学在北魏的传播有了政治上的保障即以北魏政权为强制力量进行推行,而且使儒学的发展有了体制上的保障即依托北魏官学教育体系加以传播。
四、小诗文有话说
以北魏政权为主体建立的官学和以地方儒士为主体建立的私学,是北魏儒学传播的主要场所,大量具有较高儒家文化修养的人才从此源源不断的走向北魏社会各个阶层儒家思想为何是正统思想,促进着北魏儒学的传播、传承、创新和发展。
可以说,儒学经北魏的融合、创新和发展后,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充分吸收各地儒学的有益因子,为南北儒学的统一和后世儒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浅析北魏儒学的传播方式》、《试论北魏法律儒家化的进程》、《北魏孝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