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宗族世袭制度的起源与概念之宗法
中国古代宗族世袭制度的起源与概念之宗法
宗法制和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中国古代宗族世袭制度的起源与概念之宗法,二者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形态,宗法制也是构筑西周统治根基的重要制度保障之一。
可见其之重要性,那什么是宗法呢?简而言之,宗法就是宗族之法或宗庙之法。
宗法制作为中国古代一大重要的世袭制度,它的影响不言而喻,其对于中国整个封建王朝历史的发展乃至现如今社会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西周时期,宗法制的发展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当时的西周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嫡长子继承制,正式将自氏族社会、夏商以来的宗法观念制度化、理论化。
一、宗法制的起源与概念
1.宗法制的含义
在解析宗法制的内涵和含义的时候,我们必须了解这两个概念。第一个宗族概念,宗族就是当时奴隶制社会以父系家长制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由拥有共同祖先的人们组成的亲缘组织。
第二个宗法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宗族之法宗法制度与儒家思想,它是宗族成员必须要遵守的、用以约束宗族成员行为和举止的法则。
在当时的西周宗法制就是以父系家长制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大宗小宗为准则、按尊卑长幼关系而制定的体制。
2.宗法制的起源
宗法制起源于最早可以追溯到父系氏族社会。在当时的父系氏族公社中,父系的家长掌握着整个氏族的统治大权。
父家长逝世后,围绕权力与财产的继承问题,氏族成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氏族中逐渐出现了一定的继承程序中国古代宗族世袭制度的起源与概念之宗法,同时也产生了原始的祖先崇拜,这为宗法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夏朝开始转入“家天下”的时代,夏商时期都是以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的方式继承王位,但这样也出现了王位继承上不少的混乱现象。到了西周时期,周王吸取了夏商出现的“弟子或争相代立”的教训,最终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而宗法制的核心便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的设立的最重要的目的也是维护嫡长子继承制,将国家权力和周王室家族关系结合起来,来不断巩固自己周王室的权利与地位。
二、宗法制的主要特征
西周时期是宗法制度确立定型的时期,这一阶段,宗法制表现出三个特点:一是父系世袭,嫡长子承祀。
周代的宗法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对当时的社会体系也有着重要影响,宗法制它按照与宗主的关系亲疏划分不同的等级关系,从而有效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
第二点就是分邦建国,使得全国上下形成宗族共治形态。宗法制与当时的奴隶制等级制度和分封世袭制度相结合,到了西周时期完整的体系和严格等级的宗法制度,成为当时西周国家的重要政治制度之一。
三是建立了严格的宗庙祭祀制度,即祭拜祖先,以取尊祖敬宗之意,当时在经济上开始慢慢地进入了“铁犁牛耕”的时代,
我们知道小农经济其生产粮食、集体耕作的人们对土地有很强的依赖性,这就决定了个人对土地和祖先有一种特别的“小家”情怀,在宗法制下,严格的宗庙祭祀制度,将人民与土地和家族情怀紧紧的绑定在一起。
谈到西周宗法制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嫡长子继承制,这在以后的封建王朝继承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在当时的宗法制下,等级划分非常严格,只有大宗拥有祭祀祖先的特权。
《荀子·礼论》提到:“大夫、士有常宗”。这也说明了当时的宗法是适应改造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以维护阶级社会嫡长子继承制的需要而产生的。
三、西周宗法制度的主要内容
根据西周的宗法制度,周王既是天子,又是大宗,其权利和财产由嫡长子继承。当时在一个宗族里面,同时只能有四个小宗,不能多于四。
宗法制规定当时的诸侯以下的卿大夫和士也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以长子为大宗,其他子嗣为小宗,以此类推。
宗法制另外一大重要的特点就是其森严的等级序列,宗法制规定了不同的等级,其权利和义务是固定的,很难逾越。
而与之相结合的分封制通过分封诸侯,更是形成了一个“王臣公宗法制度与儒家思想,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的等级宗法社会,其社会阶层也因此产生了固化。
四、周代宗法制度的作用
在西周社会中宗法制度与儒家思想,当时的国家已经建立了政权,人们的生活按照宗法家族来组织。在当时宗法制和分封制两个制度作为构筑西周统治基础的根基,其两者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互为表里,
宗法制是西周统治者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分封制将一部分政治经济利益分封给当时周王室的兄弟子侄和与周王室联姻的异姓贵族,一定意义上有利于当时一段时间的社会和谐与安定。
在当时的西周,一切风俗、礼教、政法、伦理,都以大家族制度为基础,分封制从政治结构方面强化了当时的宗法等级观念,强化了当时社会层次架构,宗法制作为思想基础,对当时分封制的实行也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所谓宗法制,也可以理解为是中国古代用以维护皇权或贵族世袭统治的宗族制度。
宗法制在借助血缘、亲情关系前提下,以家族组织代替地方行政组织,对当时西周的统治起到了收拢人心,巩固统治的作用,等级森严的宗法制度大大加强了周天子以至各级奴隶主贵族的专制统治。
宗法制的基础和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它在此后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仍然起着巨大的、潜在的支配作用。
在宗法制和分封制度下,作为政治组织机构的“国”,就与血缘关系组成的“家”结合起来,开创了“家国同构”的政治局面和后来的“家国同治”的治理理念等等。
五、西周宗法制对中国后世社会的深远影响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废分封,设立郡县制,与此同时秦始皇也废除了嫡长子继承制与对宗室外戚的封爵制,其在一定意义上宣告了宗法制度表层结构的结束,但真的宗法观念也随之消散了吗?
答案不言而喻,综观整个中国历史,宗法制的确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宗法制在中国历史上绵延流长、影响深远,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演变、民族精神、亲情凝聚力、文化、社会心理、生活习性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
宗法社会下,宗族内部有着巨大的凝聚力,宗法制演变出的宗法观念初步形成了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的儒学观念。
古代宗法家族社会中,忠和孝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有力思想武器,长期以来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制约着个人个性的自由发展。
当然封建社会的家长制观念、等级制度、裙带关系、人身依赖、抹杀个性、安时守分、奴性自卑等,都是宗法思想下的派生物。
宗法制的历史遗存,宗法遗制可以说是巩固封建秩序的重要支柱,宗法制观念形成了君权与宗权合二为一的“家天下”的君主专制政治统治。
从宗法观念对近代人们思想观念和历史发展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它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巨大阻力,它不但不能孕育出新的生产力,反而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这也就导致了宗法制成为了延长封建社会的年代的重要原因。
中国人的姓氏、古代帝王将相的丧葬礼仪等都渗透着浓厚的宗法家族观念,可以这样说,在古代社会中,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其间的诞生礼、成人礼、婚礼、丧礼等人生礼仪中都渗透着浓厚的宗法家族观念。
总结
宗法制对于当今社会而言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实现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在海外的许多侨胞也是受到宗法观念的影响,增进了其家国一体的情怀。
在宗法制下,宗族利益高于一切,因此,宗子负有庇护族人的义务,以宗族利益、家庭感情作为处理事务的基本点,当今社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象依然有着很深的遗留。
宗法制为基础的儒家思想是传统社会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儒家的“仁”、“礼”、“孝”、“忠”等观念,现在依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我们必须看到,受宗法制遗留的影响,当前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待宗法思想,我们应当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实事求是的态度深入全面地认识宗法制,正确把握它的正面和负面作用。